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7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一帶一路”正開始實現自己的預言 筆者在2015年初開始沿著中國的“一帶一路”路線旅行時,還很難在沿線各地找到了解并對該倡議有個人見解的人。就連那些直接參與相關項目的人士,也往往缺乏大局觀。盡管當時該倡議已被推出近兩年之久,且中國宣傳機構一直不遺余力地報道、推廣,但對在新絲路站點生活、工作、經商的人們來說,“一帶一路”似乎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仿佛這只是總裁和CEO們的事,與在新興自由貿易區里兜售毛毯和襯衫的商販們無關。
這讓我的(報道)工作有點費勁,因為許多時候你只能引用人們的話說,“我不知道,這是政府在做的事”。我的采訪常被“逆轉”——本來是尋求信息,卻被反問“一帶一路”到底是什么。
然而,到2017年春天時,這種狀況已然改變。一兩個月前,我又來到位于中哈邊界的霍爾果斯——位于“中哈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自貿區的龐大開發區。這是我第四次來到這里,也是第三次專門參觀這個項目,這令我能通過一系列對比,充分度量其中的增長軌跡。我首次到霍爾果斯時,這里只是中國在歐亞大草原上的一個廉價商品交易市場。但如今,這里成了生機勃勃的貿易中心,并成為這片曾經偏遠地區的商業生活催化劑:新絲路的核心市場。
近期之行中最讓我感到驚訝的,并非只是這個看似不太可能的項目所取得的與日俱增的成就,更是如今對“一帶一路”的談論已無處不在的現實。人們“點名道姓”談論它,一些商人甚至稱正是因為“一帶一路”他們才從上海等大城市遠赴這里。2015年春首次來與2017年春我再次造訪之間,發生了某些變化:中國“一帶一路”的文化端終于開始發揮作用。
“規“、“小目標”、“變”、“一帶一路”分別當選中國2016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專家表示,“一帶一路”體現出“互聯互通、合作共贏乃是人類的共同訴求和最大公約數。”
確實如此。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一帶一路”的意識已然普及。如今,即便在政府機關和大學智庫等機構的高墻外面,它也成為熱議的話題。許多中國人都如此相信其潛力,以至于紛紛奔赴霍爾果斯等遙遠之地創業、投資,從根本上令該倡議奏效。“一帶一路”正開始實現自己的預言。▲
(作者韋德·謝帕德,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