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偉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美學重建的作用
董國偉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目的:探討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美學重建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和正畸治療患者11例,對其治療前后探診深度(PD)、探診出血(BOP)、齦乳頭指數(PI),以及齦乳頭高度(PH)進行比較。結果: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后,患者PD、BOP、PI以及PH均優于治療前(P<0.05)。結論: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美學重建作用顯著,可有效改善牙列美學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牙周基礎治療;正畸治療;美學重建
在口腔美學治療過程中,“紅白美學”被視作一種理想的境界。牙周組織圍繞在機體的天然牙齒或是修復體的周圍,其同口唇以及顏面組織的協調性決定著口腔的美觀性。牙周病的發生,可能使患者前牙區相關牙齒伸長,并且發生一定程度的傾斜,導致牙間隙得以增大,牙齦乳頭高度降低,影響患者該部位牙齒的功能以及美觀[1]。有學者研究報道[2],當齦乳頭的退縮距離超過2 mm時,就會導致視覺黑三角的形成,從而影響人體牙齒功能以及口腔美學。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在進行牙周疾病治療時,對于美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畸治療的開展可使患者牙列美學效果得以有效改善,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本研究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和正畸治療的患者11例,探討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美學重建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和正畸治療患者11例(88顆切牙)。其中,男3例,女8例;年齡22~46歲,平均(35.6±4.5)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慢性牙周炎病情已經臨床檢查確診;患者切牙區牙齒間歇增大,同時牙齒出現移位;齦乳頭降低;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者;妊娠期婦女;存在重大臟器疾病。
1.3 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具體方法為:(1)護理人員行健康宣教后,對患者口腔進行全口潔治術,如患牙PD達到4 mm及以上,則開展齦下刮治,同時開展超聲根面平整。(2)對存在牙體病者給予對癥治療。(3)牙周基礎治療3個月后,評估牙周健康狀況,適者開展正畸治療。(4)對患者牙體施加持續性輕力,力度維持在0.098~0.147 N,使牙列壓低、重排,將牙間隙關閉,治療周期9~25個月。(5)口腔維護頻率為3~6個月一次。(6)為患者應用Begg保持器,時間0.5~1年。
1.4 觀察指標比較患者治療前、牙周基礎治療3個月及全部治療結束后PD、BOP、PI以及PH。PD:每顆牙共6個位點(頰舌兩側的近中、中央、遠中),88顆牙共528個位點。PI:參照Jemt[3]進行判定,0級為無齦乳頭;Ⅰ級為齦乳頭高度小于二分之一鄰間隙;Ⅱ級為齦乳頭高度大于二分之一鄰間隙,但沒有全部填滿鄰間隙;Ⅲ級為齦乳頭全部填滿鄰間隙。BOP:根據頰舌進行兩側分別記錄,88顆牙共176個位點。
1.5 統計學處理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PD和BOP比較治療后,患者PD和BOP均得以有效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PD和BOP比較
2.2 治療前后PI和PH比較牙周基礎治療3個月后,共測量106個齦乳頭。PI分級:0級27顆(25.47%),Ⅰ級55顆(51.89%),Ⅱ級18顆(16.98%),Ⅲ級6顆(5.66%),PH為(1.70±0.60)mm;全部治療結束后,PI分級:0級4顆(3.77%),Ⅰ級5顆(4.72%),Ⅱ級54顆(50.94%),Ⅲ級43顆(40.57%),PH為(2.95±0.63)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牙周組織直接影響前牙美學,影響因素包括牙齦組織是否健康、齦緣高點、齦緣曲線以及齦乳頭[4]。當患者牙周炎癥狀較為嚴重時,容易失去牙周支持組織,牙周組織完整性被破壞,牙齦質地、顏色發生改變,還可能由于肌力無法平衡,使牙體位置發生變化,引發咬合創傷[5]。目前,患者是否存在重度牙周炎已不是正畸治療的禁忌證。正畸治療的開展,可使患者牙齒發生的病理性移位得到有效治療,對牙齒進行重新排列后,可有效恢復牙齒所具有的功能,獲得更為滿意的美學效果。有學者通過動物實驗,對菌斑感染和非菌斑感染牙列采用正畸力進行矯正的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齦下菌斑是導致牙周損害發展以及破壞的前提。這一觀點也得到其他許多學者的支持和認可。
本研究沒有采用對照研究的方式開展,究其緣由是因為個體化差異的存在,即每個患者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牙周形態和環境,患者齦乳頭發生退縮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干擾,因此對照組的設立難度較大,很難確保不受患者個體因素的影響。研究中的11例患者資料在嚴格的評價指標和納入標準下獲得,首先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改善牙周軟組織狀況,隨后為其開展正畸治療,對牙體存在的畸形進行糾正。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PD、BOP、PI以及PH均得以改善。這一結果與高慧等[6]研究結果相符。綜上所述,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美學重建的作用顯著,可有效提高牙列美學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朱麗紅,李颯,何飛,等.牙周-正畸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的美學重建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5):436-440
[2]劉文芳,朱麗紅,何飛,等.多學科聯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牙齦乳頭的重建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3):294-298
[3]JemtT.Regenerationofgingivalpapillaeaftersingle-implant treatment[J].Int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Restorative Dentistry,1997,17(4):326-333
[4]藍旭華,樊彤海,雷桂花,等.牙周病的單純性牙周治療和牙周正畸聯合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5):733-735
[5]李蕙君.牙周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8):122-125
[6]高慧,王旭霞,張君.正畸在牙周病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效果的評價[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21(12):725-728,686
R78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64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