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平 李國華 張贈盟
(廣東省翁源縣人民醫院翁源 512600)
中藥熏洗法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療效觀察
胡竹平 李國華 張贈盟
(廣東省翁源縣人民醫院翁源 512600)
目的:探討應用中藥熏洗法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與意義。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B組各40例。A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B組予以西醫聯合中藥熏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結果:B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A組,且B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P<0.05)。結論:臨床應用西醫聯合中藥熏洗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肢體不適,有效改善血流,發揮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藥熏洗;臨床療效;意義
糖尿病是一組多病因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主要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為糖尿病的重要并發癥之一,主要原因可能與血糖升高造成代謝紊亂及微血管損傷有關[1]。本研究采用中藥熏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B組各40例。A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46~60歲,平均年齡(53.6±7.1)歲;病程6~13年,平均病程(9.5±3.5)年。B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61歲,平均年齡(53.3±8.2)歲;病程7~12年,平均病程(9.7±3.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2]。
1.2 治療方法A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在常規降糖治療基礎上給予營養神經藥物,維生素B1(國藥準字號H44022546)口服,10 mg/次,3次/d;甲鈷胺(國藥準字號H20080478)口服,0.5 mg/次,3次/d。B組在A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熏蒸。中藥熏洗組方:紅花18 g,川芎20 g,雞血藤50 g,赤芍30 g,艾葉18 g,桂枝15 g,千年健30 g,烏鞘蛇12 g,地龍10 g,夏季添加忍冬藤30 g,冬季添加細辛5 g。將所有藥物研成粉劑后放入布袋進行煎液,1劑/d。中藥熏洗:首先將雙下肢放置在熏蒸架上進行熏蒸,溫度控制在50~60℃,熏蒸時間約10~15 min;熏蒸結束后進行洗浴,洗浴藥液需浸過足三里,溫度控制在37~40℃,洗浴時間約10~15 min;結束后以軟毛巾吸盡藥液,特別是足趾間。7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療效判斷[3~4]:痊愈,肢體疼痛、麻木、乏力感等各類不適癥狀均消失,癥狀體征積分減少超過90%;顯效,各類不適癥狀較治療前顯著好轉,體征顯著改善且癥狀積分減少超過70%;有效,治療后各類不適癥狀較治療前好轉且體征改善,癥狀體征積分減少超過30%;無效,治療后各類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體征積分減少不超過30%。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B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B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n全血粘度(mPa·s)治療前治療后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治療后A組40 B組40血漿粘度(mPa·s)治療前治療后t P 5.96±1.21 5.95±0.92 0.042>0.05 5.39±1.21 4.32±0.74 4.771<0.05 1.88±0.06 1.87±0.12 0.471>0.05 1.81±0.19 1.64±0.09 5.114<0.05 3.75±0.86 3.73±0.98 0.097>0.05 3.40±0.81 3.01±0.21 2.948<0.05
中醫認為,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性病變屬氣陰兩虛,脈絡瘀阻。氣虛無法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陰虛則使脈道失于濡潤導致瘀血阻于脈道,日久病情遷延陰損及陽,造成肢體冷痛、麻木,皮膚感覺遲鈍,肢體倦怠乏力等[5]。本組研究用于熏蒸的藥液中,艾葉、桂枝溫經活絡、發汗解肌;紅花、川芎活血消腫、通經活絡;雞血藤活血養血、祛瘀止痛;千年健祛風勝濕、通痹止痛;烏鞘蛇與地龍亦可祛風、通絡。夏季治療時添加忍冬藤可清熱通絡,冬季增加細辛有溫經止痛之效。諸藥合用具有內外合治、改善血液循環、濡養神經、消炎止痛之功效。中藥熏蒸法是利用藥物煮沸后產生的熱氣熏蒸肌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熏蒸過程中產生的熱氣可使血管擴張、肌肉松弛,促進藥物直達病所,起到散寒除濕的功效,與中藥合用,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供氧,促進炎癥的消退,加上所用藥物具有開泄腠理、散寒通絡之效,進而通經活絡,祛除病患。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中藥熏蒸法治療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治療,且血液流變學等相關指標均顯著改善。說明中藥熏洗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可在短時間內緩解肢體不適癥狀,有效改善神經傳導功能,發揮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綜上所述,西醫治療聯合中藥熏洗可顯著提高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郝東.中藥熏洗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98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2):63-64
[2]黎海冰,陳南官,李海岳,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5):94-96
[3]張磊,王馨曼,王國豪,等.中藥熏洗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的系統評價[J].護理學報,2015,22(12):36-43
[4]汪瀚,鮑遠程,楊文明,等.中藥熏洗聯合針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2):129-131
[5]林任,趙燦.中藥熏洗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1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4,21(7):103-105
R244.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38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