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輝 中共東川區委副書記、區長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第39期中青班學員
突破條件制約 助推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胡江輝 中共東川區委副書記、區長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第39期中青班學員

東川城市新貌
2016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自身結構性矛盾的雙重壓力,以及區內礦山轉型升級陣痛和銅產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的不利局面,東川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及時更新思維模式,科學研判發展大勢、鎖定目標、精準施策,多措并舉,助推縣域經濟實現穩定增長,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科學分析研判,理清存在困難和面臨機遇。作為礦業工業城市,經過幾十年的開采,東川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資源枯竭、生態脆弱、產業單一、交通滯后等客觀因素的較大制約,加之,近年來國際經濟的衰落、國內經濟的換檔調速,給全區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挑戰。為突破這些瓶頸制約,東川區委、區政府團結全區干部群眾,以問題為導向,認真研究國家、省、市的決策部署,充分利用好自身區位、資源及有關扶持政策,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省、市的發展戰略,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滇中經濟圈、滇中新區、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脫貧攻堅、“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機遇,深化改革,以全力突破“貧困、生態、交通”瓶頸制約為切入點,以推動轉型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二)緊跟時勢潮流,以協調綠色小康目標部署工作。面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當前礦山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東川區及時調整發展策略,抓住機遇,積極將國家、省、市戰略發展政策創造性的應用到推進東川經濟社會發展之中。一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礦山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礦山轉型,推進礦業工業綠色健康發展。二是全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功東高速、東倘公路、金東大橋等一批事關東川長遠發展的交通建設大項目。三是全面實施東川區林業生態建設暨城鄉園林綠化“十二項行動”和“四大工程”,整合資金5000萬元用于造林綠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工程,在全區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四是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工作的目標,聚力推進脫貧攻堅,全力抓好“八個一批”工程、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雙推進”工作,實施“掛包幫”定點扶貧,組建70支駐村扶貧工作隊,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342人,實現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精準識別到戶到人;抓緊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雨露計劃等項目建設,2016年,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7111人,出列貧困村11個,阿旺鎮脫貧摘帽。經國家部委和省委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綜合評價考核結果為一類A級。
(三)狠抓產業培育,推進結構優化。按照“一產做特、二產做強、三產做活,整體做優”的總體思路,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51.3:41.3。一產初具特色。小江干熱河谷農業產業特色示范園區建設有序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帶頭作用逐漸凸顯,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236 個;培育特色農業品牌 10個;東川面條(東川掛面)產品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認定。二產優化提升。園區有色及稀貴金屬、磷化工兩個主導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全區規上企業41 戶,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企業13戶。三產活力迸發。中國東川泥石流國際汽車越野賽被列為云南省面向東南亞“橋頭堡”三個重點體育賽事之一,“百姓春晚”“百姓夢想舞臺”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有聲有色。累計接待游客 36.2萬人,旅游收入1.1億元。
(一)細化目標任務,實行掛圖作戰。把市級下達的主要經濟指標任務和年初兩會確定的工作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細化量化,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健全上下聯動、部門協調的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環環相扣、層次分明的目標責任體系。對工作任務及推進時序掛圖作戰,將工作任務、完成時限、責任人制作成明細表,在區政府廣場向群眾公開,工作完成進度接受群眾監督。
(二)堅持例會制度,研究工作對策。加強對縣域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實行《東川區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度》,每月16日定期召開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主要經濟指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和上次會議安排布置工作等有關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推進落實情況。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商定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以強化對經濟工作的過程控制;聽取區委政策研究室關于國際和國家、省、市最新政策匯報,及時掌握政策動態,認真做好學習貫徹,借鑒創新。
(三)用好用活政策,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實施東川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關措施,在電力優惠、限上商貿服務企業發展、金融服務支持、就業保險補貼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以此吸引一批企業落戶東川。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好、引導好、執行好國家、省、市、區關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相關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實實在在的落到實處。
(四)加強監測分析,促進經濟健康運行。一是建立健全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制度。加強對全區經濟運行的監測與分析,建立健全統計快報和統計制度;建立聯系制度,及時共享統計數據及工作信息動態。二是深入企業調研,及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三是按照《東川區重點企業服務辦法》,實施區級領導掛鉤聯系企業,密切監測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停產情況,及時解決問題,最大力度的保持企業的正常生產。
(一)高位統籌,明確推進機制。為切實推進縣域經濟各項工作,按照經濟指標、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園區建設、重點項目等分類,在縣域經濟領導小組下設立20多個工作推進組,建立起“一項(個)工作(項目)、一個責任領導、一個推進小組,一個發展規劃、一套支持政策,一批重點項目,一個考核機制”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縣域經濟的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實現高統籌,有序推進。
(二)強化督查,嚴厲問責問效。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按照“三重三十”的工作體系,遵循“一季度實現開門紅、二季度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大干三季度、沖刺四季度”的工作節奏,落實“每月一報告、每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將督查項目表格化,實行項目完成銷號制度,半年進行排序”的督查考核體系,加大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以過程控制、監督倒逼,強力推進工作落實到位。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對具有導向性、可量化、易排名的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向上爭取資金、增加值、財稅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指標進行季度考評排名,對排名末三位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進行嚴厲問責。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化干部用心、用腦、用情、用力、用智慧的工作理念,著力解決不愿為、不敢為、不能為的庸政怠政懶政問題,切實把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的心思和勁頭集中到干事創業上來,在全區上下形成“在職在位拼命干,調離退休不遺憾”“在職在位一分鐘,拼命干好六十秒”的敢干、敢為擔當精神和工作。

萬畝冬馬鈴薯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