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強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城市商業銀行立足于金融市場之根本,而影響其盈利能力的因素頗多。本文為正本溯源,著重分析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其盈利能力的分析,首先從概念上界定清楚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然后從一般性上對其現狀進行收入剖析,并試圖闡述其影響關系。接著選取面板數據對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盈利能力的特殊性展開研究,為完善其收入結構提供建議,進而提高盈利能力。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盈利能力
一、理論基礎
1.概念界定
(1)城市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
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大多是城市信用社,業務范圍涵蓋本地,或擴展至其他地市的分支機構。城市商業銀河的宗旨是為了給本地企業和居民開展服務,通常資產規模較小。
城市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是說商業銀行的各類收入構成和所占比重。其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穩定性,而這個穩定也指的是相對的穩定,并非一成不變。具體來看,我們可以將城市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分為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其中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最大的差異主要看是否從事存貸業務及債券投資業務所獲得收入。那么二者所占的比重應該根據城市商業銀行所處的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的資源情況而定,尋求合理的收入結構。
(2)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其核心能力指標,既有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分析,又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主要量化為以下指標:總資產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不良貸款率等。
2.主要理論
(1)規模經濟
作為現代企業生產的重要理論,規模經濟是指企業通過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城市商業銀行經營規模經濟主要體現于兩點:其一,擴大規模能加大業務量,加寬業務范圍,有利于吸取優質客戶資源。其二,城市商業銀行是大規模經營,金字塔形式的層級,不利于實現自由競爭。
(2)范圍經濟
是當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費用低于分別生產每種產品所需成本的總和。而城市商業銀行的范圍經濟則尤為突出,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二者之間的融合具有強大的協調作用,降低單獨開展業務時所需的成本。
(3)金融深化
金融業可以有效地來配置社會資金,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而經濟的蓬勃發展反過來又會加大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業發展時,金融和經濟發展就可以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狀態,這種狀態可稱作金融深化。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其管理、產品、服務創新也會競相發展,從而與收入結構和盈利能力息息相關。
二、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現狀的一般性分析
1.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現狀
隨著分業經營的原則逐步貫徹,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占比仍是最重。但我國也借鑒國外銀行多元化經營的先進理念,推出了日漸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隨之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從總體上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2.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特點
(1)收入結構較為單一,主要為利息收入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占比處于85%-90%的區間段,從生息資產角度觀察,城市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內部構成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比重極大,從側面反映出信貸規模的龐大。其次是債券投資,而且從近年來城市商業銀行投資的渠道看來,它們更趨向于把資金投向于債券市場,以期獲得穩定的收益。如果具體從企業和個人兩部門分析,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主要由企業貸款、個人貸款、票據貼現三大板塊組成。
(2)非利息收入比重逐步提高,但總體仍偏低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是穩步提升的,特別是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慢慢意識到到非利息收獨有的優勢,其占用資金少、受經濟周期波動不大,便于增大銀行的利潤。
(3)各城市商業銀行橫向間發展不平衡
城市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多少與行的規模息息相關,大型城市商業銀行進入市場時間早,資金量大。而且其遍布全國的營業網點,使其奠定了良好的客戶基礎,從而在開展非利息業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規模與其相比相差甚遠,無法在規模上和資金上與其相比。所以各城市商業銀行橫向間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4)一味發展傳統業務,忽視了創新業務
從業務構成來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傳統業務涵蓋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包含銀行卡業務、結算類業務、代理類業務。這三類業務的比重仍處于較高水平,占到了50%以上。而新型業務則涉及到財務顧問和咨詢業務,比重僅為25%。從這個比重來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試圖在創新業務領域深耕細作,但是創新的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基于面板數據的特殊性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増長的軟著陸,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傳統的也面臨著轉型,各大城市商業銀行也開始實行精細化管理。本文選取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對收入結構與盈利能力進行特殊性分析。
1.變量的選取
本文選擇的被解釋變量是總資產收益率(ROA),解釋變量是利息凈收入占比(LX),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SXF),投資收益占比(TZ)。本文還將控制變量引入解釋變量體系中,選取成本費用占比、總資產規模及GDP増長指標。
2.樣本的選擇:本文選取了我國現有的10家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盛京銀行,徽商銀行,天津銀行,杭州銀行,廈門國際銀行。
3.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顯示,3個控制變量對我國現有的10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均不顯著,GDP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也不顯著。營業費用率城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均呈現出負面的影響。城市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越大,反而其盈利能力會越弱。
四、結論及建議
1.研究結論
(1)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占比、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和ROA是正相關的關系,那么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為了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須加大創新力度,開展非利息業務,加大對非利息收入的注重。
(2)投資收益占比和城市商業銀盈利水平是正相關的關系,而且投資收益占比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盈利水平相應上升0.005個百分點。為此,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應注重對風險的把控,將風險遏制。
(3)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營業費用率與ROA呈負相關,表明營業費用率(COST)的上升,反而會降低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應加大對經營成本的關注,以此獲得較高盈利。
(4)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與ROA是正相關的關系,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對ROA的影響表現為負數,由于其并非進入規模經濟生產,增大資產規模的投入反而會降低銀行的盈利能力。
2.政策建議
(1)規范城市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從客戶利益出發。城市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我們可以看到來源于客戶繳納的各類服務費用,和發展的各類代理業務收取傭金
(2)創新發展中間業務,開拓收入來源。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業務中,典型的傳統型業務比重偏高,而創新性類的業務則棄之如敝履,業務發展較少,可以看出我們亟待提高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3)提高專業人才的勞動者素質技能,同時加大業務的技術含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商業銀行發展之本,我們應注重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加大對人才選拔的投入。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優化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軍.歐盟銀行業的非利息收入國際金融研究,2004,12-23.
[2]王家強.亞太地區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特征、成因及其前景--基于全球視角的比較分析國際金融研究,2007,23-35.
作者簡介:宋敬敬(1991.10- ),女,山東德州人,金融學碩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