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福朱偉民#唐本森劉懋羅銳
(1貴州省骨科醫院關節一病區貴陽 550007;2貴州省骨科醫院關節二病區貴陽 550007;3貴州省人民醫院關節科貴陽 550002)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研究
周廣福1朱偉民1#唐本森2劉懋1羅銳3
(1貴州省骨科醫院關節一病區貴陽 550007;2貴州省骨科醫院關節二病區貴陽 550007;3貴州省人民醫院關節科貴陽 550002)
目的:研究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患者40例(髖關節炎組)以及髖臼骨折繼發股骨頭壞死患者40例(股骨頭組),兩組均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就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和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及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股骨頭組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髖關節炎組,P<0.05。股骨頭組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髖關節炎組,P<0.05。股骨頭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均明顯優于髖關節炎組,P<0.05。結論: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的效果不如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經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具有更好的中遠期療效,值得推廣。
髖臼骨折;創傷性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遠期療效
髖臼骨折在骨盆骨折中較為常見,占10%左右,多為多發創傷所致,可伴隨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容易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而全髖關節置換術為其繼發并發癥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方法,但關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中遠期效果仍存在爭議[1~2]。本研究探討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患者40例(髖關節炎組)以及髖臼骨折繼發股骨頭壞死患者40例(股骨頭組)。髖關節炎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為(44.61±2.46)歲;股骨頭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3~77歲,平均年齡為(44.29±2.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采取外側入路,術中注意坐骨神經保護,切除關節囊。異位骨化盡量切除,一般1、2型異位骨化容易切除,3、4型異位骨化對髖周肌肉廣泛侵襲,無法將其和正常組織區分,可以內固定作為區分界限,切除骨直肌反折頭、外旋肌群、臀小肌,部分切除臀中肌,但注意保留在大粗隆上止點保留臀中肌,以確保下肢長度和髖關節旋轉中心恢復。若臼杯置入受到內固定物影響需取出,若不影響髖臼磨削和假體安裝無需取出。術中對骨缺損范圍進行判斷,缺損較小可用適量顆粒骨打壓植入,嚴重缺損則增加加強環和鈦網或考慮結構性植骨進行髖臼重建,以確保髖臼連續性。術中X線透視,及時對臼杯位置進行調整,盡可能使用生物型臼杯,若存在嚴重骨質疏松可采用骨水泥臼杯。對有感染的患者需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體。術后均給予抗凝治療,48 h后可拔除引流管,進行細菌培養,術后常規X線檢查恢復情況[3~4]。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和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及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用Harris評分評價,0~100分,分數越高越好。優:髖關節評分90分以上,功能正常,X線恢復良好,無疼痛和關節炎;良:髖關節評分70分以上,功能改善,X線恢復較好,輕微疼痛;差:達不到上述標準[2]。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21.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比較股骨頭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均明顯優于髖關節炎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紅細胞輸注量(單位)術后引流量(ml)髖關節評分(分)股骨頭組髖關節炎組t值P值40 40 70.14±10.15 115.24±21.91 11.402 0.000 2.82±1.53 7.98±2.72 8.891 0.000 454.52±16.92 672.26±23.57 8.574 0.000 94.81±2.53 81.13±2.24 8.813 0.000
2.2 兩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股骨頭組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髖關節炎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股骨頭組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髖關節炎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髖臼骨折因為骨折類型不同、移位程度差異以及首次手術復位程度差異,可導致術后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這兩種繼發并發癥均可通過全髖關節置換術有效治療,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要求較高,術中需有效重建髖臼,定位骨缺損,并根據骨缺損大小合理選擇臼杯和植骨方法[5~6],并合理選擇手術時機。一般來說,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最好在髖臼骨折完全愈合后進行,確保假體置入穩定骨床。對伴隨明顯骨質疏松的患者因骨折愈合時間長,可考慮早期進行手術。通過治療,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患者髖關節活動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股骨頭組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髖關節炎組,P<0.05;股骨頭組3年深靜脈血栓、假體移位、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髖關節炎組,P<0.05;股骨頭組患者手術時間、紅細胞輸注量、術后引流量、髖關節評分均明顯優于髖關節炎組,P<0.05。股骨頭壞死是缺血壞死,骨頭變凹,關節間隙改變等,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則和骨折繼發炎癥相關,目前關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的研究仍比較少,我們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的效果不如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這可能和股骨頭壞死后患者患者行走等功能喪失和疼痛比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嚴重相關,經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幅度更大。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的效果不如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經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具有更好的中遠期療效,值得推廣。
[1]俞磊,張成歡,郭亭,等.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6,29(2): 109-113
[2]區廣鵬,肖軍,鄭佐勇,等.金屬大頭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33(14):3292-3293
[3]蔡榮輝,李銳軍.CT指導下全髖關節置換術對重建髖關節旋轉中心及偏心距的作用[J].廣東醫學,2016,37(8):1173-1176
[4]許曉萍,湯美秀.連續性護理模式在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8): 1690-1692
[5]廖亮,趙勁民,蘇偉,等.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2): 3991-3995
[6]楊磊,趙德偉,郭林,等.小切口外側入路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797-3798
[7]房硯俊.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J].醫藥前沿,2015,5(26):84-85
[8]劉鳳國.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6,37(2):77-80
R687.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14
2017-03-07)
#通訊作者:朱偉民,E-mail:fuli57744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