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意識和綠色生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有機、天然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面對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標簽,很多消費者常常一頭霧水:這些標簽究竟有何不同?綠色食品有哪些標準和特征?挑選綠色食品時要注意什么?圍繞消費者及生產者關注的一些常見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王蘊琦。
記者:王主任,您好。我平時在與親朋閑聊時發現,人們對綠色食品格外放心,但很多人對綠色食品到底是啥卻往往拿不準,有不少模糊認識,甚至存在認識誤區。您能否給綠色食品作以簡要的定義?
王蘊琦: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環境,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無污染、安全、優質并使用專用標識的食用農產品及加工品。
記者:從這一概念上看,綠色食品必須具備一些要素。
王蘊琦:對,必須具備五個條件:一是生產環境必須保證優良,無任何污染;二是按照規定的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加工;三是從土地到餐桌,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四是產品經檢測,各項指標必須合格,達到無污染、安全、優質;五是使用專用標志。
記者:據我們了解,現在很多農村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都意識到了綠色食品的“含金量“,并致力于發展綠色食品生產。那么,綠色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都需要執行哪些標準呢?
王蘊琦:目前,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中現行有效標準有125項,共四個組成部分。首先是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根據農業生態的特點和綠色食品生產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分別對空氣、農田灌溉水、養殖用水和土壤質量等基本環境條件做出嚴格規定。此外,還有生產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和包裝貯藏運輸標準。這些標準必須貫穿綠色食品生產全過程。
記者:綠色食品涵蓋多少個種類?
王蘊琦:涵蓋范圍比較廣泛,包括農產品及相關產品,可分為57個小類。
記者:很多農民朋友和生產商關注的是,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可以使用農藥和化學等投入品或者添加劑?
王蘊琦: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等物質;添加劑的投入也是限品種、限量。
記者:現在市面上銷售的農產品中,有的貼著“天然食品”“天然無公害食品”等標簽,有的強調“純天然”“無污染”,讓一些消費者將信將疑。野生食品、天然食品、天然無公害食品,是否屬于綠色食品?
王蘊琦:應該說,自己家小園種的農產品以及天然野生的產品,都不能稱為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產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無污染、安全、優質,有專門標識,全程按照標準生產和管理。而那些聲稱“野生”“天然”“天然無公害”產品,一是沒有管理部門對其產地進行嚴格環評,對于產地及周邊的水源、土壤和空氣是否合格,是否受到污染,人們都無從知曉,也就無法保證食品源頭的質量。二是這些產品是否經過檢測部門的技術檢測,人們也無法證明,各項指標是否合格、食用后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也難以把握。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沒有按照綠色食品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并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質量認證,不在“三品一標”的范圍內。
記者:您說的“三品一標”,具體是指什么?
王蘊琦: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識產品,俗稱“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優質農產品品牌。關于綠色食品,前邊已經說了,我再著重介紹一下其他三個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產地環境、產品質量均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并使用特有標識的安全農產品。
有機食品,是按照有機農業方式生產、加工、銷售,符合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經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稱為有機食品。而有機農業方式是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農產品地理標識產品,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識。
記者:它們和綠色食品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從食品安全角度看,到底哪個更安全?
王蘊琦:它們之間的區別,除了標識不同,還有三個根本性“不同”,即對檢測指標要求不同,使用的標準體系不同,投入品使用要求不同。例如投入品使用,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包括農藥、激素、化肥等合成物質。如果用金字塔比喻農產品安全的話,金字塔的“底座”是無公害農產品,“塔腰”則是綠色食品,“塔尖”是有機食品。
記者:簡單地說,消費者在選購時如何挑選綠色食品?
王蘊琦:要選購到貨真價實的綠色食品,并不是一件難事,具體做到“三看”即可:一看“綠標”圖案。每個綠色食品產品都在顯著位置印有“綠標”。綠色食品標識有四種形式,包括圖形、中文“綠色食品”、英文“GreenFood”以及中英文與圖形組合等。圖形由三部分組成,上方是廣闊田野上初升的太陽,中心是蓓蕾,下方是植物伸展的葉片。只要學會讀懂產品包裝上的綠色食品標識,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準確識別。二是看“綠標”相關信息。根據農業部2012年頒布實施的《綠色食品標識管理辦法》,所有綠色食品標識都要求貼在產品的醒目位置,上面需注明企業信息碼,消費者可登錄中國綠色食品網進行查詢?,F行的綠色食品標識企業信息碼由12位組成,前6位代表“地區代碼”,中間2位代表“獲證年份”,后4位代表“當年獲證企業序號”。三看“綠標”證書。有的企業在超市或者市場上往往把獲得認證的證書也展示出來,證書的有效期為3年。
記者:通過哪些渠道才能購買到放心的綠色食品?
王蘊琦:目前,購買綠色食品的渠道比較多,主要是大型超市、商場,許多綠色食品企業在這些場所都有產品銷售,有的還設立了綠色食品銷售專柜、專區。此外,還可以到社區的一些綠色食品專賣店購買,或者通過廠家直購。
記者:某些廠商生產的假冒綠色食品,常會用哪些陷阱誤導消費者?
王蘊琦:現階段,綠色食品市場總體上是比較健康的,但也有一些經營者見利忘義,冒充生產和銷售所謂綠色食品。“以假充綠”的常見做法,是在非綠色食品產品的包裝袋上印“綠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假冒“綠標”的現象比較隱秘,一般不會在大商場和超市銷售,而在農貿市場和鄉村集市上較多。
記者:一些大型商場和超市銷售的“綠色”“有機”產品價格不菲,為什么這類產品都比較貴?
王蘊琦:俗語說,一分錢一分貨,高成本自然導致高價格。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是追求以生態環境質量促產品質量提升為目標,倡導減量化生產。以水稻為例,按照有機食品的標準種植,每畝要增加人工等費用200多元;由于禁止使用化肥、農藥,水稻產量要比種植普通水稻低20%左右。特別是有機農業三年轉換期間,產量低、投入大,因此價格必然高于普通農產品。
記者:對于消費者購買的綠色食品,通過什么方式驗明真偽?如果買到假冒的綠色食品,消費者該通過什么方式維權?
王蘊琦:現在驗明綠色食品真偽的方式和渠道很多,比如,可以直接咨詢生產商,查詢是否是其企業的產品。如果消費者對其企業有疑問,可登錄中國綠色食品網或國家認監委網站查詢“綠色食品”標識真偽。如果遇到假冒的綠色食品,可以到當地工商部門和農業部門進行投訴。
記者:謝謝您的精彩講解!
王蘊琦:不客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