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趙洪珊
摘 要:工業4.0時代,傳統制造業全面升級,智能制造取代傳統的人工生產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服裝企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型密集型生產制造業,在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廣東愛斯達科技有限公司經過數年的努力自主研發了智能裁縫系統,打造出全球首個“服裝遠程定制和快速制造平臺”,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專為個性化定制服裝而誕生的品牌、第一家M2C服裝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平臺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數字化服裝制造的方法,建立一種電子商務和數字化服裝生產環境下全新的服裝遠程定制商業模式(M2C的服裝定制模式),顛覆了傳統服裝企業的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
關鍵詞:愛斯達;智能裁縫;C2M的服裝定制模式
愛斯達整套系統以移動互聯、物聯網、云數據、虛擬成像與服裝快速制造等技術為支持,一方面打造信息化和工業化化深度融合的制造信息化平臺,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實現智能化定制控制平臺、銷售管理平臺及制造生產監管平臺,另一方面愛斯達通過柔性生產模式的轉變,發展個性化的快速制造,制定大規模定制的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強大的行業整合能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構建行業生態圈的良性互動,將愛斯達的智能裁縫打造成全球第一的服裝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一、以創新科技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
1.打造服裝企業商業新模式
愛斯達公司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數字化服裝制造的方法,建立一種電子商務和數字化服裝生產環境下全新的服裝遠程定制商業模式(C2M的服裝定制模式)。CM2(Consumers to Manufacturers)的服裝定制模式實現了消費者與制造商間的直接對接,整個過程從服裝的設計、個性DIY、3D實現虛擬試衣、互聯網存儲數據、智能CAD制版到貨品交付實現全程自動化,去除商場、渠道、加盟商等多個中間環節,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服裝個性化定制新商業模式。
2.成為全球智能裁縫的代名詞
愛斯達在服裝智造上取得巨大的成就,為實現服裝遠程定制和服裝快速制造一體化,公司投入巨資研發出服裝制造行業最具領先性的快速智能制造系統(BMS),滿足了全球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在全球,愛斯達已然成為了智能裁縫的代名詞,引領服裝行業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成功轉型,還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以及對愛斯達品牌口碑,諾貝爾經濟學獎家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S.P helps)在考察完愛斯達的全球第一臺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后,對愛斯達的智能制造模式給予高度的贊賞,贊譽“愛斯達已位居服裝智能制造全球之首,開啟了服裝DIY定制時代的序幕”。
3.塑造全新的營銷模式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能、遙感和遙控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現代企業將具備以較低成本進行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能力,這一能力為個性化營銷奠定了基礎。愛斯達基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以及優勢,強調個性化的營銷方式,開發基于互聯網的服裝產品定制平臺,以網絡定制平臺為營銷的核心,建立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遠程定制,打通消費者與工廠的通道,實現互聯網定制與快速制造平臺數據的整合,在滿足個性化群體的定制需求的同時減少服裝企業的庫存問題,使服裝制造業形成良性循環,打造新型服裝制造銷售一體化的商業模式。
二、利用“互聯網+”打造快速化制造生產管控平臺
愛斯達為實現72小時完成服裝的定制的目標要求,在智能裁縫的基礎上,整合了自動設計制版系統(CAD)、生產計劃管理系統(APS)、物料管理系統(WMS)、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MES)、智能吊掛流水線、RFID物聯系統、3D虛擬試衣、移動銷售等多個行業自動化系統,打造出智能化快速制造生產管控平臺,消除了服裝的庫存憂患,減少企業資金的積壓,實現企業良性制造發展。
1.云數據系統助力自動設計制版
愛斯達科技自主研發了自動化人體數據采集及處理系統,系統中存儲了大量服裝號型及服裝版型數據,當客戶端的定制數據錄入系統后,系統會自動將新數據與云數據中的數據進行匹配及優化,對服裝的每個關鍵部位都會進行上千次數據優化處理以保證每個尺寸的準確性。愛斯達的智能自動制版系統一方面解決了傳統人工制版耗時多、錯誤率高等多個的缺點,自動制版系統(CAD)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制版并出版,制版時長僅為人工制版的1/5,錯誤率降到0。另一方面,愛斯達的自動制版系統會對每次制版數據進行累計處理解析,告別傳統制版過程中依靠老版師個人經驗制版的弊端,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
2.建立信息化生產過程管控平臺
愛斯達采用先進的物聯技術和無線技術,在服裝生產線上,將裁剪好的布片懸掛于吊掛系統上,每件衣服的樣片在裁剪過程中準確的標注了客戶信息電子磁條,電子磁條上詳細的記錄了客戶的定制需求,當布片流動到每個制作工人的工位時,工藝師會通過電腦識別終端讀取這些信息并按提示進行操作,加工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服裝。同時計算機終端會對每個工位工人的生產數據和生產動作進行采集,通過對每個工位工時及生產動作的研究和分析,規劃并制定出更合理的生產流程,制定動作規劃操作圖,減小生產中的浮余率,縮短了成衣制作的時間。
3.自動化智能裁剪管理平臺
智能裁縫裁剪管理平臺實現了全自動布匹柔性大幅面激光切割加工流水線,整個流水線實現了智能布料識別、自動拉布、自動切割(裁剪)、自動雕刻(洗水做舊)等多個制造工序。愛斯達的智能布料識別功能可以實現對面料的自動控制與調度,在裁剪設備上可以一次性擺放5卷布料,通過ERP(up-4)系統的調度,可以自動從5卷布料中選擇需要的布料下料,如果在5卷布料中沒有需要的布料,則自動報警并提供需要的布料的ID,自動更換缺少的面料,實現一條工作線上可以完成5-10個款的作業需求,縮短了裁剪的時間,降低人工裁剪的錯誤率。
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服裝企業的智能化制造轉型
1.以科技創新實現快速化服裝定制生產
愛斯達個性定制平臺通過智能裁縫系統將服裝定制的生產周期縮短了15%-20%,訂單處理時間由一兩天縮短到一兩小時,庫存天數由206天下降到150天,解決了服裝庫存大的問題,實現庫存周轉率提升200%,大大減輕了服裝企業高庫存的資金壓力,讓公司有更多的流動資金投入在服裝智能系統優化和開發上,至此愛斯達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盈利體系,2015年,公司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2.2億元,其中傳統服裝制造l2200萬元,個性服裝定制6500萬元,智能設備銷售3300萬元。
2.走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道路
智能裁縫系統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互聯互通,實現了數字化生產環境,高效的協作生產模式,減少了制造損耗,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環境污染,系統可以減少50%以上的環境污染、節約80%的用水量,為服裝企業實現節能減排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3.通過兩化融合,實現服裝企業制造的轉型和升級
通過信息化和企業化的融化,愛斯達優化了自身智能裁縫系統,逐步建立滿足所有人體版型的數據庫,以數據驅動帶動企業創新性技術的發展,逐步將個性化的定制的版型從牛仔褲擴展到西服、夾克、襯衫、馬甲、大衣等多種品類,服裝的個性化定制是傳統服裝企業轉型的方向,愛斯達作為智能裁縫的代名詞將致力科技創新,企業注重對整套智能制造系統的設計及優化,將自動化測體、個性化DIY平臺、自動化制版、智能裁剪、信息化管理等多個模塊更好的融合起來,制定出一套能適應多個制造行業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逐步將自身打造為全球第一家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
參考文獻
[1]程紅.愛斯達的互聯網+智能裁縫中國質量[J].第41A期,2015.
[2]魏佳儒.“智造”聯盟[J].論道,2015.
[3]周濟.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D].中國機械工程,2015.
[4]王虹.服裝智造:踏上了創變之路[J],2015.
[5]劉勤.服裝產業升級,學“愛斯達模式”[J].創新商業,2014.
[6]彭琳.愛斯達:智能裁縫顛覆傳統服裝業[J].南方日報,第A04版,2015.
[7]譚志峰,張霆,柯耀波.RFID技術在中國服裝制造行業的應用與發展[J].廣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30期.
[8]王忠敏.EPC與物聯網「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