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摘 要] 學習性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本文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簡述了學習性區域活動材料創設時應該注意:創設富有生態性的游戲材料,創設富有多元性的游戲材料,創設富有情感性的游戲材料等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幼兒 學習性區域 活動材料
學習性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需要來創設材料,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教師,在創設學習性區域活動的材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富有生態性的游戲材料
教師在制作學習性區域活動材料時,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要求制作精美、經久耐用,但是制作這樣的游戲材料要花費教師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而且孩子玩了幾次可能就失去興趣了。于是教師就頻繁更換材料,努力引起孩子的興趣。久而久之,教師付出的心血不言而喻。其實學習性區域活動材料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品都可以用來作為學習性游戲的材料。那么,什么叫富有生態性的游戲材料呢?
(一)材料來源的生態性
它是指來自于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品,隨手可得,教師不用刻意去制作,如報廢的
錄音機、電話機、電吹風等,可以放在區域里讓孩子去拆卸,能拆多碎就拆多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各種電器是由哪些零件構成的,而且也能慢慢學會使用各種工具。
(二)材料內容的生態性
它是指材料沒有單一明確的目標指向,如紙盒在娃娃家可以作為冰箱、彩電、煤氣
灶等家具,到建筑區又成為了城墻、房子等,在美工區又可以作為幼兒的作畫墻磚。另外還可以體現在同一種方法作用于不同的材料上,比如測量物體長度時用棍子、書、長條積木、盒子、掃帚等作為工具。
生態性的材料給了幼兒無限的想象空間,幼兒從與生態性游戲材料的互動中、自發生成的玩法中獲得了思維的創造性、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創設富有多元性的游戲材料
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的時候往往還有這樣的困惑:一種材料如何來滿足幼兒的多種不同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性,進行“廣而淺”地投放。
(一)材料內容類別的多元性
1.材料內容的多元性
它是指突破學科領域,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性內容。如在大班的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開展過程中,教師在區域中投放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美術區中,幼兒進行了樹葉貼畫,樹葉拓印畫,樹葉水粉畫等;數學區中,幼兒將樹葉進行大小、種類分類、排序。科學區中,制作樹葉標本,了解樹葉的生長結構;表演區中,美麗的樹葉又成了幼兒進行表演的道具。就這樣,教師充分挖掘了樹葉這個材料多元性的內容,使它在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2.材料內容的綜合性
它是指在一個游戲中融合了多種經驗要素。如在《數字拼板》游戲中,幼兒首先需
要為所有的數字碎片按照顏色分類,然后數一數每種顏色的數字碎片有幾塊,有幾塊就要拼出數字幾,最后為所有的數字排好隊。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學會了分類、點數和排序,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拼搭能力和邏輯能力。
(二)材料內容形態的多元性
1.程序性材料
它是指具有顯性的教學目標,具有特定性探索的材料。如,在美工區教師提供剪窗花的步驟圖,幼兒只需根據教師提供的步驟圖一步一步跟著做就行了。當幼兒把一張張形狀各異的窗花貼在窗戶上時,具有刺激性的結果會讓幼兒感到游戲成功后的喜悅感和自豪感,大大激發了幼兒進入游戲的濃厚興趣。
2.開放性材料
它是指教師不對游戲材料作任何設計,也不對材料的玩法作任何規定,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操作。如游戲材料“自由的五彩圖形”,幼兒作用于此材料有極大地自由度,幼兒可用這些圖形想拼什么就拼什么,想怎么拼就怎么拼,充分體現了自主性、選擇性。此材料還給了幼兒一種新異的刺激,引發了幼兒的探索欲,他們一邊拼擺一邊思考,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材料刺激著他們的靈感,促使他們不斷地創造,幼兒每次玩都會達到不同的結果,收獲了成功、智慧和快樂的體驗。
(三)材料內容結構的多元性
1.主題性內容
目前幼兒園普遍采用主題式課程,區域活動在主題活動開展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
作用。如在“各種各樣職業的人”的主題活動中,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了
各種各樣的材料,幼兒用它們制作成了各種職業的人的服裝,有護士服、消防員服、警察服、海軍服等等,然后送到表演區給小演員們穿上表演各種職業的人。又如在“蛋寶寶”這個主題中,教師就可提供給雞蛋穿衣服(涂色)、給雞蛋貼五官(粘貼)、送雞蛋回家(益智)、雞蛋對對碰(益智)、雞蛋寶寶(語言)等多種多樣的材料,供幼兒自己選擇,使他們對“蛋寶寶”這個主題始終保持高度的興趣。只有這樣,幼兒才能被游戲材料深深吸引,從而更好的進入游戲、持續游戲。
2.非主題性內容
當然,除了與主題相關的一些區域材料外,教師也會投放很多與主題無關,但是又符合幼兒當下需求的游戲材料。如在美工區,讓幼兒為娃娃家的相框進行裝飾,教師就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裝飾材料,如紐扣、報紙小球、回形針、堅果殼、橡皮泥、貝殼、蛋殼、彩紙、樹葉、果皮等等,同樣一個為相框進行裝飾的活動,由于提供的材料豐富多彩,幼兒就可以進行多次嘗試,不同的材料做出來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嘗試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再次參與活動的興趣。再如,在生活區,為了鍛煉幼兒進行折疊的能力,教師可以準備多種多樣的實物,如手帕、毛巾、被單、衣服、襪子、褲子、裙子等等,讓幼兒可以在多種物品的操作中學會折疊的能力。因此,活動材料的多元性,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參與學習性游戲活動的興趣。
三、創設富有情感性的游戲材料
(一)材料的生活性
我們應努力創設與幼兒生活本身相一致的游戲環境。材料要體現自然的因素,讓幼兒有機會與沙、水、動物、植物發生積極的互動,凸現生活化、家庭化,考慮能取之于幼兒的生活,回歸幼兒的生活。
在秋天的主題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撿樹葉拼畫,孩子們興致盎然的利用樹葉的天然造型拼出了金魚,蝴蝶,狐貍,小姑娘等等;秋天水果都熟了,我們為孩子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孩子們用水果做成了老鼠,小人,毛毛蟲等;又如在“動物的花花衣”主題中,幼兒知道了許多動物有漂亮的外衣,并了解了常見動物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了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及他們喜歡吃的食物。所以我們把一些動物圖片作為吊飾,讓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食物的圖片或實物以抽拉的方式送給動物吃。這些食物的材料比較生活化,所以幼兒的興趣非常高。
(二)材料的情境性
幼兒由于年齡的特點,常常受到生活經驗的局限,他們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往往就是簡單的擺弄,不斷地重復,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創設富有情境性的游戲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與材料進行互動。如在生活區插片游戲中,如果單純的讓小班幼兒進行插的動作的練習,想必一定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游戲興趣必然不高,但是如果教師能創設一個魚塘的情境,讓幼兒為魚塘中的每條小魚插上漂亮的魚鱗,這樣的情境創設一定更能吸引小班幼兒,讓幼兒能更主動自發地與材料發生互動。又如,在串珠子的活動中,如果一味的就是串珠子的練習,小班孩子很快就會轉移注意力,相反,如果給幼兒一個情境,擺上幾個媽媽的頭飾,提供各式各樣的串珠,告訴幼兒他們將進行的活動是為自己的媽媽串漂亮的項鏈,串好了還要親自為媽媽帶上并進行展示,那小班幼兒一定會非常認真非常專心的進行此項游戲活動。再如,在練習剪指甲的活動中,如果只是給幼兒提供幾個簡單的手形,讓幼兒為其修剪指甲,那活動就會變得比較單調枯燥,倒不如設置一個幼兒園的情境,讓幼兒來做一回小老師,幫每個小朋友都來剪一剪指甲,這樣的情境設置一定是非常吸引幼兒的,每個孩子都想做做小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小肌肉不僅得到了訓練,而且也達成了做一回小老師的愿望。所以,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為他們創設他們感興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游戲材料,更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共鳴,從而激發幼兒主動操作材料的欲望和意愿。
(三)材料的激勵性
相對于中、大班幼兒,小班幼兒對那些顏色鮮艷,形象生動并能立即呈現結果的游戲材料更感興趣。根據這一年齡特點,教師在學習性區域投放游戲材料時一定要注重多多投放富有結果性的游戲材料,就是那種幼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立馬就能看到漂亮并且有趣的游戲成果的材料。如,在美工區,教師投放一個獅子的頭像,需要幼兒用報紙搓成一個個小球粘貼在板上,做成獅子蓬松凌亂的頭發。搓小球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可以完成的,當幼兒把一個個小球粘貼在獅子的頭上時,原本還不太像的獅子立馬變得栩栩如生,當幼兒看到自己的操作可以讓獅子變得如此形象生動時,幼兒游戲的興趣就會被完全調動起來,游戲興致也會高漲。又如,在科學發現區,為幼兒準備一個圓形紙片,讓幼兒涂上兩種顏色,在紙片的中央插上一個小木棍,幼兒只要輕輕轉動那個小木棍,紙片就能飛速的轉起來,在轉動的過程中,幼兒會發現紙片上的顏色發生了變化,而且紙片轉動的速度與顏色的變化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但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更感知了一定的科學原理。再如,在生活區,教師提供一個個雪碧瓶,修剪成花瓶的形狀,并且提供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花片,當幼兒把一片片形狀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片插在花瓶上時,色彩斑斕、美麗生動的花瓶立刻就呈現在幼兒的面前,這樣具有刺激性的結果會讓幼兒感到游戲成功后的喜悅感和自豪感,大大激發了幼兒進入游戲的濃厚興趣。因此,為小班幼兒提供富有結果性的游戲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立竿見影的成果會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幼兒參與游戲的濃厚興趣。
(四)材料的挑戰性
當然,在幼兒學習性區域的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投放的材料要有挑戰性。也就是說,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操作。如在益智區,為小動物排隊的游戲活動中,剛開始可以讓幼兒隨意的為小動物進行排隊,只要做到一個跟好一個就可以了,當孩子掌握了排隊這個技能后,教師就可以增加顏色的標記,讓幼兒根據動物身上衣服的顏色為小動物進行排隊,暗示幼兒為顏色進行分類,或者按照動物的大小,由小到大進行排隊,不管是按顏色排隊還是按照大小排隊,游戲的層次性都遞進了一層。最后,還可以為那些少數能力特別強的幼兒設置間隔排隊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游戲活動。又如,在生活區插花片的活動中,一開始,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形狀很大,開口很大的花片,方便幼兒進行插塑,當幼兒掌握后,教師可以再提供一些形狀相對小一些,開口也小一些的花片,供那些已經掌握插大花片的幼兒進行嘗試,當又有幼兒嘗試成功后,教師可以再縮小花片的形狀以及開口的形狀,從而再次增加游戲的難度,滿足部分幼兒的游戲要求。再如,在美工區,幼兒學習剪紙,一開始可以讓幼兒隨意進行裁剪,之后提供粗的線條,讓幼兒沿著粗線剪,當幼兒掌握后,再提供細的線條,讓幼兒沿著細線剪,從而加大了難度,最后還可以為一些能力特別強的幼兒提供波浪線等線條進行剪裁。在紙張的材質上,也可以進行遞進,可以從一開始的讓幼兒剪報紙,到之后的剪吹塑紙,再到最后剪硬板紙等等。可見,在游戲材料的投放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盡力滿足所有幼兒的需求,提供富有層次性的游戲材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幼兒的個體建構與自主發展。
總之,在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創設中,材料是影響幼兒學習、探索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需要來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生態性、多元性和情感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幼兒自發地與材料進行互動,也才能使幼兒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各種經驗,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