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娟
古箏是具有一定歷史的樂器,它的發展持續了兩千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演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個流派,現今,對美學思想的研究已經在各個領域興起。針對古箏音樂美學的研究具有了一定規模,古箏曲各個流派的特色不同,對古箏曲的美學研究也造成了一定困難,本文就針對北派箏曲的美學思想做研究,探析北派箏曲自成一派的原因,研究北派箏曲的自身魅力。
據歷史資料記載,古箏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已經達到鼎盛,在明清時期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箏曲由于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多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派,長江以南稱之為南派,黃河中下游為北派,南北兩派中又分別分出若干小派系。本文就以北派箏曲的發展與歷史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內在的美學思想。
一、北派箏曲中蘊含的美學思想
(一)北派箏曲的歷史起源
箏曲雖然流傳已久,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才由梁在平編著《擬箏譜》得以出版,也就是說在近代箏曲才形成規格。而北派箏曲也是在近代才嶄露頭角,之前只是形成了地方特色而沒有被具體地歸類。北派箏曲主要包括三個小派系,分別是山東箏曲、河南箏曲和陜西箏曲。
1.山東箏曲
它是從絲弦合奏和民間小調中產生,主要集中在山東菏澤和聊城。天津音樂學院的張為昭是一位箏曲藝術家,他在教授山東箏曲的時候加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形成更加明顯的地域特征,促進了山東箏曲的發展。
2.河南箏曲
河南箏曲是以乾隆年間流傳的鼓子曲作為自身的特色。由于近代流行元素的改變,鼓子曲逐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只剩下南陽的一支鼓子曲得以流傳下來。因此,河南箏曲是由眾多鼓子曲中流傳下來的精華演變而來。
3.陜西箏曲
它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是眾多派系中流傳最為久遠的,它的發展離不開陜西地區的民間音樂。據史料記載,陜西箏曲的發展曾經出現過一段空白期,現在陜西流行的箏曲,是近代復興的流派。它是在民間小調和秦腔等演變而來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曲風。
(二)北派箏曲的技巧特性對美學思想的影響
一首曲子詮釋的情感不僅跟曲子所表達的內容有關,還與演繹技巧有關。不同的演繹技巧控制可以為曲子賦予不同的情感宣泄,這就要求演奏者要具有嫻熟的技術手法和良好的詮釋能力。通過各個流派的傳統曲目可以看出,演奏技巧主要就是右手連續托劈技巧,左手輕重顫、按滑音等,下面筆者就對各個流派的演奏技巧進行解析。
河南箏派的托劈技巧是以右手無名指或小指進行扎樁,使用大指關節來回托劈,手腕為主要的活動部位,同時把彈完的一個音搭到下一根琴弦上,并且將每一次托劈的第一個音給出音頭,使音色鏗鏘有力,連貫密集;山東箏曲主要是以大指小關節為發力點,快速托劈進行演奏,要求指尖爆發力強,音色渾厚堅實有彈性,顆粒性清晰顯著,演奏出清脆明快的音響效果;陜西箏曲是用手腕活動來快速演奏,與前兩者不同的是,陜西箏曲的托劈技巧不加重音頭,以同樣的音色來表現曲目風格。
通過對各個流派的演奏技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演繹技巧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曲子最終所表現的效果。所以,人們研究美學思想時,也需要從演奏的技巧入手,通過對表現手法的思考,來確定各個流派的特色以及演奏方式所帶來的不同美感,通過演奏技巧對作品的詮釋,思考各個流派所帶來的美學思想。
(三)北派箏曲的音樂表現對美學思想的影響
作品的表現形式受當地民俗的影響。河南箏曲中的曲調受大調曲子的影響,非常具有歌唱性,很多作品中都帶有河南地方曲藝元素。古箏從一開始是伴奏樂器,后期說唱與演奏開始脫離,它演變成了獨奏樂器;山東箏曲與河南箏曲相同,都來源于民間音樂,更具有地域特征。山東箏曲的特點是不變奏,多數為重復演奏,山東箏曲表現的音區跨度大,曲調對比強烈。
(四)北派箏曲的情感表達對美學思想的影響
北派箏曲中所表現的情感是其自身的魅力。音樂作品能夠經過歷史的演變流傳至今,是因其具有抒發情感的效果,大多數音樂作品都是情感的寄托,并且在演繹中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這就是音樂所具有的特性,也是美學特性。北派箏曲與其他音樂相同,都具有多種題材,其中表達情感的作品更受人們的關注,它更貼近生活,通過古箏的演奏手法,人們可以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中國對于悲情音樂具有一定程度的熱愛,可以通過音樂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而北派箏曲中,更是注重悲情音樂的表現,這也使得其美學思想也到達一定深度。
中國的傳統美學就是以悲情作為主基調,受到人們的歡迎。利用悲情的音樂表達對現實的無奈,也預示著人們對美好的向往,這種情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以抒發,只能寄托于音樂,這也使得悲情音樂形成一定的規模,并且發展的前景較好。美學不單單指生活之美、藝術之美、音律之美,還包含著情感的壯闊之美和悲情之美。
二、掌握北派箏曲美學思想的重大意義
(一)加深曲目深層次的理解
在演奏技巧足夠嫻熟的基礎上,最能夠震撼人心、打動觀眾的就是情感表現。通過對美學思想的理解與研究,筆者發現,一切符合自然規律,表達出人類情感的音樂都是美的。人的情感有喜、悲、苦、怒等多種情感,凡是能夠表達出這些情感的作品,人們都認為它具有一定的美學意義。
(二)提高演繹樂曲的審美能力
在研究北派箏曲蘊含的美學思想時,人們可以從音色、旋律、情感等多方面來評價每首樂曲,同時在演繹作品的時候也要綜合肢體語言、表情神態等多方面來增強美感的效果。演奏一首作品時,人們需要使用各種表演方法,不僅包括精湛扎實的演奏技巧,而且包括肢體語言和表情神態,這些細微動作的演繹對于舞臺上的表現力也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的表演方式包含著美學思想的另一層深意。
三、結語
北派箏曲對古箏音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它所承載的美學思想是現代音樂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派箏曲中的美學思想是古箏學習者需要了解的,它能夠得以發展壯大是因其具有獨特的魅力,它對情感的詮釋已經到了一定高度,并且持續發展。因此,對北派箏曲中美學思想的研究是人們面臨的一大議題,對它深入研究可以為北派箏曲的后續發展提供指導。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