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平
摘 要:分析了汽車電子通信安全需求,闡述了汽車電子通信技術漏洞,介紹了主要的汽車電子通信安全技術,最后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圍繞提升汽車電子通信安全性的對策進行探討與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 安全技術 電子通信
引言
汽車電子通信系統指的是基于傳感網絡技術與智能技術的汽車技術手段,通過無線電通信技術,使交通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進而提高駕駛的安全性與便捷性,解決行車中的通訊問題。近年來,在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基于汽車安全技術下的電子通信無疑取得了巨大發展,汽車通信系統的功能也趨于多樣化,對于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無疑重要有著重要影響。
一、汽車電子通信安全需求分析
根據車主需求,電子通信系統的安全性首先需要考慮資料的隱密性與一致性,對安全性與技術可靠性予以認證。在汽車電子通信技術趨于復雜化發展的背景下,其功能越來越豐富,汽車電子通信系統需要承擔的工作不斷增加,鑒于此,為了確保數據傳輸中的竊取問題得到控制,就必須要求電子通信系統的認證功能具有較強的可靠性,為數據傳輸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即使車輛發生事故,系統核心部分也需要繼續運用,這就需要數據中心做好備份,使系統硬件的整體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二、汽車電子通信技術漏洞
1、資料保密性不足
在汽車電子通信系統運行時,車主的通信記錄會被自動記錄下來,例如通話記錄、上網信息等等,有時車主通過通信系統的支付記錄也會被記錄下來,如果這些信息被泄露,或者汽車被盜,那么車主信息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根據汽車通信系統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數據資料缺乏良好的保密性,車主隱私依然面臨著安全隱患。
2、網絡平臺管理不夠嚴格
基于汽車電子通信系統,駕駛員之間能夠共享信息,對實時車輛擁堵情況有所掌握,如此一來,高峰路段與時段就可以及時避開,出行效率得到提升。然而這一過程依然面臨著一些隱患,現階段網絡平臺管理并不嚴格,很多車況、路況信息發布存在虛假性問題。在認證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有的路況信息并不可信,甚至還會有惡意散播虛假信息的情況,如此一來,車主出行反而受到消極影響。
3、信息同步傳輸有待完善
為了使信息共享得以實現,首先就對信息同步傳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現階段受限于技術缺陷,很多網絡平臺的信息傳輸并不及時,延遲現象十分普遍,進而導致駕駛被延誤。此外,由于網絡平臺缺乏完善的密鑰管理,信息混亂與泄露問題十分普遍,進而導致有價值的信息無法傳輸給車主,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不便。
三、汽車電子通信安全技術
1、安全協議
汽車電子通信系統的開放性特點非常突出,其受到其他節點的竊聽與監控的可能性非常高。現階段,常見的安全協議有Ariadne、ASODV以及SRP等。其中Aiadne主要是在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驗證中得到應用,這種消息鑒別認證機制具有單項性,能夠為節點身份認證的可信度提供保障,在虛假信息發起的攻擊行為抵御方面具有較大優勢。SAODV則是基于數字簽名的應用來實現安全驗證,這一安全協議能夠起到對鏈路被攻擊與修改的防范作用。SRP則是通過安全鏈接與共享密鑰來鑒別消息,對數據傳輸的安全等級予以確認,對節點身份進行認證,具有對服務攻擊的抵御作用。
2、密鑰管理安全技術
為了保障信息安全,加密處理是一種比較可靠的途徑。就技術層面而言,數據加密是基于電子密鑰得以實現的,然而傳統的密鑰管理主要涉及到兩方面內容,即密鑰分發與證書認證,顯然在汽車通信系統中其適用性并不強。現階段,自發式證書、局部分布式認證以及完全分布式認證等方式則有著廣泛運用。其中自發式證書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就能夠接入節點自行完成證書的發布,這種技術具有較強的安全性,同時其應用也更加靈活與廣泛。當然,受限于證書撤銷機制的缺失,該項技術導致系統冗余的情況十分普遍。局部分布式認證則可以對證書進行定期更新,但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完全分布式認證在離線反應能力上具有突出優勢,然而受限于復雜的更新,其服務作用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3、入侵檢測安全技術
入侵檢測安全技術是基于對技術的實時分析,對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進行檢查,以此采用相應措施來實現對安全防護的補充,能夠發現系統遭受攻擊與否,為系統提供實時保護。對于汽車電子通信系統而言,大部分情況只對無線技術加以運用,因此入侵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僅限于本地與局部,在分辨短暫性故障與真正的入侵時依然有所欠缺。
四、如何提高汽車電子通信安全性
1、加強安全機制建設
為了實現車載安全機制的建設與完善,首先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使汽車電子通信系統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實現系統的優化與升級,在軟件上得到更新,將傳統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解決好。站在企業的角度,必須圍繞技術創新進行深入研究與嘗試,并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使相關機制系統的協調性與統一性得到提升。
2、提高保密程度
車輛行駛效率、安全的提升都離不開保密程度的支持。為了使保密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就要圍繞資料的隱密性進行強化,避免車輛與駕駛員信息遭受惡意攻擊。在完善車輛與路況信息時,應基于相關網絡技術,對信息進行整合,并做好備份。在數據加密方面,選擇加密手段時需要優先考慮安全性,除了軟件端的加密之外,數據儲存與收發的硬件加密也必須予以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夠時數據被竊取的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3、做好網絡監管工作
站在政府的角度,做好網絡平臺監管勢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夠為信息平臺發布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提供保障。為了實現這一點,首先就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加大對路況信息的整合力度。與此同時還要仔細甄別投放與播報的信息,對投放的惡意信息加以嚴格控制。此外,針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也非常關鍵,只有促使他們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夠在信息分析與整合中充分發揮作用,為保證網絡信息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4、嚴格控制惡意信息
對于惡意發布虛假信息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嚴格的控制手段,并予以嚴厲打擊。只有如此才能夠時路況信息發布的規范性得到提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可以積極組織相關成員,加強路況信息管理與控制。而在技術層面上,則需要對安全信息與身份認證等方式加以充分運用,使信息發布準確性得到提升。根據路況信息的不同,還需要圍繞分級制度進行完善,并想附近車輛予以及時通知,提高信息的信息發布的時效性與可靠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各類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在汽車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汽車電子通信安全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這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而基于汽車安全技術下的電子通信則發揮著巨大作用,對于提高汽車電子通信安全性而言有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明玉,宮淑蘭.汽車電子通信的安全技術應用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3):
106,109.
[2]陳建平.汽車電子通信的安全技術應用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5,(20):32-32,
53.
[3]游文宇.對車載電子通信安全技術的幾點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8):14-14.
[4]王襄.車載電子通信安全技術研究[J].電子測試,2016,(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