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運用已有一段時間,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較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國仍存在限制公允價值會計順利推進的阻力,因此,對公允價值會計進行研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公允價值會計的定義及特點
(一)公允價值會計的定義
公允價值會計是以公允價值作為會計的主要計量屬性并對資產、負債進行計量與報告的會計模式。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其關鍵在于如何確定所計量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我國的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是指交易雙方在相互了解情況的前提下按自愿的原則進行交易確定的金額。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具備的三個條件是:市場信息可獲得、雙方處于自愿交易以及對資產和負債公平交易。
(二)公允價值會計的特點
與歷史成本會計進行比較,公允價值會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公允性。公允即保持公平、公正,這在上述三個定義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公允價值是交易雙方在公平、公正的交易過程中達成的價格,交易雙方完全出于自愿。
(2)相關性。歷史成本會計是基于資產取得或負債發生時的市場價格,反映的是資產或負債過去的價值,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公允價值是基于市場現行的價格,反映的是資產或負債現在的價值,它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最相關的信息,受時間的影響較小。
(3)可靠性。歷史成本反映交易發生時的情況,是一種面向過去的、相對的真實反映。公允價值提供的卻是在公平交易的市場中隨著市場環境不斷變動的價格,相對于歷史成本而言更具可靠性。
(4)不確定性。在公允價值會計中,會計人員在業務處理過程中面臨著根據一些假設和估計對未實現損益進行確認的問題。當所需計量的資產或負債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時,公允價值難以確定,主要依靠會計人員根據一些估值技術和自身經驗來確定,所以公允價值會計的不確定性與會計人員采用的估計技術和依據的經驗所做的決策相關。
(5)動態性。公允價值強調的就是計量日的脫手價格,即公允價值隨著計量日變化而不同。公允價值會計要求資產或負債在后續計量中以當時的市場狀況為依據,進行動態反映。
二、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的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必須尊重我國的現實狀況。目前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雖然已經得到運用,但在這過程中還是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
1.公允價值會計的推廣進程較慢。歷史成本會計的計量模式在會計人員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上已經根深蒂固,而我國應用公允價值會計的時間更短,要讓人們接受公允價值會計的計量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2.公允價值會計操作難度大,缺乏高素質人才。公允價值會計推廣應用是會計理論革新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對會計從業人員執業能力的全面考驗。同時,企業管理者由于自身管理水平有限和計量方法的復雜性,對公允價值會計本質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不足。
3. 利用公允價值隨意調節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導致財務利潤操縱行為。由于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會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的結果,具有較高的決策相關性,公允價值會計提供的信息又難以達到可驗證性標準,所以企業的管理者利用這一信息優勢和公允價值的特殊性,高估資產或收益,美化公司業績,從而獲取非法利益。
4.有關會計舞弊的法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公允價值會計之所以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操縱利潤的工具,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法律體系,從而給那些利用公允價值會計進行會計舞弊的人留下可趁之機。
5.外部審計不到位,不能有效監督利用公允價值會計舞弊的行為。現實中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計經常流于形式,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單位之間存在利益依附關系,對于難以獲取的公允價值信息就不按程序進行審核,不能真正起到監督企業公允價值會計的作用。
6.企業內部控制力度不夠,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監督作用不明顯
企業的內部控制機構受制于企業的高層管理部門,獨立性不強,制度不夠規范,執行不到位,以至于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機構的日常運轉都只是流于形式,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職能沒有得到很好的履行,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操作流程不能實行有效的控制。
三、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應用的改進建議
我國尚是發展中國家,在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方面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因此,結合我國國情,對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
1.政府應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信息數據系統,為專業人員提供全面的信息。為了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政府應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數據系統,不斷收集和更新市場的公允價值信息,給從業人員提供參考,提高公允價值信息的質量,降低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的獲取成本。
2.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是有效避免利潤操縱現象出現的有效途徑。只有有效發揮公司內部董事會、監事會和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合理分配各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決策、執行、監督的相互分離,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利用公允價值會計舞弊的現象發生。
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執業能力。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要求會計人員進行大量的職業判斷,從這個層面上說,有必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完善其知識結構,熟悉與公允價值會計相關的會計準則,并掌握一定的估值技術,提高會計人員的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
4.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嚴格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監督。我國法律體系不完善,監督和懲戒的力度不夠,給那些利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舞弊的人員有了可趁之機。因此,我國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在會計準則的執行方面的監管,堅決打擊利用公允價值會計操縱利潤的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一旦發現利用公允價值會計舞弊的行為就必須追究責任。
5.嚴格規范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會計的審計,強化監管。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計是防止公允價值會計濫用的重要監督力量,注冊會計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的職業技能和操守。不僅要求注冊會計師熟練各種估值技術和方法,還要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保持職業道德與操守,這對注冊會計師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6.改進與公允價值會計相關的信息披露制度。通過對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過程和其涉及的相關的信息進行披露能使公允價值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更可靠。另外,公允價值的披露還應該詳細說明公允價值是根據什么規定和技術得出的等等。改進公允價值會計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夠將公允價值計量過程全面、客觀、清晰地報告給財務報告信息使用者,從而使信息使用者對公允價值會計信息做出真確的判斷,以降低由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