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 通過整合校企育人資源,多角度構建共同育人新思路,搭建育人的平臺,建立校企共育新機制,協同育人取得新成效。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要求,建筑工程學院將“校企合作、德育滲透”作為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抓手,努力開創具有行業職教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深入分析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顯著特點的基礎上,明確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主體責任,落實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共建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立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構建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學生管理長效機制。
1整合校企育人資源,多角度構建共同育人新思路
學校與企業合作,明確人才培養工作的主體責任,締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組建學校班主任和企業輔導員兩支育人隊伍,明確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權責。
將學校的理論學習與企業的崗位實踐交替進行,圍繞學生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培養目標,搭建學生“素質、知識、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構建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學生管理長效機制。
結合混合所有制工作實際,制定學生管理考核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出臺了學生管理人員的管理細則,明確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職責、發展方向和職業道路等內容。
逐步建立了“校企頂層設計建制度,積分管理貫終身,兩重身份考核,兩支隊伍育人”的多角度共同育人新思路。
2創新培養模式,建立校企共育新機制
2.1企業文化融入,創新思想教育內容
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導入企業文化,在班級管理中引入企業管理的思路。利用假期時間對輔導員進行系統培訓,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學生工作實務、職業能力培養等,提高輔導員業務水平。
2.2課程引領,創新思想教育形式
結合專業特點以及學生的素質,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項目導向設置了模塊化課程體系;按照學生成長的規律,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按照學生成才的需求,采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緊盯行業最新技術,搭建各專業“產教融合” 的創新創業平臺。
2.3積分導向,創新學生管理手段
把企業先進的“積分制”管理方式引入到教師管理和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在實施過程中,與教育管理人員的獎勵相掛鉤。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及時將積分進行記載,每月對積分高前三名進行獎勵,積分排在前面的同學作為評優評先、獎助學金、推優的依據。
2.4細節制度化,確保教育發力精準
學生管理人員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堅持“教學區、寢室區、活動區”三查,認真填寫日報、周報、月報表格,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建立學生談話制度和家訪制度,班主任對學生實現了精準教育與服務。
3營造職業文化氛圍,校企協同育新人
作為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我們在培養學生技能之外培養他們的匠人精神,為學生可持續發展鋪路。為此,我們以職業文化構建為載體,鑄就學生的匠人魂魄,堅定學生的職業信念。
3.1精心策劃,夯實職業道德教育
圍繞行業特點策劃職業精神教育活動,分列學生紀律觀念、誠信品質、道德情操、法制意識、文明修養、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專題。每月一個主題,一個啟動儀式,逐步樹立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
3.2貼近行業,鑄就建筑“匠人”精神
結合行業特色,把建筑行業精神融入專業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定期邀請企業高管、優秀員工、拜師儀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校企文化。結合人才需求,通過《職業素養課程》,注重把“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工匠精神貫穿到職業素養的培養中,引導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建筑精神,堅定職業信念。
3.3校企互通,協同育人結碩果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大批學生在企業迅速成長,成為企業的頂梁柱。學生在國家、省部級的各類技術技能比賽中獲得多項獎勵,學生們在各崗位的優異表現受到了行業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評價,凸顯了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