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創造》調研組
抓實黨建促脫貧 黨建脫貧雙推進
——沾益區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的探索與實踐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創造》調研組

中共沾益區委書記劉本芳(左四)調研西平街道渾水塘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沾益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中部。2016年,沾益區有建檔立卡貧困鄉1個、貧困村10個、貧困人口3509戶11765名,貧困發生率為3.45%。2016年脫貧攻堅首戰之年,沾益實現了清水溝、榮興、磨嘎、中心、大德5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和775戶2700名貧困人口脫貧出列。2017年計劃實現1個貧困鄉(大坡鄉)、3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和779戶2930名貧困人口脫貧出列。
在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沾益區緊緊圍繞1個貧困鄉、1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3509戶貧困戶和11765名貧困人口按時脫貧出列,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目標,堅持在加強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突出黨組織的引領發動、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多管齊下,精準發力,堅持扶貧開發在哪里、基層黨建工作跟到哪里,使基層黨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貧、服務扶貧、推動扶貧,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
村子富不富,全靠黨支部。沾益區始終把發揮好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協調服務作用作為工作重點,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脫貧攻堅的引領者、推動者、實踐者,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一)強化組織建設。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2016年換屆,配齊配強村(居)民小組黨支部領導班子,印發《黨員工作手冊》《基層黨組織工作手冊》《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臺賬清單》,全面推進黨支部建設“掛聯制度”“清單制度”“臺賬制度”,努力把每個村(居)民小組黨支部建成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戰斗堡壘。按照有利于工作開展、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輻射帶動的原則,在每個貧困村組建1個由鄉(鎮、街道)掛點包村領導任支部書記的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負責統籌協調上下、組織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動黨的脫貧攻堅方針、政策落地落實。注重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指導各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產業項目、重點工作推進上成立黨組織。例如,炎方銀杏莊園等企業通過把黨組織建設與產業鏈建設共同推進、共同發展,既搭建了企業與種植戶溝通的橋梁,更推動了企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的互利雙贏。在播樂鄉水田村委會小落浪村小組,黨支部通過發動群眾發展玫瑰種植產業,不僅在群眾中的威信得到了增強,還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二)強化制度建設。在精準識別貧困戶、發放兌現相關經費、調整和發展種養殖產業等工作中,督促鄉(鎮、街道)黨(工)委指導村組在堅持和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基礎上,探索實行村級黨組織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三個必須”原則,即:村級重大事項、財務收支、合同簽署、惠農政策落實等工作,必須由村(社區)黨組織把關,必須向黨員通報,必須報鄉(鎮、街道)黨(工)委備案。通過嚴格執行“三個原則”,既凸顯了黨組織在村級事務管理服務中的領導核心,又把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充分發揮體現出來,保證了脫貧攻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按照廣大群眾的意愿推進。督促村(社區)規范檔案資料和相關工作臺賬,做到落實“三個必須原則”,有會議記錄,有向黨員通報、公示情況記錄,有備案表冊,有相關圖片資料,保證公正公平,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全面開展機關聯系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聯系貧困群眾、機關黨組織與貧困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的“雙聯系一共建雙推進”活動。2016年以來,各級機關黨組織到結對村(社區)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幫助解決了一系列實際問題,整合了一批項目資金投入到基層,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
(三)強化陣地建設。始終把村(社區)和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內容,加大經費投入,全力抓好活動場所的建、管、用,切實建強凝聚黨心民心的主陣地。投入資金300余萬元,于2016年3月在130個村(社區)建成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綜合服務平臺,整合衛計、人社、老齡、民政等65項便民事項進駐平臺,僅2016年3—10月,通過平臺累計為基層黨員群眾辦結各類服務事項1.9萬余件,做到了群眾不出村就能辦結服務事項。整合各類資金先后建成259個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2017年計劃建設156個,年底將實現所有村(居)民小組均有可供使用的活動場所,注重將便民代辦服務、客事辦理、文體娛樂等功能整合進場所,努力把活動場所建設成為群眾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綜合服務、文體娛樂的中心。在村(社區)全面推廣“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溝通”制度,每個貧困村組建1支云嶺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定期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提升、義務勞動等志愿活動,帶動群眾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16年完成18個社區黨建規范化建設,正推進88個行政村活動場所規范化和24個社區黨建規范化建設,到2017年底,全區村(社區)活動場所的管理、使用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載體和手段將更加豐富。
村子強不強,全靠領頭羊。沾益區委統籌推進貧困鄉村領導班子、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引導黨員干部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中創先進、爭優秀、當先鋒。
(一)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以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為契機,把一大批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選拔進入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努力為優秀干部干事創業提供舞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在脫貧攻堅期內保持貧困地區黨政正職穩定的有關要求,大坡貧困鄉的黨政正職保持穩定。出臺《曲靖市沾益區關于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干部的實施意見(試行)》,鼓勵各級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發現干部、考察干部、識別干部,一年來,區委選撥任用了一批在脫貧攻堅中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辦法的干部,激勵參與脫貧攻堅的干部更加奮發有為,切實讓好干部有為更有位。
(二)加強村(社區)領導班子建設。在2016年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對1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逐村分析研判,通過換屆,10個村(社區)的“兩委”班子均實現配齊配強。選派96名優秀機關干部到村(社區)擔任扶貧工作隊隊員,1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分別組建10支扶貧工作隊,進一步充實脫貧攻堅骨干隊伍力量。2016年以來,采取調訓、集中輪訓、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區級舉辦3個主題班次,鄉鎮舉辦10余個、村級累計舉辦100余個專題培訓班,實現脫貧攻堅干部隊伍和貧困村黨員群眾、貧困戶全員輪訓,不斷增加黨員干部脫貧攻堅的能力和水平。于2016年啟動村(社區)干部學歷提升計劃,督促村(社區)靜下心來接受再教育,到2019年換屆,村(社區)書記、副書記、主任、副主任將100%實現大專或在讀大專及其以上學歷。近年來,督促各村(社區)緊扣脫貧攻堅需要,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中儲備1—2名村級后備干部,引導更多的優秀青年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

大坡鄉苗族易地搬遷新村

炎方鄉磨嘎、磨腳群眾搶修進村公路
(三)加強脫貧攻堅骨干隊伍建設。認真落實脫貧攻堅“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定點掛鉤扶貧長效機制,做到每個貧困村有領導和部門(單位)掛包,每戶貧困戶有干部職工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出臺管理制度,嚴格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鄉(鎮、街道)掛點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的管理,切實讓他們駐得下來、安心工作、發揮作用。探索建立區委聯系專家、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等各類人才掛鉤聯系貧困村制度,將龍華街道清水溝社區建成人才扶貧示范社區,通過以會代訓、田間課堂、跟蹤培養等方式,為貧困村培養種養殖能手等各類實用人才,推動每個村(社區)培育1個脫貧致富科技典型,每個組培養1名技術員,每戶貧困戶培訓1名科技明白人。組織開展村(社區)班子成員中的黨員掛鉤聯系村(組)黨員、村(組)黨員掛鉤聯系黨員和結對幫扶貧困戶、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的“兩聯系一幫扶”活動,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形式,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中堅力量作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全區全面推廣“道德講堂·微型黨課”活動,活動中組織講授“天道酬勤、勤勞致富”的實例,用身邊的故事教育身邊的人,引導人民群眾用好各類扶持政策,艱苦創業,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群眾要致富,要有產業作支柱。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沾益探索了“黨建引領、產業助力、群眾致富”的“黨建+產業+扶貧”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一)推動“黨建+電商+扶貧”。
依托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綜合平臺,按照“一村一方案”,從2016年12月開始全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進綜合平臺”,截至目前,已在49個村(社區)建設了農村電子商務“形象店”,通過形象店,組織對現有資源、特色農產品進行上行營銷,對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產品進行網購,切實推動“互聯網+扶貧”。依托位于沾益的曲靖市電子商務創業園,在創業園設立黨支部,在村(社區)建設60個農村淘寶網店,通過電商創業園黨支部的牽線搭橋,定期組織黨員電商到鄉(鎮、街道)挖掘并銷售農特產品,實現農產品上行,增加群眾收入;建立電子商務創業園黨支部與貧困村黨組織的互聯互幫機制,創業園黨支部幫助指導貧困村做好電商人才培養和創業孵化,鼓勵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骨干參與電商創業,實現農村勞動力、農產品、鄉村旅游、特色產業等網絡推介營銷。

大坡鄉貧困戶交售萬壽菊鮮花
(二)推動“黨建+產業+農戶”。
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做強做大傳統產業,做優做精特色產業,引導扶持群眾發展種養殖產業,確保貧困村有骨干產業、貧困戶有增收項目,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16年,在各級黨組織的引領下,溫氏養殖項目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落戶沾益的貧困村,通過黨組織的發動,貧困農戶“打包”進入產業鏈條,以企業保底收購農產品、土地入股分紅、就地轉移勞動力形成勞務收入等形式,增加群眾收入,全區探索了建一個龍頭延伸一條產業鏈的“拉動型”,建一個經濟實體讓群眾定期分紅的“保底型”,建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助推型”,土地流轉項目的“合作型”等“黨建+產業”的發展新模式,在全區各村(社區)廣泛形成了龍頭產業支撐、集鎮功能輻射、其他產業輔助的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良好格局。
(三)推動“股份合作經濟”向縱深發展。在脫貧攻堅項目建設中,積極探索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的新途徑,促進“股份合作經濟”提質增效,變傳統單一的合作模式為多方合作的新型模式,引導支持村組采取利用農業、水電、鄉村旅游等項目形成的資產和提供服務、混合經營等多種方式作價入股,與公司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戶等進行合作,通過項目拉動、產業帶動、服務創收、招商合作,拓寬壯大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截止目前,全區共建成84個“股份合作經濟”項目,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750余萬元。2017年,將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力爭實現130個村(社區)“股份合作經濟”項目全覆蓋,確保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至少有1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沾益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全區始終緊緊圍繞2018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細化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在狠抓落實中確保貧困群眾按時脫貧出列。
(一)實行掛圖作戰。建立鄉、村、組、戶四級檔案材料,按照“戶有卡”“組有檔”“村有冊”“鄉有簿”要求,分別制定貧困村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時間進度表,切實把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工作任務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落實在行動上。
(二)實行銷號管理。督促各級對照工作清單,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堅持對標對表,采取沾益督辦APP列表督查督辦,完成一項銷號一項,確保工作項項有落實、件件有回音,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三)實行嚴格考核。堅持把“雙推進”責任落實情況和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年終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結合全市“狠抓落實年”工作的開展,區、鄉每季度開展1次督查,梳理1次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通報1次督查情況,組織開展1次現場觀摩,比思路、比干勁、比實效,倒逼形成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切實以狠抓落實保證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

白水鎮節水蔬菜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