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彤+何世鼎??
[摘要]隨著全球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會計領域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來更好地反映市場價格的趨勢,為了能夠準確、合理地確定公允價值從而對相關的估值技術的應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這種情形下,資產評估行業憑借著自身獨立、公正、專業的本質和特點以及科學的估值方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公允價值;資產評估;計量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57
1公允價值的概念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謹慎、適度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其最大目的是彌補歷史成本的缺點,而且能夠直接反映企業未來的經濟利益的信息,提高資產價值的相關性。公允價值是相對現在和未來而言的一種計量,它不是過去實際已發生的賬面價值,而是通過在現行市場下依據同類或相類似的資產價格調整而來的。公允價值是以假設交易當事人都是“理性人”以及進行交易的市場是公平和有序的,使一些不對稱信息等其他因素排除在外。從而能更好地反映出資產和負債的真實情況。所以,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更加公允地以及動態地揭示資產的價值。
2確定公允價值的級次以及問題
(1)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第157號公告指出了確定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三個級次:首先,資產存在于活躍的市場環境中,公允價值即市場中交易的價格;其次,資產本身并不存在于活躍的市場環境中,但是與該資產相類似的資產有活躍的市場環境,公允價值則是類似資產的市場交易價格;最后,如果資產本身以及其類似資產都沒有活躍的市場,則此時的公允價值需要根據專業的估值技術計量。
(2)如果使用不一樣的計量方法,必然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那么究竟哪一個方法能夠讓結果更“公允”,只能通過會計人員的主觀職業判斷來決定。然而,在使用職業判斷進行分析、估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多少地摻雜一些會計人員的主觀臆斷。所以在實務工作中會計人員會輕易抓住這個漏洞來操控利潤。于是,企業和相關專業人員面臨著共同的難題,即怎樣正確判斷計量公允價值的方法是否合適以及得出的公允價值是否真實有效等方面的問題。而且我國的一個現狀是,有較高比例的企業資產及負債并沒有活躍的市場或者只有較弱的活躍市場。而在這種市場環境下,現存的市場價值極易被扭曲,不能夠真實反映資產價值,從而就沒有可利用價值。所以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公允價值還是很需要一個獨立、公正、專業的第三方來確定,即資產評估機構。合理運用估值技術以及專業人士的職業判斷,從理論層面的角度看,能夠起到降低市場波動幅度的作用,因此,至少在非理想的市場時期,應該優先選擇利用估值技術來衡量公允價值。它的優點主要是利用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和科學方法,主動地通過分析相對長的市場周期來預測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而不只是被動地隨著現行市場的波動而波動。從而得出更加公正、客觀的公允價值。
3資產評估的本質與特點
31資產評估的本質
資產評估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產評估是指專業機構和人員依據特定目的,遵循評估準則對評估時點的資產價值進行分析和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資產評估行業是專門為估值而存在的一個社會服務中介。能夠利用專業科學的估值技術為進行資產交易業務的各方當事人提供合理、公正、客觀的資產價值意見,資產評估的一般目的就是計算出可靠的公允價值。
32資產評估的特點
為了能在評估實務中更加高效,同時提高評估工作的質量以及充分發揮資產評估的作用,要對以下評估特點進行完全的理解。
(1)現實性相當于一種動態的時效觀點,相當于被估對象的價值受不同時間點的限制,即對于同一個被估對象,在不同的交易日中,它所計量出的公允價值是不完全一樣的。這是由于市場的經濟屬性所控制的,在市場環境中,價格圍繞著價值不斷變動。資產評估是直接以現存的有關市場數據為評估基礎,以現實出發預測未來的變化狀況,與過去歷史業務無關,因此不受連續會計程序的滯后影響。同時強調客觀存在。會計賬簿上存在而實際上已消失的資產或會計賬簿不存在而事實上存在的資產,都要以客觀存在為依據來校正。
(2)市場性是資產評估有別于財務會計活動的顯著特征。資產評估則是以在市場條件下為假設,隨之進行資產的確認、估價和報告,并且通常受市場直接檢驗。一是市場性主要體現在被估對象的市場價值都是由市場所決定的,盡管被估對象沒有活躍的市場交易,但其價值仍要利用市場中的參數。二是在活躍的市場交易下,被估對象的價值結論直接受市場的檢驗,通過與各成交價對比,如果數值相差較大,則判定評估結論無效,相反,則判為有效。預測性是產生于估值技術原則的需求,也是判斷資產價值的基本依據。它是指評估人員合理地預測被估對象在未來能為其控制主體帶來獲利的價值,通過對預期利益的預測來衡量被估對象的價值。
(3)公正性主要表現于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行為自身內在的獨立性性質是一個服務社會的中介。公正性是資產評估行業存在的前提以及立足的根本。這就要求
32創建異地就醫人員醫保轉移關系機制
異地就醫管理與一般定點機構或者參保人員的管理是不同的,異地就醫管理涉及較大的范圍,并且關系較為復雜,管理方面較廣。對異地就醫中長期居住外地的退休人員,有效解決異地就醫問題的方法就是將醫療保險的關系轉移到居住地。因為退休人員的醫療費較高,部分地區并不愿意接受外來的人員。那么國家就要制定相關統一的法律及政策,對退休人員在異地安置時的醫保關系轉移問題,還要考慮異地接受管理、醫療費報銷、統籌基金轉移及基本補償等多種方式和問題。[5]
33創建異地就醫的網絡管理
導致我國就醫管理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地區的醫保管理網絡不同,以各省為單位,創建統一的醫保管理網絡,以此能夠有效解決在管理異地就醫過程中的成本和醫保網絡創建和維護的成本,并且還方便上級醫保管理部門對下級醫保基金的管理和監督。網絡的統一對政府創建部門及時了解醫保基金的使用,并且根據此情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策略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醫保信息管理的統一能夠和社會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的統一、政府服務管理網絡、社會誠信系統等相互統一,從而擴大社會的管理效率。
34創建省級結算就醫費用的平臺
以省為單位,實現市醫保結算部門的統一管理,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與其他省市的醫保結算部門的聯網,那么病人在進行異地就醫的時候,就能夠根據就醫醫院的省級結算平臺,將患者的醫保信息傳送到其他參保醫保部門,通過相應的處理,實現兩地醫保部門的費用結算,從而能夠有效避免病人在異地就醫的過程中交付現金。[6]
4結論
異地就醫聯網結算與社會民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對于在異地居住的老年退休人員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老年人都存在看病難且貴的問題,異地看病結算的報銷較為困難,墊付的醫療費使老年人感覺看病更加貴。傳統報銷醫藥費的方式為郵寄,為了避免郵寄的醫藥費發票是假的,所以就要求郵寄病歷卡,以此為老年人下次就醫造成了不便。異地結算減輕了老年人醫療費墊付的負擔,還使老年人的醫保不受居住地的限制。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科技也在不斷進步,我國異地結算的實現步伐會越來越快,以此有效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路沙醫保異地就醫聯網結算之設想——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社會保障,2011(10):80-82
[2]楊艷萍云南省異地持卡就醫聯網結算投入與效果分析[J].中國社會保障,2014(9):23-24
[3]楊佳泓,何萍,王霏,等異地醫保實時結算的支付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資源,2014(4):261
[4]吳向前,吳健基于Tuxedo中間件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設計與實現[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9):106-108
[5]鄭崗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之構想[J].企業文化旬刊,2014(1).
[6]傅琳異地就醫醫療保險“一卡通”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