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勝
家風好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決定著家業能否興旺、濟世是否久長。對此,我深有體會。
記得孩提時的一天,我正在院里同小伙伴們玩耍,爺爺突然把我喊回家,讓我換雙鞋,說是要領我去市長家串門。
市長家雖不豪華,但很敞亮。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東瞅瞅西看看,看啥都覺得新鮮。最讓我震撼的是,市長家的衛生間里有一個巨大的瓷家伙,聽說叫“浴盆”。要是有了這東西,就不用去澡堂子排隊洗澡了。艷羨之余,我心想:還是當官好。來之前,我曾聽家人說,市長打算提拔爺爺當局長。我暗自盤算:爺爺要真當上局長,我家也能裝上大浴盆了。可到了市長家之后,我才發現,爺爺借我這個“小道具”串門是為了談正事更好開口。當我偷聽到爺爺與市長的談話內容后,心都涼了。爺爺說自己不適合當局長,并舉賢薦能推薦了別人,還說這是為工作和大局著想。可我心里暗自叫苦,看來以后“我家也能裝上大浴盆”這個夢想也只能是夢想了。
其實,爺爺是“抗日戰爭開過槍,解放戰爭負過傷,抗美援朝跨過江”的老革命,論資歷和能力,不輸給一般的同齡人。他一生為人狷介正直、淡泊名利,對于自己能否被提拔毫不介意,而且經常對我們說:“莫圖權來莫貪位,時時想想老前輩;莫多占來莫去貪,時時想想打江山。”
爺爺一生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務之便貪占便宜,用他的話說就是“寧可清貧讓人敬,不可濁富掙罵名”。
爺爺的高風亮節、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家人。
我父親是老三屆高中畢業生,下過鄉、當過兵,1977年高考恢復后又成為錄取率極低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學畢業后進入實權部門任職。
有一次,一個中年婦女抱著一條一米來長的大魚來到我家,一邊說話一邊掩面向父親哀求。父親一邊安慰她,一邊打電話同有關部門人員聯系,最終將她的合理訴求予以解決。婦女轉憂為喜,但父親堅決把她抱來的大魚擋了回去。當時,年幼的我很不理解,幫人辦事,接受一條魚算什么!可后來,當我聽說父親單位的一位叔叔被檢察院傳訊、一位阿姨被停職檢查、一位姐姐被要求寫檢查時,我才理解父親堅守底線的重要性。
“秀才說讀書,屠夫講殺豬,文人談禮義,蠻人論動粗。”在清正崇廉的家風感染下,家人平時閑談的內容則多是剛正不阿的包拯、秉公耿直的狄仁杰、一身浩然正氣的文天祥、不怕死不愛財不結黨的清官海瑞……
我走上工作崗位后,也逐漸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在爺爺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清正廉潔放在前”的家風教誨根深蒂固地刻在我心里,時刻提醒我不貪不占、秉公為民,鞭策著我在追求公平正義的路上勇往直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