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姚澤芊
若爾蓋的青稞熟了
◎文·圖/姚澤芊

糌粑、青稞酒……
青稞和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但是主要食糧,還有著廣泛的生活價值。
八月,我們在川西若爾蓋,感受到了青稞成熟的盛景。
收割青稞的時節,就是藏族同胞的盛大節日。收割的時候,不但村里的男女老少一齊出動,而且在外工作、上學的親屬們也都要回來幫忙。開鐮的那天,全村人都要穿上新衣服,以示隆重和慶祝。吃飯時,還要特意喝上一碗紅糖酥油湯,據說這是為了保護雙手不被麥芒扎破流血。
收割青稞有一些特定的程序,一般是:割三把青稞,捆成一小捆麥把,捆時,在第三把青稞中抽出十多根青稞桿作“腰子”,扎在根部約五指遠的地方,然后掄轉麥把以使其套緊。捆扎好的麥把不能隨意亂丟,要整齊擺放。有說法如果麥把擺放得頭尾不分,老天馬上就要下雨懲罰。
割下來的青稞由人背或拖拉機運載回家,要上架晾曬。收割完全結束后,人們還要來到麥場里慶祝一番。
割青稞是個勞動強度很大的活兒。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勞作的主力,竟然全是婦女。
曾看過一個藏族獨舞《母親》,表現一個老年藏族婦女,似乎是累彎了腰,從頭到尾是在腰彎至九十度的狀態下,以特定的韻律完成了舞蹈??戳诉@些背青稞的婦女,你就會理解,這些艱辛的身影,正是那些藝術作品誕生的源泉。
青稞熟了,看到了一張張汗水滋潤著的歡笑的臉龐,我們也好像品嘗了糌粑的滋味,聞到了青稞酒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