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培育重大裝備“主動力”新增技術設備46個
5月8日至9日,李克強總理在河南考察期間,勉勵企業抓住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發揚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突破重大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重大技術裝備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有力抓手,也是推進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的核心任務。今年以來,我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利好消息不斷,新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46個,“河南制造”積極參與國產航母、C919大飛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等國家重大工程,森源電力裝備等一批高端裝備走出國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裝備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持續向高端化、高質量邁進。

裝備制造業是我省第一大產業,近兩年增速一直較快。今年一季度,全省裝備制造業增長14.0%,高于全國裝備工業2.6%,高于全省工業6.0%;規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 400億元,同比增長14.48%;實現利潤250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長速度、質量均遠高于工業平均水平,實現了體量和增速的協調,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省工信委副主任李濤說,今年以來,我省將改善制造業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將重大技術裝備的首臺(套)支持政策從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擴大到全省,通過政策紅利有效撬動全省高端裝備產業的示范推廣和發展壯大,顯示裝備制造業在轉型發展中的主動力作用。
在剛公布的2017年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中,共有46個產品入圍,涵蓋工程裝備、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電力裝備等多個領域。新鄉市大為創新印刷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研制開發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寬幅間歇式輪轉膠印機,采用無軸傳動技術,由伺服電機驅動每個色組,套印精準,最大印刷幅面寬度為1 650mm、長度為1 650mm,為紙箱包裝印刷行業提供了全新的生產理念和工藝流程,具有較高的市場推廣價值。焦作科瑞森重裝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內首臺(套)履帶輪胎組合移動式皮帶機,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確保了在復雜惡劣地面行走的穩定性。目前,該套裝備已在緬甸七星塘S&K銅礦成功應用。

今年以來,國產航母、C919大飛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等國家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河南制造”也在其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國產航母建設中,中信重工為航母艦載機的起降和回收系統提供了重要配套產品。
在國產C919大飛機項目中,河南中航光電、中信重工、新航集團、航天精工深度參與。中航光電供應了9項電子設備集成安裝架產品,集中在前電子倉、中電子倉和后貨倉三角區等部位。中信重工研發的1.2萬噸航空鋁合金張力拉伸機,為C919客機整體構架用上世界最好的鋁合金提供了設備保障。新航集團承擔了研制核心過濾設備的任務。航天精工提供了超大規格的鈦合金高鎖螺栓,并成為C919大型客機的緊固件供應商,可為單機提供50%以上的配套緊固件。
在天舟一號發射中,飛船上精準的“眼睛”、堅固的“關節”和靈敏的“神經脈絡”這些關鍵部件上都打上了“河南制造”的印記。洛陽LYC軸承公司提供了核心關鍵部件的滾動軸承,中電科27所研制的激光雷達保障了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的成功交會對接。
全省裝備企業今年走出國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而且承擔的都是大塊頭項目。年初,河南森源集團分別在巴基斯坦、烏干達拿下了電力工程總承包訂單,海外市場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這是不同于以往的單一產品出口,森源這次拿到的是海外工程總承包訂單,包括了建設工程的總體規劃和具體管理、施工、采購等各個環節,從過去的賣設備發展到如今的“交鑰匙”。
4月,中信重工為厄瓜多爾重點項目米拉多銅礦研制的大型半自磨機、球磨機一次試車成功,并正式交付用戶。該項目是該國最大規模的礦業開發項目,建成后將達到年產兩千萬噸采選生產能力。中信重工此次攜手銅陵有色、中國鐵建等大型企業共同建設項目,是中國投資、中國設計、中國施工、中國制造、中國運營的大型露天礦山,建成后將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成果。
5月5日,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徑的硬巖掘進機,經過9個月時間,成功完成黎巴嫩大貝魯特供水項目長達4 000米的洞穿任務,該飲水項目2019年可以投入使用,將基本解決貝魯特用水困難,160萬人將從中受益。下一步,中鐵裝備還將在巴黎、法蘭克福地鐵,意大利至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鐵路等工程上大展身手,在國際市場打響“河南造”。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