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減產數據“貓膩重重”
減產協議達成后,OPEC一直宣稱減產協議完成度很高,然而這一點在市場上并沒有體現。如今有研究者認為,之前許多減產國家提供給OPEC的產量數據存在“貓膩”,而且這些國家未來的減產意愿也許并不強。
去年12月10日,10個非OPEC產油國宣布,將會在2017年上半年降低原油產量共55.8萬桶/日。其中,產量最大的俄羅斯減產幅度也最大,達30萬桶/日。但是與OPEC成員國90%以上的減產執行率相比,非OPEC國家減產執行率一直不到90%常常為人詬病。更有甚者,有市場研究者認為,過去的數據存在貓膩,俄羅斯執行減產的意愿并沒有那么強。
數據存在什么樣的貓膩呢?在3月1日OPEC自己的報告中,俄羅斯1月的原油產量已經下降了11.8萬桶/日,墨西哥產量下降率8.6萬桶/日,其他非OPEC成員國產量減少了1.8萬桶/日。從數據來看是個不錯的開始,但是情況真的如此嗎?
除了向OPEC組織上報,俄羅斯、墨西哥和馬來西亞等國還會將自己的產量數據報告給名為“聯合石油數據倡議”的數據機構。而在這一機構的報告中,相較去年10月(減產協議開始的基準產量),俄羅斯2月的產量增加了25萬桶/日,馬來西亞產量增加了6.8萬桶/日,墨西哥也只減產了6.5萬桶/日,光這3個國家的產量就增長了25.3萬桶/日,和OPEC的1月數據有著天壤之別。

漫畫/高原野
近期俄羅斯再度表示他們很好地執行了協議,不過SeekingAlpha的文章認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原油產量在每年的這段時間都會出現季節性的下降,該國可能是把這些自然因素的影響歸功于自己的減產努力了。從JODI的數據來看,俄羅斯在減產開始后的1、2月份產量甚至要高過去年同期水平,一旦下半年的傳統產量高峰來到,他們會否繼續執行協議還是未知之數。
除了俄羅斯,前面提到的墨西哥也在減產協議中承擔了10萬桶/日的份額,但是眾所周知,這個國家的原油產量本身就處在下降之中。從JODI的數據來看,減產開始后這一下降趨勢反而還有所減緩。
此外,考慮到減產的目的,許多減產國家已經有了變卦的理由。在過去一輪油價低迷中,一眾財政嚴重依賴原油收入的國家遭到暴擊,他們正指望著通過減產抬高油價來緩解財政危機。然而在金十新聞早前的報道中,近期油價回升并沒有改善沙特外匯儲備急劇下降的狀況,4月該國外儲減少了85億美元。如果事實證明減產于改善財政無益,相信大多數國家會對此感到失望,并且將不會繼續執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