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報》7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缺驢為何是個大問題農民馬宇發(音)在北京以北的山區種菜,這種地形更適合由驢而非拖拉機幫助干農活。但他的最后一頭驢已死去,卻無法獲得另一頭驢,“再沒驢了,它們全被殺了。”
中國正受困于阿膠需求激增導致的嚴重“驢荒”。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對阿膠的需求已翻番,在2015年達到近1500萬磅。以前,僅有皇室成員用得起這種補品,因為每頭驢只能產生2.2磅(約1公斤)阿膠。就在30年前,中國還有1100萬頭驢——數量曾位列世界第一,但如今已驟降至300萬至500萬頭,即便開展密集飼養亦無濟于事。
今年6月底,面對每周有數百頭驢被殺的報道,非洲博茨瓦納成為最新宣布禁止出口驢皮的國家。在另幾個實行類似禁令的非洲國家之一尼日爾,中國買家的到來已使每頭驢價格上漲3倍,達145美元。但阿膠生產商(大多位于中國山東省)否認該產品正導致“驢荒”。他們稱正為這種動物在現代世界中打造新角色,全球農民可通過養驢致富。
一些國家正從中國人對阿膠與日俱增的需求中發現商機。近來,巴基斯坦某省官員為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向中國出口驢等事宜訪華。
其實,除高需求外,低繁殖率是“驢荒”的另一原因。中國可能正以不可持續的速度消耗驢。但在貧困山區,用于耕地、拉車或磨玉米的驢通常被視為家庭成員。喂養一頭驢的價值遠超將其出售所帶來的短暫利益?!?/p>
(作者漢娜·加德納,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