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成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濮陽 457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韓建成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濮陽 457000)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對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102例,根據手術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及術前、術后3個月消化病生活質量指數(GLQI)評分變化。結果: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及肛門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3個月,觀察組GLQI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能有效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生活質量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主要是由膽囊管阻塞或細菌侵襲引發的膽囊炎癥。相關報道顯示[1],急性發作期膽囊炎在外科腹部急癥中位居第2位,僅次于急性闌尾炎,且呈逐年加劇勢態。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腹部絞痛、胸背部放射性疼痛、腹肌強直等,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傳統開腹手術存在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隨著微創技術不斷革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創傷小、安全性高、并發癥少等優勢在臨床廣泛應用[2]。本研究探討LC對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102例,根據手術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女20例,男31例;年齡23~68歲,平均(49.67± 10.87)歲。對照組女21例,男30例;年齡35~69歲,平均(50.08±11.03)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學》中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由右肋緣下行一5.0~6.5 cm切口,依次切開皮膚、腹膜等;探查胃、膽、肝等臟器,于膽囊左側、文氏孔、肝圓韌帶右側充填無菌紗布,充分暴露Calot三角區;自膽囊下部游離膽囊、膽囊管;于膽囊下部行一小切口,抽吸膽囊內容物;夾閉膽囊管,游離膽囊動脈并結扎,切斷膽囊管,摘除膽囊;清理手術創口,逐層縫合,關腹。
1.2.2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全麻;于臍緣上部行1 cm弧形切口,置入Trocar,充入CO2約3 L,使壓力保持在13.5 mm Hg,人工氣腹建立成功;置入腹腔鏡探查腹部;于臍下緣、劍突下分別行一小切口,置入Trocar;對Calot三角區進行鈍性解剖,游離膽囊管、膽囊動脈,肽夾夾閉后剪斷、結扎,切除全部膽囊;清理創口,若膽囊周圍存在炎癥或膽囊床滲血需放置引流管;退出器械,釋放人工氣腹,逐層縫合,關腹。
1.3 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及腸鳴音恢復時間,評估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2)評估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患者生活質量,以消化病生活質量指數(GLQI)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4]。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及肛門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h,±s)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h,±s)
組別n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觀察組對照組51 51 t P 15.43±3.39 26.48±8.78 8.385<0.05 27.38±8.45 57.35±12.38 14.279<0.05 55.78±15.05 81.27±17.46 7.897<0.05
2.2 兩組GLQI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手術前,兩組GLQI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GLQI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LQI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GLQI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時間組別n主觀癥狀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社會活動術前觀察組對照組51 51 t P術后觀察組對照組51 51 t P 63.35±7.63 64.38±8.12>0.05 0.660 69.57±9.35 65.38±9.01 2.304<0.05 14.89±2.12 15.67±2.41>0.05 1.735 20.74±2.45 18.52±2.27 4.747<0.05 16.38±2.25 17.25±2.48>0.05 1.855 23.37±3.28 21.38±2.89 3.251<0.05 13.74±2.58 12.89±2.49>0.05 1.693 15.38±2.68 13.78±2.45 3.147<0.05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具有病情危急、進展快等特點,臨床常進行手術治療。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具有一定療效,但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疼痛明顯,并發癥較多,術后恢復慢。LC手術是指在腹腔鏡輔助下,對膽囊及周圍情況進行探查后實施膽囊切除術[5]。具有以下優勢:(1)手術創口小,腹腔鏡輔助下,能清晰辨別膽囊及鄰近臟器,手術視野更明確,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對鄰近臟器造成的器械創傷,且術后并發癥少,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2)手術在氣管插管全麻下進行,能有效減輕開腹手術硬膜外麻醉對機體造成應激刺激,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利于術后機體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及肛門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術后3個月GLQI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不僅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還可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的特點,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馬振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1):34-35
[2]郭劍飛,賈明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2015,35(10):2834-2835
[3]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4-367
[4]鄭立,史朝輝.早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2016,36(18):4521-4522
[5]張福民,殷響,劉宏.反復發作性急性膽囊炎早期急診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刊,2015,50(5):92-94
R657.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45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