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純達+李長文

人物檔案:
喬麗娜,雙鴨山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團委書記,2015年11月起任尖山區(qū)安邦鄉(xiāng)集東村第一書記,2016年獲雙鴨山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4月,早春帶著料峭的寒意。早上8點,集東村的水稻育秧大棚內,喬麗娜和幾個村民正在查看秧苗的長勢——這里孕育著集東村這一年的希望。
“這個姑娘好,思想觀念新、腦子活,為我們村修水、修路、改電線、調結構,尤其是開發(fā)‘開心稻田,使村民收入增加不少,我打心眼兒里佩服她。”集東村黨支部書記張加友一個勁兒夸贊喬麗娜。
談及“開心稻田”,要從集東村的“特殊性”說起。
集東村雖屬尖山區(qū)安邦鄉(xiāng),區(qū)域卻在集賢縣興安鄉(xiāng)境內,是尖山區(qū)最偏遠的村,名副其實的“飛地”,甚至連出租車司機都找不到這個地方。
2015年11月,喬麗娜駐村任第一書記后在村民家吃的第一頓飯,醞釀出她有關“開心稻田”的“頭腦風暴”。回憶起那頓飯,喬麗娜的記憶里仍充滿了濃郁的米香:“米飯?zhí)貏e香、有嚼勁兒,和我平時吃的大米飯完全不一樣。”
看著喬麗娜品嘗“粒粒珍饈”的陶醉模樣,老鄉(xiāng)向她道出了原因:村里人種水稻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
“讓集東村的水田變成現實中的‘開心稻田怎么樣?”品著香噴噴的米飯,喬麗娜一下子聯想起自己曾熱衷的網絡游戲——開心農場。有了初步想法,喬麗娜并沒有急于向村民“攤牌”,她還需要足夠的“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設想。
“村民郭大哥是種糧大戶,種了20坰地玉米沒有賺到錢,想改水田,又擔心投入大賺不回來;村民張大爺家10畝地分成了3塊,不便于耕種和管理……”
入戶走訪的結果讓喬麗娜看到了阻礙農民致富的瓶頸。而這些也恰恰成了一個個“論據”,做好“開心稻田”這篇文章,無疑能沖破這個瓶頸。
三個多月后,開發(fā)“開心稻田”的思路漸漸清晰:“開心稻田”定制標準為每塊200平方米、每年998元,可年產優(yōu)質大米150斤左右。農戶精選優(yōu)質水稻品種,實行“鴨稻共作”,進行專業(yè)種植和管護,會員可隨時查看水稻種植和生長情況,也可體驗田間勞作;水稻成熟后,單收單儲單加工,將營養(yǎng)健康的大米免費送至客戶家,并贈送“稻田鴨”兩只……
帶著這樣的想法,喬麗娜一家一戶去溝通。開始,盡管都知道種綠色水稻是好事,但誰也不愿意先吃這個“螃蟹”。后來,經過喬麗娜反復與大家細算賬、算細賬,一些村民終于動了心。
2016年,“開心稻田”雖然處于實驗階段,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作為鴨稻共作示范田的1萬平方米水田被一搶而空;一年下來,一坰地的收入從1萬元增至2.5萬元。
“喬書記這個人可真‘厲害,去年聽了她的話,我們家可賺到大錢了。這么和你說吧,從種植傳統(tǒng)水稻改為開發(fā)‘開心稻田,米價翻番,現在賣到了六塊六一斤。”村民陳立軍對喬麗娜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們對喬麗娜的敬佩不止于“開心稻田”。在村民安朝民眼中,喬麗娜是集東村的“幸運星”:“喬書記讓我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走上了寬闊的水泥路。現在電通了,網通了,路寬了,健身器材安上了!”
而在喬麗娜的心里,一張集東村的發(fā)展藍圖已初具雛形:借著“開心稻田”的東風,讓集東村成為真正的世外桃源,讓村民散養(yǎng)的家禽、蛋類“叫出”品牌,讓庭院成為“聚寶盆”……
6月,“開心稻田”綠意正濃。喬麗娜的任期也將在水稻收獲時結束,而“開心稻田”播種在黑土地里的希望卻將繼續(x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