秦紅群
王大爺和老伴兒是分住在兒子和女兒家養老的。據王大爺講,因為兒子和兒媳的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為了方便照顧孫子,他住在兒子家:而老伴兒則住在女兒家照顧外孫。周末兩家聚在一起時,王大爺和老伴兒才能見上一面。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王大爺這樣由于各種原因,老人被分開贍養的情況非常普遍。兩位老人有的甚至天各一方,每年難得相聚幾次:而作為兒女往往出于條件所限,或是自己利益的原因,認為自己只要在物質方面不苛刻老人,多給他們一點補償就心安理得了,卻忽視了老人心理上的需求。
殊不知,拆分贍養老人是一種落后的、不文明的表現,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較為發達的現代社會極不相稱,會給老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被拆分的老人要被迫改變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會使孤獨感增強,甚至可能出現抑郁。老年人由于體力和智力的衰退,其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漸漸降低,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機會本來就已經減少,而被硬性拆分的老人一旦來到陌生環境,就更加缺少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會加劇身體和心理的衰老。往往容易產生孤獨、急躁、憂慮、抑郁等心理危機,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將老年父母分開來贍養極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它忽視老年人感情和精神需求,不利于精神贍養。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贍養義務包括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尊敬。因而,對父母的贍養既要體現在物質上的供養扶助,使他們衣食無憂,同時應給父母精神上的撫慰,使他們在快樂祥和中安度晚年。拆分贍養父母沒有實現贍養義務中的“精神上的尊重”。老年人的情感需要也是多方面的。有時盡管兒女可以給父母錦衣玉食,但在父母看來,仍然不如老伴一句知冷知熱的悄悄話。因此,切莫將老年父母分開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