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軍
時光荏苒,一晃兒,《黨的生活》雜志復刊已經40周年了。回想40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手捧著書墨飄香的《黨的生活》愛不釋手。而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仍對她情有獨鐘。
在40年風雨路上,《黨的生活》對我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當屬1995年6月刊登的《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跡報告團報告材料摘編》。當年,編者用了多達18頁的篇幅,向讀者介紹了孔繁森歷時十載、兩次進藏,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無私地獻給西藏人民、獻給西藏的建設事業,不幸以身殉職的先進事跡。
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一次次拜讀,深深地被孔繁森的動人事跡所感染、所折服、所震撼。是啊,他用自己的生命,在雪域高原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多么令人肅然起敬,多么值得虛心學習啊!這樣一位令人佩服、敬仰的好黨員、好干部,從此成了我心中的一個學習標桿,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正是在這標桿、豐碑的引領下,我鄭重地寫了入黨申請書,交給黨組織。入黨20年來,我一直以孔繁森為榜樣,不忘初心,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做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黨的生活》對我幫助最大的一件事發生在2015年。在全國上下都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日本侵華歷史,尤其是東北抗戰14年的苦難史、斗爭史,我四處搜集資料,但仍感不足。恰巧這時,《黨的生活》開辟了“我家的抗戰故事”專欄,我如獲至寶——這正是讓學生們銘記歷史、緬懷英烈的極好教材。
40年光陰,40年情緣。回顧多年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的成績,誠然有個人的努力,但與《黨的生活》的影響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在此,衷心感謝《黨的生活》,您與我朝夕相處、伴我成長收獲,是我的真誠摯友。
(作者單位:集賢縣永安鄉聯明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