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在經歷了前一日的大跌后,18日,中國股市主要指數翻紅。當天收盤,上證綜指上漲0.35%,深成指上漲0.48%,創業板指上漲0.67%。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歷了前一日的“應激反應”后,A股市場18日已經基本重回正軌,其中部分是大跌后的修復性反彈。
路透社稱,A股17日迎來“黑色星期一”,三大指數全線跳水。創業板則成為下跌的“重災區”,收盤跌幅達5.11%,創下今年以來創業板單日最大跌幅。周一股市大跌主要受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所釋放的政策信號影響。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投資者認為,近幾個月旨在防風險和去杠桿的監管行動將繼續全面推進,這引發中國股市下跌,其中投機性更強的中小型股組成的深圳股市跌幅尤為明顯。董登新表示,國家將下一個5年的金融工作和金融改革的重點放在了實體經濟,要求金融回歸本源,這讓不少“玩資本、玩股權”的投機者受到驚嚇。“17日的大跌并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對未來金融政策預期的正面反應”。
“黑色星期一”中跌幅最大的當屬創業板,不少分析認為,這與多只創業板權重股中期業績下滑有關。創業板最大權重股的溫氏股份13日預告上半年盈利下跌74%至79%后,連續兩個交易日均大跌。董登新認為,創業板本就是高風險投資市場,掛牌公司特點在于高成長,但背后也是高風險和高失敗率。“參與創業板的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和心理準備”。
彭博社18日援引瑞信最新研報稱,中國優于預期的宏觀數據顯示企業中報表現可能會超乎市場預期,對A股繼續正面看待。美國CNBC網站也強調,MSCI指數6月份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也是在對中國股票市場投出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