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 敏 實習記者 劉 競
尊重幼兒天性,豐盈生命底色
——訪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幼兒園園長周海蓮
本刊記者 劉 敏 實習記者 劉 競

周海蓮于1998年7月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幼師專業,先后擔任句容市天王中心幼兒園教師、教研組長;句容市機關幼兒園園長、園長助理;句容市崇明幼兒園副園長、園長;句容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副主任等。被評為一級教師、句容市教育先進個人、句容市學科帶頭人、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市“313人才培養四期工程”科技骨干、市機關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周海蓮在參加教研活動

周海蓮在進行教學活動

周海蓮在作匯報
從幼兒園教師到幼兒園園長,改變角色后的周海蓮仍然保持著不斷學習的好習慣,在她看來,雖然角色改變了,但她的工作并沒有變,她仍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仍要腳踏實地地學習、改善和升華,她對教育的那份感情如同一壺老酒,愈釀滋味愈醇厚。
初見周海蓮時,記者感覺她自信、親切又不失風趣,被問及選擇幼教成為事業的理由時,她笑笑,淡然地說當時自己的父母希望她能跳出農門,過上好的生活。可什么是好生活?一開始,周海蓮并沒有答案,慢慢地,她發現快樂就是自己所希望的好生活,而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快樂的。就是這樣簡單的原因,周海蓮從中既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也找到了事業的重心。周海蓮所學的專業就是幼師,畢業后也理所應當地從事了幼教工作。在繁重的工作中,她依然不斷努力,學習幼兒教育理論知識,把學習當做工具,補充認知。在工作中,周海蓮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努力提升教學水平,更堅持以推動所在幼兒園的事業發展為己任,恪盡職守,盡心盡職,她個人及所在幼兒園也因此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榮譽。但對于這些優秀的成績,周海蓮卻謙虛地表示:學無止境,成績屬于過去,我還需不斷努力!
走進崇明幼兒園仿佛置身于歡樂的兒童樂園,園內除了配有多種充滿童趣的大型玩具外,還有多彩的攀巖墻、高高的山坡、美麗的戲水池……到處都是孩子們游戲、鍛煉的場地,其實這些都是周海蓮和園里老師們默默付出的成果。周海蓮認為,當今社會的信息化速度太快,除了讓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外,增強體質、愉悅情緒、培養膽量、增加合作也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當務之急。
以前,老師們利用晨間鍛煉、早操、集體體育活動、戶外活動、運動會、親子活動等形式來開展體育鍛煉,方式比較簡單。2013年,崇明幼兒園成為《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實驗園后,在周海蓮的積極指導下,幼兒園以健康領域為切入點,憑借以往的經驗活用了現有的戶外場地,將戶外廣場、樓道連廊、山坡草坪、消防通道、大型玩具等地勢資源有機結合,開展以陽光運動大循環項目為載體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運動中接近自然、體驗生活,不僅滿足了他們愛玩的天性和運動的需要,也讓他們發展了自身運動技能,鍛煉身體素質,愉悅了情緒。對于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周海蓮認為:“讓教師們將學到的理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獲得成績后,他們自然會有成就感,也會更愿意獻策獻力,我們的教學就會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周海蓮把園所、老師和園長看作是綁在一起的集體,只有通過充分交流合作吸取經驗并把經驗落到適合園所的實處,才是有效推動教育發展的方法。
周海蓮深知,幼兒的學習不是上課和聽講,而是動用多種感覺通道在適宜的環境中活動和操作,除了體育運動,孩子還會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新經驗,良好的環境可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崇明幼兒園,周海蓮大膽鼓勵教師們放手,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選擇他們喜歡的材料來創設班級的區域環境,而老師扮演的則是幼兒的協助者、保護者的角色。讓環境中多多體現幼兒參與及活動的軌跡,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各班的環境特色還要能與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幼兒在動手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或向老師提問,老師根據觀察將孩子們的興趣點、疑惑點與創意活動相結合,培養孩子們的探究、創造能力,激發其對藝術活動的喜愛。
“目前,仍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丟給幼兒園管就好,省了不少心。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點數學、認字等,不是來玩的。”周海蓮說,“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我們也一直在開展《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作為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周海蓮熟知家長教育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環。她鼓勵老師們積極設計各項親子活動,并發出親子活動的倡議和邀請,號召家長加入幼兒園親子教育的環境中來。另外,建立親子活動資源庫,如親子樓、親子班、親子游戲室、親子閱讀室、共親子運動使用的多種器材等,滿足幼兒和家長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需要。
崇明幼兒園以“尊重幼兒天性、豐盈生命底色”為辦園理念,打造出“健康立體、親子共生”的辦園特色,培養“健康快樂、陽光自信、有愛合作”的現代兒童。
基于取得的經驗,周海蓮更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卓越的執行力與園所班子成員一起,開展其他相關活動。2016年12月,崇明幼兒園成功申報了鎮江市首批足球特色幼兒園,并順利通過了遴選及實地考察。在周海蓮的鼓勵倡導下,幼兒園定期開展以足球為載體的趣味足球活動,以人人參與的形式,讓幼兒接觸足球、了解足球、和足球玩在一起,不但培養孩子對足球的愛好,還探索了一物多玩的體育活動,更為孩子們進入小學打下基礎。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周海蓮熟知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很多孩子入學后產生厭學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問題,多是由于幼小銜接不當所致。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周海蓮表示,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階段,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標準和要求上都不一樣。首先,我們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上仍會防止保教工作“小學化”,但會通過開展“快樂六一 七彩童年”藝術節系列活動、游園活動、集體舞表演等諸多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提高他們進行社會交往、與人合作的能力。其次,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參觀小學,讓孩子們體驗在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并用輕松有趣的方式告訴他們“為什么要上小學”“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同”等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在“親子共生”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加強“幼兒園禁止小學化”的宣傳,引導家長轉變觀念,同時增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協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
“走上幼教這條路,才感受到幼兒教育就像是一匹五彩的綢緞,是豐富的、靚麗的、不斷變化的、趣味無窮的……說是一份事業,更像是一門藝術。你用真實的心意,才能不斷去創造符合幼兒需要的課程、分析揣摩幼兒遇事后的心理,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周海蓮感嘆,過程也許艱辛,但結果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