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薈文
(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國家不再針對銀行混業經營行為提出過度限制,從而使得證券,保險以及基金市場與傳統的商業銀行之間產生了交集和沖突,使得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力。當下,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仍然占據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在進入21世紀以來,理論界關于中國商業銀行發展趨勢①有以下幾種觀點:1、混業經營。從業務范圍上看,商業銀行通過電子銀行網絡和代客理財形式,實際上已經在其業務中融合了包括銀行業務、證券買賣、代理保險、代理各種社會服務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成為了實際的全能銀行。2、國際化改造。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改革不斷深入,金融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促使我國商業銀行的國外行交流與業務往來日漸頻繁。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吸引外資入股,加強與與外資銀行合作,在經營模式和人才管理上與國際接軌,經營逐步走向國際化。3、IPO 和兩個市場上市。根據世界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PO 成為大多數銀行融資的選擇。而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形成兩個資本市場,這樣使上市更具吸引力,加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早期上市后取得成功的案例使得選擇在兩個市場上市成為商業銀行融資的選擇。4、向金融控股公司轉變。由于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基本成功,加之分業經營的硬性規定,這樣金融控股公司成為代替混業經營以及股份制的有效選擇。雖然金融控股公司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不影響其成為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最優選擇。5、業務處理自動化和網絡化。這個趨勢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任何一個行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之影響。
在上述的五個發展趨勢中,與國際化接軌和融合的過程勢在必行,而網絡化和自動化的服務,是由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所催生的,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避免的通過科學技術來更新服務和管理。所以,我國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更側重于改變其經營戰略,調整功能和業務范圍,發展的重點就在混業經營全能銀行的模式和向金融控股公司轉變兩個方向。
全能銀行同時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和證券業務等,可以做到優勢互補,有利于降低銀行自身的風險,能使銀行充分掌握企業經營狀況,降低貸款和證券承銷的風險,促進了銀行業務的創新和競爭力,有利于提高銀行效益,并促進社會總效用的上升。目前,我國進行全能銀行模式,存在著法律限制,監管制約,風險隔離,創新不足等缺點。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充分發揮資本控股權作用,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利用不同子公司稅負差異進行合理避稅;集團整合在同一品牌之下,信譽外溢;集團內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通過信息共享、客戶共享可以產生多方面的協同效應,整個金融資源得以集約化利用。
筆者認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和全球金融資源的共享,商業銀行的經營服務日益與其他金融行業的服務交叉重疊造成充分競爭,最終會因兼并重組形成新的更強大的金融機構。因此,單單從我國國內情況去分析商業銀行的競爭和發展,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下面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層面對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自然的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發展。作為企業融資的直接渠道的資本市場的完善,對于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資本市場融資所體現出的靈活性,低成本,以及其較強的流動性,日益侵蝕著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根基,證券市場的證券發行、交易量的上升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銀行業現有存款的減少以及存款增長速度的下降,更多的大型企業傾向于通過股票、債券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方式來募集資金,導致銀行業的貸款減少。如此的存款和貸款雙方面的減少,勢必影響以存貸利息差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資本市場越完善,對于銀行業的沖擊越大,因為投資者都更傾向于在同風險條件下獲得更高的收益,作為市場無風險收益參考的銀行利率,或許未來主要功能會變為無風險收益率的參考。近年來,處于對市場的健全和經濟發展的考慮,監管政策要求有所放緩,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的發展不斷擠占了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占比,同時它們所開展的業務中,與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及金融產品的交叉范圍不斷加大,也加劇了商業銀行同這些行業的競爭。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尤其是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跨國銀行紛紛進入我國,使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巨大挑戰,對于外資銀行的進入造成的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度之間的關系,已經有不少學者做出了實證,但是尚未達成統一共識。李偉、韓立巖以及高瑋認為,外資銀行的進入程度與我國銀行業競爭度之間呈現U行關系;葉欣和陳偉光的研究則表明外資銀行進入與我國銀行業競爭度的關系尚不明確。但是,跨國商業銀行在效率以及服務上所體現出來的優越性,以及內部控制中體現的精準性,是我國銀行業管理中所缺失的,也因此這直接會降低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造成一部分優質客戶的流失。同時,對于外國商業銀行不斷創新的金融產品及差異化服務,會促使我國銀行業服務品質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和開發。
綜合上述情況,可以看出開發出更多的金融產品,以適應更多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我國商業銀行需要付諸行動的第一步。其次,無論是全能銀行的混業經營,還是金融控股公司,實質都是力求實現銀行服務、保險服務、證券服務等經營的多元化,將各種經濟業務融合在一起,可以將原有的外部競爭變為內部資源共享。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的合并,是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必要的發展歷程。也只有通過業務合并后的做大做強,才能有充分的實力同跨國商業銀行競爭。最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變革,相關制度也會做出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對此表示:通過金融控股方式來實現的金融綜合經營目前在我國已經是一種客觀存在了。綜合經營已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怎么去規范它的問題。應該說這種客觀情況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但是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不去研究它,不去正視它,將不利于中國金融業今后的發展。由此可見,商業銀行的業務多元化,戰略部署的調整,金融產品的創新,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我國商業銀行當前和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