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雅彬++張振友
摘 要:網絡在短短不到幾十年的時間里對人類文明產生的推動力,超過了人類幾百萬年來的發展動力總和。在網絡與高校教育結合的過程中,生成了一種嶄新的高校校園文化。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是現代網絡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與高校校園文化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嶄新的文化形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不僅是高校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而且更是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因此,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努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文化陣地,不僅是一個關乎到我國高校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回答的一個實踐課題。
關鍵詞:校園網絡 校園文化 網絡教育
眾所周知,高校均提高了對數字化的建設重視度,財政上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于信息化、數字化平臺的完善,包括與之相對應的人才、設備的增加,保障了高校校園網絡建設的基礎條件。并且對學校的校園網絡信息部門進行了明確分工,包括專門承擔新聞采集,編寫的工作者,包括專門的網站美工者,也包括學校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的一些包含科研成果網站及數據庫的使用權,學校之所以不惜人力物力廣泛投入,全面建設,充實完善校園網絡,旨在為全校師生提供廣泛、全面的網絡化教學、科研及自學素材,這些都為校園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高校利用校園網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各大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利用網絡優勢來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內容。高校通過網絡化來豐富校園文化內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校注重對自身校園門戶網站、精品網站以及各種主題網站的建設。如著名的全國大學生信息共享網站——“中國大學生在線”是由教育部和全國 110 多所高校共同構建的,又如各大名校建立的高校網站,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BBS、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以及浙江大學的求是新聞等,這些校園門戶網站都受到全國高校學生的廣泛關注。
二、高校校園網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第一,高校校園網絡從兩個方面使大學校園文化得到發展和延伸,即大學制度文化與大學精神。憑借計算機互聯網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特點,促使校園網絡得以在大學校園中迅猛發展起來,并對大學校園文化及大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校園網絡使高校師生間傳統的學校事務管理模式、交往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如校園網絡顛覆了學生與老師傳統面對面的溝通方式,使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和批復作業,及更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并且校園網絡還具有辦理繳費、成績查詢和選課等多項功能。從而促使大學校園文化在大學制度文化和大學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得到了提升。
第二,大學校園網絡已深入到大學的各個方面,并在強化大學凝聚力、提升大學辦學理念、加強大學核心價值引導、推動大學有效運轉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借助校園網絡的優勢,使校園文化在延續了以往高校教育、向導及服務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一些如網上知識競賽、網上招生與考試、遠程教育等新型功能,使得原有的高校教書育人的渠道得以拓寬,豐富了原有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大學校園文化內在價值。
第三,大學校園網絡的應用,使得大學校園與社會聯系的更加緊密,更多的校園文化被社會所了解,從而提高了大學校園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大學生不但能夠運用校園網絡,及時的了解社會上的各種信息,如時尚流行、社會熱點問題、最新的財經動向等;社會也能夠通過校園網絡這一途徑快捷的了解學校發展前景、重點學科建設、專業學科設置、歷年招生情況和高校辦學理念等相關信息。
三、如何充分發揮校園網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高校應加強校園網絡隊伍建設
校園網絡對校園文化建設主導作用的立足點在于“人”。因此,技術精湛,思想先進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是網絡建設的首要考慮因素,同時,人才隊伍的完善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條件。這支隊伍必須要有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學校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潛心領導下,專業型技術人才組成網絡技術團隊,以學生干部為主體網絡輿論引導團隊、由學校領導及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評論團隊、以及由保衛處及學校安全中心有關人員組成的網絡監管團隊。在人員搭配上,為緩解正式員工數目局限的壓力,采用專兼職結合的人才分配策略,并設立與此相關的勤工助學崗位,廣納學校優秀學生,此外,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提拔吸收一批思想覺悟高,網絡技能強的的青年教師或者招聘成績優異、專業技能突出的應屆畢業生隊伍,使這支網絡工作隊伍知識結構更全面,人員分配更合理,工作能力更強。同時,網絡技術與時俱進,在完善人才體系的同時,不斷提高隊伍的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平臺發現、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設立工作績效考評制度,獎勵、表彰在工作中政績卓著或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提高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加強學生網絡法制教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有關信息網絡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但是由于學校信息的內在封閉性,加之缺乏相關的校內宣傳手段,致使學校成了此類規章制度的盲點,學校師生甚至存在對此一無所知的情況。很多學生意識不到網絡犯罪的真正含義,也認識不到不道德行為的危害性,很大一部分學生根本區分不開網絡運用與網絡犯罪的實際界限。他們感情用事,根據個人意愿發帖、回帖,認識不到不良言論的發布所造成的危害,對個人的網絡言論缺乏道德上的衡量標準。他們認識不到網絡言論跟現實言論一樣,都必須受到道德乃至法律的制約。事實上,網絡言論比現實言論的影響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深刻、更持久、更值得重視。因此,網絡法制的宣傳與普及成為學校網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必須讓學生遠離“法律真空地帶”的錯誤理念,提高自身的網絡法律觀念,加大網絡文明的認識水平。保證學生在自身道德前提下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攫取網絡精華,自覺抵制非法行為,從而成為網絡先進文化的傳播媒介,為校園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
1、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相關的社團、協會建設
創建網絡社團,吸收大學生中一部分網絡技術的愛好者,并分配包括網站美化、網絡多媒體設計、網絡程序設計等各種網絡興趣小組,分配專門的負責人員,按時進行學習探討以及經驗交流,并且按時在社員內公布各小組的研究成果。
2、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
掌握網絡文化傳播的規律,通過組織各具特色、積極向上、意義深遠的科技研討、學術會議、綜藝活動深入貫徹網絡文化發展,使學生全面融入校園網絡文化的氛圍,向健康勤奮型人才發展。
(四)利用校園網絡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民族文化
作為學校門戶的校園網絡逐漸演變成各高校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因此,高校網站必須深化本校的政治思想教育體系,創建思想政治專題,開設學生交流互動平臺,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深化網絡校園文化理念,用先進的文化方向引導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
校園網絡宣傳須立足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漫漫歷史長河無論是時代更替還是社會的進步,在世世代待的發展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它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價值取向、生活模式甚至是國家的發展道路。在中國與國際接軌的今天,我們在攫取入世精華的同時必須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五千年獨特文化傳統,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家尊嚴不受侵犯,也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因此,高校網絡必須立足民族文化,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培養大學生高尚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操。進而實現校園文化全面化健康發展,加強校園網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孟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2.
[2] 王風娟.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
[3] 魏春紅.大學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研究[D]. 內蒙古大學,2009.
[4] 楊峰.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若干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