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霞
摘 要:來源于刺繡,又突破了刺繡傳統范式的亂針繡,在功能、題材與形式方面上來講。都已不是傳統刺繡那種主要功能為實用,設計目的從屬于“用”的模式,在其藝術特征及藝術價值上來講,以獨立的作品形式出現,瑰麗多變的色彩,立體感強的畫面效果,和天然材質制成的繡線在畫面上層層密布的肌理,在眾多刺繡品類中,脫穎而出,向世人展示著獨特的魅力和風采。
關鍵詞:刺繡;亂針繡;色彩;肌理
1 亂針繡的創作理念
亂針繡,是一個把畫理結合在一起的全新的繡種,以針線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前后的空間虛實關系和色彩變化。亂針繡,最有特點的就是如其名稱中的一個“亂”字,這“亂”看似雜亂無序,實則是有規律可循的亂,這是一種按照一定組織、一定針法進行的無定法的運針,其目的,就是為了求得整體上的統一和更活潑的變化。
雖然針針錯亂,卻必須要做到亂中有序,亂得有道理,由于亂針繡的橫空出世,傳統的套針發展到亂針,針法也從嚴謹的有序走向了相對的“無序”,這樣繡者更能心隨意走,在創作上不再拘泥,有了更大的施針空間。亂針繡的色彩較之傳統刺繡的層次要豐富得多,也更生動,可絢爛到猶如天邊燃燒的彩霞,也可憂郁到如雨巷中獨自走過的女孩。色彩的厚重,像一幅斑駁的油畫,由于亂針繡以線條交叉的形式表現繡面,并且在色彩效果上,層次比傳統刺繡要多,因為使用了大小亂針針法施針,線條就長短粗細、疏密深淺,在繡面上,線條散向四面八方,從而讓繡線的光澤不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而這一特點,又不同于油畫。油畫中,兩種或三種顏料經過調和,在畫布上出現了異于先前的色相,調和前的顏色不存在了,而亂針繡,繡面上的三種色線交叉重疊后,得到如同油畫般調和的異于先前的色感,但仔細看繡面,早先的三種色相依然存在,這就是亂針繡的神奇精妙之處,在色彩上比油畫更明艷動人,形成了繡的獨特風格。
2 亂針繡的藝術個性
(一)、畫繡結合
亂針繡在傳統刺繡技藝的基礎上,將西洋油畫、照片的明暗原理,融合西畫注重描摹物象的逼真,創作出具有光線感、立體感的繡面效果。
(二)、色彩精妙
亂針繡的色彩豐富。精彩紛呈的色彩隨著光源的不同、環境的不同、視角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可思議的變化,這是其他繡品和油畫所不能比擬的。
(三)、繡工細膩
亂針繡一般要分三層來繡制,第一層打底,在整個要繡制的地方,先鋪上一道線,針法表現上,線條粗且長,這一步,如同素描中最初,鋪大調子一樣,這樣便于把握整幅畫面的色調關系;第二層刻畫,一般是先面積大和后面的物體,相應的,面積小及前面的物體后繡,在這個階段,要注意物體與物體之間以及與整個畫面的關系;最后一層,則是對整幅繡品做最后的歸納與點睛。正是有了這精工細琢,才使得繡品整體色調協調,雖然針腳密布,但色色分明。
3 亂針繡的藝術價值
亂針繡首創者的楊守玉先生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繪畫基礎,亂針繡的技法上不僅借鑒了西方油畫色彩和素描的明暗虛實法。使畫理和繡理結合在一起,還突破了“密接其針,排比其線”、“比針均齊,密結如鏡,工致精麗”的傳統刺繡針法表現,更是使刺繡在理念上得到一次革命性的改變,從此,亂針繡從傳統刺繡中脫離出來,成為了繪畫與刺繡結合的完美典范。
(一)、自由是創作的前提
亂針繡最大的特點,就是“亂”,但這種“亂”是觀念上的突破、自由與解放;有時在對一個物體的刻畫中,寥寥數針,看似隨意,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點到意也到,而這一表現手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契合了中國傳統繪畫。亂針繡亂得奔放、亂得好看、亂得活潑、亂得有理可循,正是這種看似的亂,恰恰使得創作者有了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從而使亂針繡真正達到了形亂神守,開創了中國刺繡的新范式。
(二)、極富感染力的藝術表現
素有仿真繡和寫真繡美譽的亂針繡,不僅在技法上揉和進了西方油畫及素描等畫理,讓畫面比之傳統的刺繡更有逼真立體感,而且在技法表現上更有針法帶來的繡線獨有的肌理和質感,如同繪畫中的筆觸和色彩。
(三)、在與時俱進中發展豐富自身
早期的亂針繡作品多為臨摹古典油畫名作,后又與當代畫家合作,一繪一繡共同創作,但這對亂針繡作品而言,最多也僅僅是工藝上的一種制作。隨著現代纖維藝術在中國與世界交流和對話的逐漸深入,現代設計的觀念也正在影響著這個年輕的繡種——亂針繡。首先,在從業人員的構架上有了根本變化,愈來愈多的有著深厚繪畫基礎的藝術家和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創作隊伍和愛好這門藝術的愛好者,加入到了亂針繡領域中,他們對此進行研究與創作;其次,這類從業人員我們可以稱之為新型的從業人員,他們有著扎實的繪畫專業基礎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創作中,注重作品的創新性,并且隨時吸收現代設計的新理念,注重生活在現代工業文明社會中,人們渴望的精神慰藉與審美要求,創作的理念也越來越往亂針繡首創者:楊守玉先生創造亂針繡的初衷接近:亂針繡不僅是刺繡理念的革新,更是一種繪畫。就正如藝術大師劉海粟評價亂針繡“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使繪畫與刺繡融合一體,自成品格?!?/p>
參考文獻
[1] 鐘茂蘭 著 《民間染織美術》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2
[2] 潘健華 著 《女紅》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
[3] [清]沈壽 口述 [清] 張謇 整理 王逸君譯注 《雪宦繡譜圖說》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
[4] 陳勤建 著 《中國民俗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