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華 楊進輝 辛典 張思甜 周麗華 陳宇 江琦
(廣東省廣州市正骨醫院麻醉科廣州 510045)
脊柱手術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對蘇醒期躁動的影響*
吳寶華 楊進輝 辛典 張思甜 周麗華 陳宇 江琦
(廣東省廣州市正骨醫院麻醉科廣州 510045)
目的:探討脊柱手術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對患者蘇醒期躁動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我院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術患者64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給予右美托咪定,對照組給予相同劑量生理鹽水,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鎮靜及躁動情況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Ramsay、Riker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躁動、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右美托咪定在脊柱手術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應用,具有較強鎮靜效果,能降低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全身麻醉;脊柱手術;七氟烷;蘇醒期躁動
全身麻醉在臨床手術中廣泛應用,麻醉質量和效果與患者手術療效、術后康復及患者主觀感受密切相關。全身麻醉蘇醒,由于麻醉效應減弱,術后疼痛加強,可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紊亂,其中躁動為常見蘇醒期并發癥[1]。右美托咪定為高選擇性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具有顯著鎮靜、鎮痛效果,為探究在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術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對蘇醒期躁動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我院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術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抽簽法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干預組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18~74歲,平均(38.8±4.7)歲;體重(67.3±8.6)kg;ASA分級:Ⅰ級19例,Ⅱ級1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9例;年齡19~73歲,平均(38.6±4.5)歲;體重(67.2±8.4)kg;ASA分級:Ⅰ級20例,Ⅱ級12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分組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兩組患者經評估后均有全身麻醉指征,無麻醉絕對禁忌癥;患者及家屬均在麻醉醫師告知下自愿配合參加本次研究;排除術前合并有癡呆、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積極完善術前準備,患者入室后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干預組患者麻醉前15 min給予右美托咪定0.6 μg/(kg·h)劑量持續靜脈泵入,麻醉后15 min調整劑量為0.2~0.3 μg/(kg·h)持續靜脈泵入,術畢停;對照組給予相同劑量生理鹽水持續靜脈泵入。兩組患者麻醉誘導給予1%丙泊酚1.5~2.0 mg/kg、咪達唑侖0.04 mg/kg、阿曲庫銨0.6~0.8 mg/kg、芬太尼2~4 μg/kg靜脈推注,麻醉誘導成功后氣管插管,術中麻醉維持給予七氟烷1%~2%吸入,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1%丙泊酚4~6 mg/(kg·h)劑量持續泵入,術畢后停所有麻醉藥物,呼吸恢復平穩后拔除氣管導管,等待患者自主蘇醒。
1.4 觀察指標(1)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并分別采用Ramsay、Riker評估兩組患者鎮靜、躁動情況[2]。(2)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躁動、惡心嘔吐、寒顫、呼吸抑制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用SPSS22.0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s)表示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Ramsay、Riker評分,t檢驗,率表示并發癥,χ2檢驗,如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Ramsay、Riker評分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Ramsay、Riker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Ramsay、Riker評分(±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和Ramsay、Riker評分(±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蘇醒時間(min)Ramsay評分(分)Riker評分(分)干預組對照組t值P值32 32 135.2±31.1 132.9±38.4 0.263 3 0.793 2 22.1±2.9 20.6±3.4 1.898 8 0.062 2 3.3±0.6 3.9±0.5 4.345 7 0.000 1 1.8±0.4 2.3±0.5 4.417 3 0.000 0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干預組患者躁動、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七氟烷為全身麻醉常用藥物,具有麻醉誘導快、蘇醒快、對氣道刺激小及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等優點。七氟烷全身麻醉停止麻醉藥物后,七氟烷快速代謝可促使患者快速蘇醒,但由于手術創傷引起疼痛,在麻醉蘇醒期可引起患者躁動。研究指出,躁動為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常見并發癥,同時為影響患者蘇醒期生理功能紊亂、舒適性主要因素,對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功能恢復均有一定影響[3]。
右美托咪定為特異性、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具有顯著鎮靜、鎮痛作用,可維持患者術中及術后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麻醉藥物攝入和吸入量,減輕患者麻醉后疼痛感受,同時無明顯呼吸抑制作用[4]。本研究在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術患者中輔助給予右美托咪定,并未延長患者手術時間及麻醉蘇醒時間,同時增強患者術后鎮靜作用,降低躁動發生。藥物代謝研究指出,右美托咪定發揮鎮靜、鎮痛作用,主要通過誘腦干藍斑,抑制腎上腺素釋放,降低突觸后膜興奮性,產生生理性鎮靜、鎮痛效果[5]。因此,給予右美托咪定后能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降低機體因手術創傷而過分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可維持患者生理功能穩定,降低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在脊柱手術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應用,具有較強鎮靜、鎮痛作用,可顯著降低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安全性。
[1]余潔,邵雪泉,鄭麗花,等.右美托咪啶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七氟烷麻醉復蘇期躁動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2):159-162
[2]樊娟,李愛軍,李福龍.右美托咪定預防經臍單孔腹腔鏡疝內環結扎術患兒術后躁動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6,37(23):3604-3607
[3]李佳蔓,周軍.右美托咪定對小兒七氟烷全麻術后躁動的預防作用[J].中國藥房,2016,27(32):4549-4552
[4]徐勇民,傅艷師,鄭艷萍,等.右美托咪定對七氟烷全麻乳腺癌根治術圍術期免疫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0): 1681-1684
[5]王曉青,柯文舉,祝勝美.右美托咪定與芬太尼預防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七氟烷麻醉術后躁動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 3509-3510
R61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48
2017-03-17)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科技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專項(編號:2014-WS-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