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舉
摘 要:我國農業領域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的農業已經由傳統模式下自產自足的傳統農業,轉向對農作物分層次種植的商品農業。可以說,我國農業領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進程之中,雖然我國已經逐步走上了商品農業的發展路線,但是相比與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力還存在一定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受新型農業技術及農業機械的普及程度所影響的。面對這種情況,就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探索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新時期 農業推廣工作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生產的大國,我國領土廣闊占到了世界土地面積的7%,但是人口數量更是占到了世界總人口的21%,用世界7%的領土供養世界21%的人口,由此可見我國對于農業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并且我國農業工作者眾多,他們承擔著這個國家命脈——糧食,的生產工作,但在辛勤勞作之后,很多地區的農民只能夠保持溫飽的水平,這也就需要積極推行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使農業工作者能夠在付出汗水的同時收獲滿滿的幸福。
1、我國農業推廣中遇到的問題
1.1推廣體制不完善,隊伍不穩定
現階段部分地區由于實行鄉鎮改革之后,農業技術人員受到鄉鎮政府的統一管理,在實際的工作環環節存在借調的現象,比如在農業生產的季節卻派遣農技人員從事計劃生育相關工作,經常性的工作變動無疑影響了農技人員專業技術的掌握、熟練情況,并且沒有充足的時間對于新興的農業技術進行學習掌握,這也就使得農業技術人員不充分的對農民進行有效新型農業推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正是我國對于農業推廣制度,以及相應人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1.2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專業素質
由于農業推廣技術人員需要工作在農業生產的第一線,所以工作條件較差,另一方面農業推廣人員普遍工資不高,往往會出現技術相對成熟的技術人員轉行從事其他行業的情況,再加之高學歷的專業人對農業推廣工作缺乏興趣。以上種種情況造成了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水平較低,沒能夠掌握足夠的先進知識,無法有效推進現代化的農業。
1.3農民文化素質低
農民是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的主體,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但近年來接收過教育的年輕一代往往選擇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農村。這也就致使農民群體整體素質不高,加之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使農民群體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還在沿用傳統的農業生產工藝。這也就造成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花費了較大力氣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但是收效甚微。
1.4基礎設施不全
要實行現代化的農業推廣技術,完善的信息網絡以及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下,受到資金短缺的制約,農業推廣工作在很多地區還只能夠停留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口頭說教的模式,未能夠切實有效的讓農民群眾看到、感受到現代化農業的巨大力量。
2、現代化農業推廣的實施
2.1農業推廣,體制先行
為了保證農業推廣能夠切實有效的進行,首先的就要建立健全現有的農業推廣體制,使專人專項的負責起農業推廣工作的相關環節,使農業推廣工作者各司其職,將“借調”“隨意指派”現象降到最低,讓農業推廣人員能夠一心撲在農業推廣技術的研究上。另一方面,要注重高端人才引進,適當的優厚獨立待遇,使高端農業工作者能夠安心在農業生產一線扎下根,同時帶動農業推廣工作者整體素質的提高。
2.2加強對農業推廣技術人員培養
農業要想實現現代化,是離不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可以說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要認識到這一點,把農業產業化經營列入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范疇里,但是在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方面,農業技術推廣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技術的推廣,需要專職的推廣人員,但是對于這方面的人員卻十分缺失,并且掌握的技術也很少,無法真正派上用場。
二是對于經濟作物的綜合配套技術不是很完善,缺乏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因此,要想使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技術得到推廣,就要將這些問題一一的解決掉。人才缺失就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要設置專職培訓機構對推廣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并且做到定期的考核與檢測,使之真正的掌握農業推廣技術,同時還需要鼓勵廣大農技推廣人員投入到新的產業技術推廣中去,設置獎罰制度,督促農機推廣人員對于技術的學習,調動農機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質量,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產生顯著的效果。
2.3對農民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工作
加強技術培訓,努力使農民應用科技由外行變為內行根據目前農村經濟和農民素質現狀.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應突出層次性和實用性。例如:基層農技培訓可以通過三級網絡(縣、鄉、村)、3個層次(領導干部.科技人員、農民)、多種形式(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教授講課、廣播電視講座.函授及充分利用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等),實施“綠色證書”培訓項目。
2.4健全的基礎設施
在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法》中就對于農業資金有了明確說明,要求各級政府要保證在預算內應當保障農業推廣資金的投入,并且每年呈上升趨勢。也只有在保障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夠促進現代農業信息網絡的建立、現代化機械的投入,是農民直觀的感受到現代化農業給生產力帶來的巨大變革。
2.5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農民了解農業生產新技術由間接變為直接
由于大多數農民是現實主義者,不愿花資金去應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術,所以,每一項新技術推廣的初期,農民大都抱觀望態度。為此,農技推廣部門要著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對增產潛力大、效益高、推廣面大的農業技術項目,縣、鄉、村、組都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戶,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樣板,用活生生的事實,教育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應用科技致富。
3、結束語
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助于提高農村經濟的技術含量,使農業的科技含量高,使農民掌握相應的種植技術,不再憑借傳統的種植方法進行農業種植,而是一改傳統的農業變現代農業,不在害怕氣候的影響,無論是旱還是澇,都能做到穩產穩收,使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使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加快,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實現新社會主義農村提供前提與保障。因此,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領導與有關人員必須要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進行中,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以當地農業的發展水平以及當地的農村經濟水平作參照,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于水,安開根.試析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與機制創新[J].科技政策與管理,2009(1).
[2]蔣和平.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運行模式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0(16).
[3]鞠芳.安徽省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