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琳
幼兒園足球活動游戲化的實踐與探索
文邱琳

足球運動能夠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而開展游戲化的足球活動,無疑是孩子們“足球初體驗”的最佳方式!我園自2016年開始嘗試開展足球活動,把比較枯燥乏味的足球規則、技能用游戲的方式創編成符合幼兒身心與智力發育水平的形象、有趣、生動的幼兒足球運動,讓幼兒在“玩足球”的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達到全方位、多元化發展的目的。
幼兒;足球活動;游戲化



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中提到:2015年開始,足球要成為包括幼兒園娃娃在內所有學生體育課的必學內容,學踢足球要從娃娃抓起。
當然,在幼兒園推動足球活動,并不是要培養球星,而是旨在從足球活動入手,營造幼兒園活潑生動的成長環境,培養幼兒對足球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身心協調健康發展。
《綱要》強調:“教育活動內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中、游戲中。”可見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方式,對幼兒進行足球運動的啟蒙,就是要以游戲的方式開展足球的相關活動。我園在2016年就開始了足球活動游戲化的探索之路,將足球與各種游戲結合,讓幼兒在自由、開放、創造、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將足球運動趣味化、情景化,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簡單的足球規則、技能練習,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運動興趣,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有效的創設環境可以對幼兒的發展起推動作用。要讓孩子愛上足球運動,就要讓幼兒浸潤在足球環境中,我們堅持“隨處可見、隨手可觸、隨時可踢”的原則,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布局讓幼兒成為環境中的主人,通過大量的足球環境創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對足球的興趣。
(一)多元化的靜態環境
足球風格的大門裝飾,球門狀的宣傳欄,足球盆栽,足球小明星的“快樂體驗”“足球暢想”……展現了孩子熱愛足球活動的激情;足球文化長廊里的足球歷史簡介、足球明星風采、球隊介紹、親子足球作品秀、師生共同制作的足球活動海報、足球規則等一個個躍然墻上,讓孩子了解豐富的足球文化與歷史……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處處顯露出師生對足球的“鐘情”。
(二)啟發性的動態環境
懸掛的足球可以讓幼兒用頭觸球,地面上的足球貼讓幼兒踩在球上練習走跳,墻面上的能移動的“足球場”,親子手工能動的紙板足球人……一切都在激起孩子運動的欲望。
(三)開放性的游戲環境
在操場開放的器械庫里,幼兒可以自主取放各種器械:球門、記分牌、足球等,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們還準備了足球隊的球衣、啦啦隊花球、各國國旗、各隊隊徽、哨子、移動式音箱,讓幼兒自己選擇角色來參與活動……讓孩子們在環境、場地、器械的啟發下,在充滿足球特色的環境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愛上足球運動,從而自信、主動地參與到足球游戲中。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活動的根本。它情節有趣,形式活潑多樣,適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易于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愿望,對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設滿足他們需要的自由游戲和學習的空間與環境,激發幼兒玩球的興趣。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不能將足球上的專業術語直接介紹給他們,我們就將動作融入情境當中。如我們創設了“給小動物喂食”這個游戲場景,讓小班幼兒在給小動物喂食的游戲中練習進門的技能。我們利用廢舊的盒子做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嘴巴是球門,剛開始可以讓幼兒用手把足球滾進去,慢慢拉大距離,鼓勵他們用腳踢進去。有了游戲情節的滲透,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再如在元宵節主題活動中,我們設計了情景游戲“搓團圓”。通過“搓好團圓共度元宵”情景的創設,既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更激發了幼兒對足球活動的興趣,又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在輕松的活動中習得和感知了搓球的技能。
絕大多數幼兒參加足球活動,首先是出于好奇心,其目的是為了好玩,孩子們不喜歡單一的玩法或技能學習,如果足球活動中的趣味性少,孩子們的積極性就不高,就會影響他們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技能的學習,所以我們把足球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寓于趣味性的游戲中,讓幼兒在“樂趣”中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幼兒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發展其動作的協調性。
如小班足球游戲,讓幼兒在跑動中感受球的滾動,體驗球滾動帶來的樂趣。幼兒雙手滾球動作的基本要領是:兩手的手掌與球體要基本吻合,利用手臂、手腕前擺的力量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協調用力,將球沿著地面向前滾動,兩只手及手臂的用力要均勻。滾球活動能有效地增強幼兒手指、手掌、手臂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手腕關節的靈活性,發展雙手動作的協調性、準確性和視覺運動的能力。活動前,我們了解了幼兒現有的經驗,設計了“小豬回家”游戲。幼兒雙手推動“小豬”在地面滾動到指定的“家”。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游戲中,趣味盎然,隨著幼兒的喜愛程度,游戲情節不斷發展,幫助“小豬”鉆過“山洞”,走過“小橋”,繞過“危險”回到家。在活動中,幼兒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成就感。
再如大班“勇敢的士兵”活動,綜合練習投擲、跨跳、側身鉆、匍匐前進,訓練幼兒快速奔跑的能力,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即:過封鎖區(運球跑)——爬越電網(用頭頂球在墊上匍匐)——跳過矮墻(雙腳夾球行進跳)——跳躍雷區(單腳跳)——鉆隧道(傳球)——闖過封鎖線(一對一爭球)——掃射敵機(射高)——炸碉堡(踢球射門)。這類游戲很受幼兒喜愛,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幼兒既掌握了基本動作,達到了鍛煉效果,又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同伴間的合作意識。在“趣”中進行鍛煉,獲得成就感,在“樂”中得到全面發展。
競爭是足球的一個本質特征,競爭可以培養孩子的很多好的素質,團隊合作、努力、對挫折的探索能力等,而且也讓幼兒在趣味競技和互動游戲中感受運動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綱要》指出:“體育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幼兒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在傳統的情景性游戲的基礎上增加了競技性強的游戲,比如運球比賽、射門比賽、五對五比賽等,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可以在不同的比賽中找到適合自己參與的內容,同時在比賽中享受樂趣。
我們在活動中嚴格遵循游戲化、負荷小、時間短的原則,另一方面在比賽結果上不過分強調輸贏和名次,設置多個獎項,讓幼兒在足球競技中將玩與學進行有機聯系,并通過競技游戲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等良好品質,幼兒獲得成功感的時候能更加激勵他向更高的目標挑戰。這也符合“跳一跳,能摘到”的教育理念。
如“行進跳踩球”,把這個技能動作貫穿在競賽性的游戲中,給幼兒創設“運糧食”的游戲情境,要求幼兒踩著小滑輪(足球)去運糧食,比比哪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運的糧食最多。這個游戲不僅讓幼兒鞏固了“行進跳踩球”這一足球技能,體驗了勝利的喜悅,也培養了幼兒團隊合作的意識。
再如大班足球游戲對抗賽,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競賽游戲活動,穿插了足球知識和足球技能,充分體現了活動的完整性和游戲性,小朋友的興趣也很濃厚,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以上是我園開展足球運動的一些嘗試和探索。足球活動游戲化的開展,讓孩子們對足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增強了體質,發展了幼兒的身體動作,而且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通過各種足球游戲磨煉出孩子們默契的團隊精神和果敢的意志品質,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
(江蘇省徐州市奎山中心幼兒園)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