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多
選戰時,各個候選人的“黑歷史”被接連翻了出來。針對文在寅的攻擊主要集中在“紙條門”。
2007年,韓國在聯合國大會對朝鮮人權決議案進行表決時投了棄權票,據韓聯社等媒體報道,有消息稱,原因之一是時任青瓦臺秘書室長文在寅決定“通過韓朝聯絡渠道詢問朝方意見”,且韓國在表決前接到朝鮮傳來的“紙條”,其內容影響了韓國的最終決定。

有人揪住“紙條門”,對文在寅刨根問底。還有人說,文在寅對“薩德”態度模棱兩可,是為了看強國臉色。
文在寅勝選后,新的噩夢正在醞釀?
1974年8月9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將辭職信交到國務卿手中,30分鐘后,福特就任美國第38任總統。在白宮東廳,福特留下一句名言:“我們國家漫長的噩夢結束了。”
5月9日票選新總統的韓國,或許會產生相似的感覺——見諸各國報端的政治危機終將落下帷幕。但在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維克多·車看來,新的噩夢或許正在醞釀。他在《中央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韓國下一任總統將面臨該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戰略及外交環境。
最大的挑戰,是新政府如何面對愈發嚴峻的朝核問題等威脅。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建立數據庫,分析韓國大選與朝鮮“挑釁”之間的關系,發現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執政的時代,韓國大選期間,朝鮮的“挑釁”更頻繁。這意味著無論誰成為韓國下一任總統,都要面對朝鮮更強勢的一面。
雪上加霜的是,過去6個月以來,韓美關系愈發脆弱。特朗普政府派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務卿蒂勒森、副總統彭斯等高官訪韓,釋放“雖然韓國政壇混亂,但韓美仍然是老鐵”的信息,但專家指出,韓美同盟應對朝鮮威脅的能力并未提升,始終在原地踏步。
隨著政權更迭,韓國的外交、安保負責人幾周內將迎來洗牌。特朗普政府為應對眼前的危機,將與韓國新的外交、安保負責人重新探討戰略與政策。
韓日關系也走向下坡路。日本共同社稱,今年1月,日本召回了駐韓大使長嶺安政,以抗議在日本駐韓國釜山總領事館前設置慰安婦少女像一事。安倍晉三政府認為,韓國違背了2015年的韓日慰安婦協議精神。
新任總統文在寅要面臨朝鮮日漸增強的威脅、缺乏進展的韓美同盟、有氣無力的韓日關系,還要直面“薩德”帶來的來自中國的壓力,日子似乎不會太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