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王躍?范興豐
摘 要: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如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傳統商業模式開始被不斷改變和顛覆,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技術的普遍應用,也引導人們由傳統商圈理論研究轉向了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智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之上。曾經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火熱導致了大量新建商圈的涌現,當時的它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但在全球經濟相對疲軟的今天,實體商圈如何才能發展可持續、管理更高效、服務更精準、體驗更舒適,或許“智慧商圈”的建設是唯一的出路。研究從智慧商圈的定義、建設現狀、具體表現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智慧商圈;虛實融合
商圈的概念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的地理學家克里斯泰勒(W.Chris taller)最先提出來的,其核心即商品和服務中心地理論。根據他的理論,商圈指的是以商業的中心地為圓心,以其服務所能輻射的距離為半徑而形成的區域。商圈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包括中心商業圈、次級商業圈和邊緣商業圈。
一、什么是智慧商圈
智慧商圈與傳統商圈的區別主要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而具體什么市智慧商圈,似乎目前并沒有一個公認的解釋。或許每個人、每個經濟發展階段、每次技術革新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那么,本文從商圈開始討論,一探什么市“智慧商圈”。通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有關“商圈”的文獻,共獲得11026條記錄,其中有記錄的是從1992年開始,至2008年文獻數量呈現遞增趨勢并達到最高值。這個變化也正好與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情況相吻合。2010之前的研究主要在如何規劃和建設商圈,而之后的主流研究轉向了如何實現商圈的可持續發展之中,電商也在此時被頻頻提及。同時,通過檢索“智慧商圈”獲得113條結果。
龔義濤(2014)提出,智慧商圈應該是以智能化設備為基礎,對將商圈客流轉化為用戶,并針對用戶的行為軌跡提供個性化、快速便捷、互動性強的服務,同時使商家的營銷策略更加高效。張子卿(2014)的論文中重點提到,智慧商圈是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去取代獨立線下銷售的模式。而基于大數據的分析而形成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將會成為智慧商圈的重要服務環節。彭晨偉(2017)基于行車大數據,利用云計算、Hadoop大數據處理平臺等技術對商圈理論進行優化,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應用。孫杰,徐少明(2016)指出智慧商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信息技術為技術,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滿足消費者、商家和政府三方需求,形成服務更加智能、信息更加精準、平臺更加開放,能夠實現各個組織的創新共享。
二、智慧商圈的探索
王駿、金煉(2017)指出智慧商圈應該包含免費的無線Wi-Fi網絡、基礎的電子政務、便民服務、O2O電子商城、商圈社交網絡、商家服務中心、二維碼應用、停車引導等功能,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等為基礎,構建涉及生活、營銷、管理、服務、環境、商務等內容的智慧平臺。戚爾達(2015)提出智慧商圈應以實體商圈為基礎,各相關單位要制定統一標準,打通各個環節,通力合作,找準自身位置,并積極整合信息產業資源,在實現內部資源優化的同時,提升商圈服務品質和輻射能力。
通過文獻發現,智慧商圈在基礎功能的建設上的要求并沒有太大區別。首先是急速免費Wi-Fi,滿足用戶的互聯網急速接入體驗。商圈客戶統一的會員信息管理系統。每個商鋪都應是一個信息發布者,通過公共的信息發布平臺,積極發布商業信息,同時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查詢和在線咨詢服務。私家車進入商圈是否能根據智能交通系統快速停放車輛。商圈的各類服務是否能通過互聯網實現在線快速預訂。同時,客戶的消費行為是否可以跟蹤,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加適宜的產品或服務。了解每個客戶的個性特點,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專業服務。未來的智慧商圈,將會成為一個能為用戶提供健康、時尚、文化、旅游、社交、刺激、新鮮的快速服務平臺。
我國智慧商圈仍處于初級的快速發展階段,以美團網為主的團購平臺,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主的移動支付平臺,以淘票票、大麥等為主的專業在線訂票平臺,以O2O、摩拜為主的共享單車等智能化服務平臺都在不斷刷新人們的消費感受。這些新出現的,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化服務軟件,為智慧商圈的發展提供了思路。
三、傳統商圈與智慧商圈
1.傳統商圈的弊端
(1)傳統商圈商業信息冗余繁雜
泛濫的廣告信息將會使人反感,就算有需求的客戶也會在眾多競爭信息中產生疑惑。商家經營中難免會有廣告需求,當前商家也很難拋棄傳統的商業宣傳。構建智慧服務平臺,通過合理引導的方式,將客流指向更匹配的消費渠道,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信息的產生。
(2)商品找尋成本高
傳統商圈為客戶提供商品和服務時,商品和服務的物理空間與消費者往往存在距離,而搜尋過程往往是漫長而枯燥的。消費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往往找到的并非是最想要的那一個。
(3)交通混亂
商圈是客流、物流、車流匯聚的中心區域,交通壓力巨大,不同道路、停車位、人行通道會出現流量不均,導致擁堵的現象發生,影響商圈平穩運轉,也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
(4)商業信息孤立,服務片段化
傳統商圈的每個商家都獨立經營者自己的行業,商圈內商家信息無法共享,導致客戶可能產生的消費行為白白流失。
2.智慧商圈能夠帶來什么
(1)快速的個性化服務
客戶在傳統的服裝選購時,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判斷服裝是否漂亮,是否合身,而這個過程往往會出現合身的不漂亮和漂亮的缺尺碼,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在無效的選購過程。這個過程盡管讓客戶花了更多時間成本在服飾的選購上,有助于成交,但同時重復性的試穿過程,極大的增加了店員工作強度。同時,客戶在同樣的時間內無法選擇到更多的商品,對其精力和體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會員管理的功能,對會員用戶的基本體型信息進行管理,可以有效消除這種盲目的選購過程,讓客戶把大量時間用于商圈的互動休閑和逛街聊天之中無疑是更有價值的。
(2)商業經營更合理
往往一個商圈需要哪些類型的餐飲,需要多少,什么位置更方便,這些數據都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從而導致經常看到一個繁華商圈中的店面,老板換了一撥又一撥,裝修整了一遍又一遍,大量的重復性施工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智慧商圈,可以實現商圈內消費用戶的統一管理,并收集用戶的需求信息,并對商圈內的商業店面和服務的統一管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避免出現商圈的設計和發展完全隨意的情況。門店應該作為現場體驗、服務對接、物流節點、售后支持等功能,線上通過商圈的統一管理平臺,為商圈內的商戶提供統一的數據管理和分發,為線上平臺提供各種app服務。
(3)公益性的服務設施
書店,作為商圈內最重要的文化服務窗口,智慧商圈書店之類的公益性服務設施能夠極大提升商圈的吸引力。書店作為僅僅靠幾本熱賣書的收入來維持經營是十分困難的,可以結合商圈的文化特色,實現與其他商業店鋪的文化價值交流平臺。通過合作的方式,以智慧平臺平臺數據為依據,由其所惠及的商家來買單。
四、智慧商圈建設的三大中心任務
1.滿足消費者的體驗
(1)個性服務
當人們在基本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時,精神需求將會成為主導。同理,人們在習慣批量化生產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時,感受到的快樂感將會降低。選擇個性化的產品或者服務將會成為未來人們宣揚自身獨特價值的標志。當商圈沒有對客戶的消費信息進行存儲記憶的功能,就無法快速識別每個消費者的區別,這些個性化服務也將很難實現。
(2)情感互聯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會令人疲乏,人們需要一個舒適的精神家園。智慧商圈,應該是一個有靈性的地方,為到來的客戶提供情感互動的條件。這種情感互動,可以是與某人、某物,也可以是商圈里某個角落,不同時空的對話。當客戶進入商圈,服務人員如何歡迎來訪親友一樣對待客戶。這些是通過智能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的。
(3)文化交融
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值得留戀的,一個商圈,應該有一種能感染人的氣息。每個商店,不應只是簡單的在節假日各自推出的打折活動。一個有文化氣氛的商圈,應該是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商圈應是一個獨特的,多元化的文化場所,每個人都能在里面找到歸屬。
2.滿足管理者需求
(1)政府及管理部門
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在對傳統商圈進行管理時往往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在處理一些事情時也常會因顧全大局而損害一部分人的合理利益。通過商圈內的各種信息數據的分析,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將會對商圈的發展更有意義。
(2)商圈的管理運營
商圈管理方在進行商圈運營管理時,有限的人手往往無法將對每個細節進行精細管理,從而導致服務水平不高。通過智能商圈平臺,廣泛的數據采集和先進的智能服務系統,代替大部分人工,可以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并降低運營成本。
(3)經營者的風險控制
商業開發的過程往往存在風險。一個新的項目策劃和建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而商機卻稍縱即逝,如何快速的進行商業布局,達到“快速進,適時變,果斷退”,這些是需要大量的動態數據進行支撐,可以有效降低經營者的商業風險。
3.實現資源的集約化管理
準確的市場策略將會降低商業風險,也會減少經營中的無用支出,提升商戶的資金利用率。智慧商圈不僅能夠在提升管理效率時減少人力成本,同時,商戶在經營中,合理對接智慧平臺,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智慧信息平臺可以對接各種公共基礎設施,降低其利用率不均的情況。
五、虛實融合的智慧商圈
O2O(Online to offline)指的就是線上虛擬平臺與線下實體經濟相互融合的一種模式。消費者可以在線上進行對實體賣場中的產品進行篩選和購買,也可以從實體進行體驗后轉到線上進行購買。移動互聯網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一個工具。通過這個工具,商家可以將線下消費行為引導到線上完成,互聯網成為商家的交易服務前臺。通過這樣的虛擬服務前臺,可以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商家的及時的服務。
從智慧商圈的發展現在來看,虛實融合目前最熱門的發展方向是團購、優惠券、移動支付等涉及交易過程。從發展順序看,實體客戶轉到線上給傳統經營者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實體商家開始轉型做線下實體與線上虛擬相結合的方式。直至現在,虛實融合發展的賣家開始積極探索將實體消費者導入到線上平臺進行交易的新模式。線上交易可以有效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及時快速的服務。商家也更加注重自身在線上平臺的用戶評價情況,這極大的提升了商家的服務品質。
全球最大白電企業海爾集團在全國的城市商圈廣泛開設了自己的專賣店。而傳統的專賣店很難進行統一管理,服務中也出現很多無法有效銜接的問題。而“虛實融合”的提出卻改變了這一切,虛網指的是互聯網,當然移動互聯網也越來越多的被普通消費者所接受。實網指的是營銷網、服務網、物流網,通過這三網的融合,讓用戶能夠更加省心的接觸到產品本身,虛實融合將會為客戶提供一種極致的消費體驗。同時,商家也不再擔心消費者實體看,線上淘。大型家電也能做到,送裝一體,而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到接貨和安裝的過程中。通過傳統的服務網絡為基礎,以互聯網為手段,虛擬和實體的網絡整合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安心的服務。
六、結語
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網上購物體驗,但是傳統商業依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慧商圈不是將網上的人硬拉到現實中消費,已不是將實體的客戶單純的誘導到線上買單。智慧商圈應該是一種更加健康的、合理的、體驗舒適的消費模式。智慧商圈的建設可以極大的提升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浪費的情況,讓發展更有方向。
參考文獻:
[1]龔義濤.智慧商圈--購物中心未來之路[J].信息與電腦,2014(7):36-39.
[2]張子卿.智慧商圈中個性化推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4.
[3]彭晨偉.基于行車大數據的商圈建設研究與分析[D].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2017.
[4]孫杰,徐少明.五角場筑夢智慧商圈生態鏈[J].上海信息化,2016(4):52-54.
[5]王駿,金煉.重慶聯通攜手永川區政府打造智慧商圈項目[N].人民郵電,2017-05-08(007).
[6]戚爾達.給“智慧商圈”增添“智慧”[N].聯合時報,2015-07-14(002).
作者簡介:李瑋(1987- ),女,壯族,貴州省貴陽市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單位: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通訊作者:王躍(1986- ),男,漢族,貴州省貴陽市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單位:貴州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范興豐(1983- ),男,漢族,重慶市渝北區人,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單位:知識服務與智能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