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云
摘 要:圖書館是城市標志性的學習場所,高校圖書館是城市泛閱讀的基礎,是每所高校的必備元素,人才培養的基地,高校師生成長的搖籃,如何為師生和廣大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我們圖書館管理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新的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不斷向著多元化、信息化、全面化方面發展,但是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倘若存在了如人員的素質不高,創新服務的理念不夠,網絡化環境管理的滯后等方面的問題,都將會嚴重的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進程。圖書館是科學文化知識的殿堂,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窗口,學校圖書館更是在校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一名高校圖書館的工作者,我們更加有理由相信只有提高了服務的創新和質量,才能為我們廣大的城市閱讀者提供更為上乘的服務。
1 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進入新世紀,我們也逐步跨入到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特別是在高等教育的大環境中、在這樣的大背景影響下,全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亦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最近幾年,中國一直圍繞在以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旨去打造強國之路,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地做深化改革的探索,在各種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多重大的變變和調整,而對于高等學校的重點窗口單位----圖書館,當中各項為師生和廣大讀者服務的工作任務就顯得尤為艱巨和繁重了,更需要在新的社會發展時代,不斷的與時俱進,緊跟前進的步伐,更加的要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適時的調整我們的服務意識,用新形態下的服務管理理念幫助我們提高服務和管理,保留傳統的優勢項目,調整原有的一些舊的、過時的老體制,引入先進的新的服務概念,及時準確地更新服務管理思維模式、服務管理理念和意識,努力地踐行科學發展觀,并積極地投身到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服務當中,為高校師生和廣大社區市民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2 提升人員素質,選擇合適的定位服務
隨著信息迅猛發展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現階段的工作狀態和要求跟以往已經有了天壤之別,現在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有能夠從海量信息中去快速搜集資料、高效處理和分析資源的能力,并且能把最有價值的東西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師生中,[1]能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換位思考,給他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如:我校的性質是屬于地方上的非普通高校類單位,學生大多以業余學習的為主,白天班的學生相對較少,那學生就是以成人類的居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大多是采用以邊工作邊學習的形式,所以在校的時間肯定就少于全日制的學生,而且基本在校學習的時間都會是集中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那我們的服務時間也就必須的相應作出調整,對應著學員們的到校時間,做到兩頭兼顧,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既要保證白天的正常工作,也要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加強對外的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我校還自覺地參照了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2]圖書館在學校教學時間內開館每周不低于90小時的規定,假期也有相應的開放時間,大大方便了師生們在圖書館的閱讀和學習。再如:我校與當地團市委共同合辦的“圓夢”教學班,在讀的學生都是在工廠企業上班的一線工人,工作時間是三班倒,能到圖書館的機會微乎其微,我們采取了比較積極主動的做法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親自到企業中去分別使用了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去征集學生的閱讀意見,把學生的意見帶回到校內,然后盡可能地在校內館給他們查找信息,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這也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點小改進吧,把服務送出校外,第三種就是我們的網絡遠程教育類學生,這個我們就借助了一下網上的管理平臺作為我們服務的輸出口,形成資源的一個共享。第四種是第三年齡教育的學員們,他們是我們校園內再學習最積極的學員,而且也是需要我們付出最大耐心的一組人群,從最基礎的辦證、借閱、計算機基本操作等簡單問題開始講解、演示,到他們的最后順利掌握。第五種是自助聯合館的開放服務,實現了無縫的對接管理,只要是社區居民,都能憑借身份證自由進出館舍,享受服務
3 圍繞服務的理念,提升環境的配套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的日益進步,廣大的閱讀愛好者的欣賞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現在的圖書館大多還是保留了既往已有的館舍設備、館藏量、應用的軟硬件等,基本上國內的圖書館的建設和館內環境的布置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風格居多,甚少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前衛的布局和構思,對于環境的配套應用,我們可大膽的嘗試采取中西合璧、動靜皆宜、內外貫通的做法,力保大環境的得體,小環境的優雅、美觀,既有藝術的觀賞性,也有功能發揮的實效性。對于圖書館的理解,我們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概念上的----只能安靜的閱讀、學習,我們應該引進一些西方的新觀念和新做法,讓一些好的點子融入到高校圖書館的實際當中去,可把圖書館的建設劃分成多個不同功能的區域,動靜有機的結合和區分,[3]因應不同的時間、內容、節點分布各種不一樣的活動,規劃出不同種類項目的場所空間加以配套設計,如:“聽吧”,配以悠揚的輕音樂,讓讀者不僅僅是用“眼”閱讀,還可用“耳”閱讀。
4 爭取社會各方的支持力量,加大力度,打造地方的服務特色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一個重要部門,是一所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高校的信息科技和文獻材料的資源中心,是為了人才的培養、科學文化研究和開發的主要部門機構,是為廣大師生在校園開展學習和研究所提供的一方圣土、是政府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作用的發揮是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是健全學校的信息資源,并構建各種實施的渠道,形成完整的框架體系,統一為廣大師生和社會人士提供獲取信息的整體服務。在所有這些方方面面的資源構建中,需要我們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撐和扶持,需要我們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協調和部署。高等學校圖書館應在高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能達到具有正常的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一切內、外在條件的供給,高校圖書館能把資源充分利用,并盡可能的把自己的功能和特色發揮到極致,亦應積極地參與到學校和地方的人才培養大計劃的工作當中去,合理地分配資源,努力開展學科性的服務,利用有利的陣地,多倡導校館與校館、校館與地方館、校館與新華書店、校館與各方單位等一些對口部門的全方位合作。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應加大支持的力度,讓全民的學習和閱讀普及化、多樣化、具體化。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任重而道遠,科教興國需要科技文化知識的代代相傳,與時俱進,沒有強大的知識力量作為后盾,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識的不斷積累更新,人才的技術培養,需要我們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各級政府部門的大量投入和建設,且擁有源源不斷的實體經濟和經費的保障,保證全社會任何一個公民都能無條件的享用到各種資源的配給。
知識就是力量,閱讀無國界、無障礙,高等學校圖書館的服務提升將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 時艷萍:《新形勢下職業技術學校的圖書館管理實踐》,《青年時代》2015年第12期
[2] 馮佳:《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中的公共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年3月版
[3] 付宏偉:《優化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與服務的新設想》,《亞太教育》2016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