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產業鏈考驗國有石油企業
此輪油氣改革涉及全產業鏈,具體方向包括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兩條主線,上游勘探和中游管網引入民營資本的混改是核心內容和最大看點。此外,還將進一步放開原油進口權、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成品油出口權等。從趨勢看,油氣改革過程就是重組改制、合資合作,不斷引入民資打破油氣固有格局,最終完成油氣產業上下游各主要環節市場化改造。
“石油全產業鏈松動,單一投資主體時代即將結束,受益的不是某一投資主體,而是整個產業。”董秀成認為,引入市場機制,全產業鏈向民資和社會資本放開,會產生‘鯰魚效應’,對國有石油企業非但沒有一點兒壞處,反而能激發其背水一戰、鳳凰涅槃的熱情和決心。
生產要素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會推動資源配置遵循市場規律,實現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同時,生產要素領域的充分競爭總體上有利于降低要素成本,提高要素供給能力,進而提高各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實力上看,中國石油企業已進入全球市值排名“第一方陣”,但相對于一誕生就打上國際化烙印、有著百年歷史積淀的國際大石油公司,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的中國石油企業與國際一流水平仍有距離,在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能力和融入國際規則等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在上游領域,勘查市場有序放開、嚴格退出、常規開放已成必然。這在給國有石油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契機。近年來,油價瘋狂上漲帶來的高利潤掩蓋了我國石油企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與國際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企業油氣生產成本過高,這勢必削弱了企業抗擊低油價能力。從內部原因看,在“成本服從于產量”思維定勢下,油田企業所采用的穩產、高產措施所發生的費用幾乎占到操作成本的30%—40%。當勘查區塊成為“標的”時候,邊際成本和邊際利潤將成為決定現有區塊流轉和開發關鍵,這對于實現有效益的產量至關重要。
在石油貿易方面,進出口管理日臻完善、規范也成為必然。2016年我國成品油凈出口335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57.8%,國內成品油戰火迅速燒到國外。為避免無序出口、惡性競爭,國家發改委在《關于有關原油加工企業申報使用進口原油問題的通知》中明確,5月5日起停止接收有關原油加工企業使用進口原油的申報材料,這說明相關政策正由“開放”轉為規范。
在管道運營方面,管網獨立、公平接入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國企管輸和銷售分開工作已在進行中,如中國石油組建北方、東部、西部、西南、南方5大區域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中國石化組建川氣東送、華北和華南三大天然氣銷售中心等。通過整合可以理順各管道運營公司之間的股權關系,提升管理效率,節約運營成本。
在下游煉油及銷售領域,升級、淘汰和競爭成了主旋律。這就是說,盡管有油源開放、地方政府及財政支持,但“福利”也不是全覆蓋。所以油氣改革也將給地煉企業格局重塑帶來契機,優勢地煉將進一步聚合社會資源,實現規模效益,而弱勢地煉則將在洗牌中進退維谷、步履維艱。而更嚴峻的考驗是,即便是闖過油品升級這一關,但由于單套裝置規模小,產業鏈條短,作為副產品的化工原料例如烯烴、石腦油、液態烴資源量較少,大多民營油企也難以形成煉油化工一體化格局。“一體化斷裂”,將使企業上下游環節脫節,無法形成完整的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價值實現鏈條,難以適應和滿足未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

在油氣定價機制方面,市場化是潮流,是方向。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以最高限價方式管控市場,事實上已非常接近于市場化定價了。今年3月份市場上最低售價比最高限價低2000元/噸以上,可見市場競爭之激烈。如果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完善的話,恐怕最高限價也沒有必要存在了。油氣價格放開后,就會面臨如何定價問題。大宗商品交易需要有定價基準,國內已運行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由于設立時間短,價格發現功能和價格標桿作用尚不完備。管道是政府定價,既要保證投資方有一定收益率,又要防止給終端用戶增加過多成本,較好辦法是增加透明度。
在石油企業改革方面,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是最終目標。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國有石油企業“越俎代庖”,承擔了本應由政府和社會承擔的公共產品職能,形成了企業“小社會”現象。按照改革路線圖,中央企業分離移交費用由中央財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助50%,中央企業及移交企業的主管企業承擔比例不低于30%,其余部分由移交企業自身承擔。原政策性破產中央企業的分離移交費用,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額承擔。地方國有企業分離移交費用由地方政府明確解決辦法。這就是說,移交費用將通過建立“多方分攤機制”破解。企業剝離社會職能后,將輕裝上陣參與全球競爭。
油氣改革這一宏大的進行曲已經奏響,“競爭”和“市場化”成了關鍵詞,新一輪行業洗牌在所難免。誰能順應潮流,革新自我,最大程度獲取經濟租金,誰就會成為大贏家。
沒有人能夠斷言,處于競爭、分離、博弈等種種復雜境地中的油氣改革,最終會將石油企業改造成什么樣子。但我們知道,歷史不會回頭!
沒有人能夠預測,在財富、權力、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合力作用下,石油公司還有多少潛能可以被激發。但我們只知道,未來總在想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