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航?王強?王曉翔?瞿瑤
摘 要:選取物流園區物流能力的影響因素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政策環境支持力、園區物流發展能力分析這些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評價實證研究,借助結構方程模型對模型修正,并驗證理論假設,研究表明: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對物流發展能力有正向影響。
關鍵詞:物流園區;物流能力;結構方程模型
一、引言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物流園區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物流園區的物流能力決定著園區規模擴散程度及其發展潛力的大小,物流能力的評價應建立在科學的評價基礎上,物流園區的運營能力、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與園區物流發展水平等影響物流園區能力的指標的準確評價對推進物流園區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將結構方程模型應用在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評價上能夠將一些難以直接準確測量的變量加入到評價模型中來,對豐富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二、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評價研究模型與假設
物流園區指具有一定規模并符合相關標準的企業在空間上形成集中布局的場所,并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從而提供特定的物流功能和服務。物流發展能力是物流園區物流能力的最直接體現,物流運營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政策環境支持能力也是影響園區物流能力的評價的重要指標。趙林,李天(2013)結合層次分析與模糊數學的方法將社會經濟發展、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情況、污染控制情況、園區管理現狀5個指標作為物流園區綜合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物流基礎設施能力、物流運營能力、物流協調能力、政策環境支持指標被加入到物流能力評價體系中來。萬鳳嬌(2014)在研究物流能力評價中將物流信息化加入評價體系中得出信息化水平影響著物流能力的評價。本文基于SEM來進行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評價的研究,將物流運營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政策環境支持能力、物流發展能力加入到模型中(如圖1),并提出如下假設:
H1:物流運營能力正向影響園區物流發展能力。
H2:物流信息化水平正向影響園區物流發展能力。
H3:政策環境支持能力正向影響園區物流發展能力。
H4:園區物流運營能力與物流信息化水平具有相關關系。
H5:園區物流運營能力與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具有相關關系。
H6: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與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具有相關關系。
三、模型驗證
1.研究設計與調研
由于研究內容的特殊性,本文選取物流園區的相關工作人員和物流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78份,問卷有效率89%。問卷變量和相應的題項如表1所示。
2.信度與效度分析
通過SPSS20.0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數據分析中通過計算Cronbachα系數來檢驗問卷信度,Cronbachα≥0.7時表明問卷為高信度;通過計算KMO值大小來檢驗問卷整體的效度,KMO值大于0.6時表明問卷效度較高。樣本總體信度與效度檢驗如表2所示,問卷各變量及測量項的信度與效度檢驗如表3所示。
樣本總體Cronbach'sAlpha和KMO值檢驗顯示,Cronbachα值為0.741,問卷總體具有較高信度,Cronbach'sAlpha值為0.857,問卷總體效度較高。各變量與測量項的檢驗結果表明,各題項指標的相關度(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大于0.4,各變量α值大于0.7,各變量KMO值均大于0.6,各項數據表明問卷信度較高,效度較好。
3.測量模型檢驗
利用AMOS21.0對物流園區物流能力與影響因素的假設進行檢驗,得出測量模型如圖2所示。對測量模型的擬合度進行綜合檢驗,檢驗模型整體適配度情況(如表4所示)并進行假設結果檢驗,驗證結果如表5所示。
模型擬合結果顯示,RMSEA小于0.008;GFI、AGFI、NFI值均大于0.80,CFI大于0.9。各指標值均滿足擬合要求,測量模型具有較優的擬合度。
由表5假設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園區物流運營能力與物流信息化水平具有相關關系,H4成立;園區物流運營能力與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具有相關關系,H5成立;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與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具有相關關系,H6成立。
4.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在結構方程模型檢驗中,將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政策環境支持能力作為模型外生潛變量,園區物流發展能力作為模型內生潛變量,構建出的結構方程模型如圖3所示。
在結構方程模型檢驗中,計算各路徑關系中標準化路徑系數及對應的P值(***表示小于0.001)檢驗原假設是否成立,模型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結構方程模型路徑檢驗結果顯示,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對園區物流發展能力有顯著影響,即H1獲得支持;物流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對園區物流發展能力有顯著影響,即H2得到驗證;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對園區物流發展能力有顯著影響,即H3得到驗證。
四、研究討論與結論
實證研究顯示,物流預期怒物流能力各評價指標之間并非相互獨立,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發展能力、政策環境支持能力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各指標之間是在影響園區物流發展能力的潛變量中,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回歸系數為0.53,意味著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對物流發展能力影響最大。此外,物流運營能力、政策環境支持能力回歸系數分別為0.29、0.2,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園區物流發展能力。
通過觀察觀測變量的因子載荷系數不難看出,影響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的觀測變量中物流園區產品貨運總量成為影響物流園區物流運營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回歸系數為0.96;物流園區物流信息化水平指標中,物流園區企業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回歸系數為0.80,影響最大;在政策環境支持能力中,物流園區相對其他園區的發展情況的回歸系數為0.96,物流園區發展情況、發展潛力和融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策環境支持能力的大小。對于園區物流發展能力這一指標,政府對物流園區的扶持政策和物流園區的管理制度是影響園區發展能力的主要因素,社會物流發展水平對物流園區發展能力的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趙林,李天.物流園區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可發展潛力評價[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6):502-506.
[2]陳香.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產品物流流通能力分析[J].2014,33(1):248-250.
[3]李喜梅.我國農產品物流流通能力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20:151-152.
[4]萬鳳嬌.湖北省區域生鮮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研究[J].物流科技,2014,3: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