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康
摘 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繼承、創新,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的發展。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主席為領導的新一代領導人立足于我國實際,提出的創新性觀點,對我國社會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鑒于此,下面就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進行發展。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理論;繼承;創新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明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任務、重大舉措,特別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觀念的提出,深刻的指明了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五大發展觀念的提出,是對我國全局發展的一次極大變革,也是我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
1 五大發展理念的概述
五大發展理念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重要思想,其內容是在新形式下,中國應實現協調、創新、開放、綠色和共享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對我國新發展階段中出現的經濟、社會、黨建和生態環境等問題進行深遠洞識,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進行深刻把握,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并全局化和系統化的部署戰略,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得到很好地實現。
2 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
2.1 創新發展對馬克思社會發展動力論的發展
在五大發展觀念中,創新發展是其他發展觀念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創新發展立足于發展動力,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進行了繼承和豐富,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基本方針,而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新發展的提出,充分體現出創新發展動力的核心作用,在新形勢下,世界各國面臨著各種機遇、挑戰,其中供需不平衡是當前經濟發展中最為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資源的有限性和無限需求之間。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發展對資源需求越來越高,這就極大的加重了資源環境危機,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要想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加強創新,當前世界各國的競爭其本質就在于創新能力,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在創新方面還有所不足,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的得到根本性改變,這對我國的創新性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可以說創新發展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我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必然手段。在現代社會中,科學家術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強調了科技創新對社會生產的重要作用,因此,將創新看做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理論的豐富。
2.2 協調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平衡輪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關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集中體現為協調發展理念,并且協調發展理念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主要內容。協調發展理念將中國共產黨關于協調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一個層面,為馬克思主義關于協調發展理論的發展和豐富。用協調發展的理念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引領,就需要提高發展的均衡性、耦合性和系統性,在經濟社會的不同領域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及行為。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社會不同領域和層面均得到顯著增多,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系也緊密結合。因此,需要我們很好的把握客觀規律及實際狀況等,聯系的、系統的推進世界觀中的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的內在為協同發展,特別是在深化改革中,每次改革均同其他改變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并差生深刻影響。與此同時,每項改革均需其他相關改革進行配合和推進。協調發展應具備較強的補齊短板意識,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應尋找科學有效的調整比例和優化功能結構,并將其落實到實處。
2.3 綠色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載體論的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第一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時候為黨的十八大,進而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領域中融入生態文明。因此,需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走社會、經濟和自然為一體的綠色發展道路,在采取該道路的時候應堅持統一、協調和統籌的原則。綠色發展建立的基礎為人類和自然界相互影響、依存及和諧共生。要走綠色協調發展道路就需要包含綠色生活觀、綠色生產觀、綠色行政觀、綠色消費觀和綠色發展觀等,最終將人與自然和人之間變得的全面協調發展。綠色協調發展觀為一種追求全面公平和人類持續發展的觀念,蘊含著豐富的綠色發展觀念。綠色協調發展觀念為很好的實現美麗中國奠定基礎,并指明發展方法和途徑。推進綠色富國、綠色生產、綠色惠民等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進而讓中國大地的山更加綠、天更加藍、水更加清等,最終建設美麗中國,讓中國逐漸走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2.4 開放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空間論的發展
開放發展觀念是我國對外開放、發展的基本指南,在開放發展觀念中提出,對外開放要做到全面,要在建立開放型經濟中實現對外發展。開放發展觀念包括公平、全面、雙向、共贏等各個方面,開發發展觀念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代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必須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并且要全面布局對外開放政策,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新格局,只有這樣才能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溝通交流,才能深化合作領域,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在開放發展理念下,我國經濟發展不僅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同時還需要朝著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開放發展理念指出,我國要堅持互利共贏的戰略,一方面在世界各國中吸取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力量,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我國經濟建設來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發展。在這種開放格局下,黨中央創造性的提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一路一帶”等開放戰略,這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的對外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5 共享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目標論的發展
共享發展觀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它提倡全民共享、人人享有,黨中央對我國的發展觀念進行了探索性創新,確保了全體人民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證全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需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機會、夢想成真、和祖國與時代共同成長進步的機會,這也是共享發展觀念的形象表達。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要踐行以人民為核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地位,順應人民對生活的向往,努力維護、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做到依靠人民、發展人民,由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享發展理念體現了一種人人建設的社會發展狀態,是我國全體人民的科學發展觀念體現,針對我國當前共享性不強、受益性不強的問題,共享發展明確了人民共享成果,堅持人民的主體思想,這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的新發展。共享發展體現了我國追求社會公平,減小貧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現代發展思想。
3 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創新,在五大發展理念中提出,要利用改革經濟結構性來促進發展動力的創新,新環境下,“供給側改革”已經逐漸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并且在不斷拓展產業空間、基礎設施空間、區域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拓寬空間增動力。傳統動力的改革,促進了新興動力發展,也激發了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活力。(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式的創新,在五大發展理念中,提出了要注意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強新發展方式,全面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態勢,促進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的轉變,進一步加強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轉變,在提高勞動者技術水平、職業素質的同時,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格局的創新,在五大發展理念中要求,進一步促進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首都、經濟發展特區、部分省會等的主體功能,結合城市發展實際,建立科學的發展格局、生態格局,堅持可持續發展,走向保護生態、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的穩定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路徑的創新,對于五大發展理念,不僅僅是我國今后的發展思路、發展要求,同時也是我國今后發展的關鍵舉措和路徑,從本質上看,五大發展理念和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主旨、目標是相同的,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及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統一布局,是推動我國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路徑。
4 總結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領導的黨中央對我國當前形勢、社會發展的新認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體現了我國新一代領導人立足于實際,從人類文明的角度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審視、總結,對于我國今后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耿媛.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與“五大發展理念”的契合[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3):56-57.
[2]許多奮.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發展觀的繼承與創新[J].領導科學論壇, 2016(19):10-11.
[3]李振.從五大發展理念看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時代自覺[J].思想理論教育, 2017(1):30-35.
[4]史為磊.論五大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新貢獻[J].大連干部學刊, 2016(10):5-9.
[5]趙華飛.五大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最新成果[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 2016(3):2-5.
[6]王清榮,杜文忠.五大發展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邏輯思考[J].社會科學家, 2016(7):37-41.
[7]唐耀榮.五大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與創新[J].社會科學:文摘版, 2016(08):94.
[8]范文.五大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與創新[J].行政管理改革, 20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