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發展進程,在今天形成了經濟高速發展造就了強大的物質文明,與此同步的是現代文化也得以迅猛發展。對現代文化的成因乃至其內涵追溯、剖析,可以發現它們都根植于鄉土文化。編修村志其彰顯資政、存史、教化功能不可替代。編修村志客觀現實存在著緊迫性,一是城市進程化的迫切要求,二是搶救口碑資料的緊迫性。編纂鎮村志存在修志基礎差、資料征集難、受經費制約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因而應加強宣傳、堅持隊伍到位、經費到位、條件到位,廣泛占有資料,加強指導,以保證村志編纂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編纂村志;意義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發展進程,在今天形成了經濟高速發展造就了強大的物質文明,與此同步的是現代文化也得以迅猛發展。諸如有城市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等等,各類現代文化又分別衍生出層層的枝葉文化。對這些新興文化的成因乃至其內涵追溯、剖析,可以發現,它們毫無例外的都根植于鄉土文化,都是在傳統鄉土文化的基礎上而后發展創新。研究中國的歷史無疑應該把村莊史放到重要的位置。
就宏觀而言,村落社會的變遷始終是中國歷史變遷的主體內容。微觀上說,一個村編寫出一部村落文化典籍,其最好的形式為村志,以村志記載村落發展演變的歷程。從當前實際來看,村志承載著改革開放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盛世,意義特殊顯而易見。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方針,足見黨和國家對于農村問題的關注?!案辉!⑽拿?、和諧”成為撥動人們心弦的熱門話題,而承載鄉村萬事萬物的村志呼之欲出,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首當其沖的大事要事。
1 編纂村志的必要性
首先村志的“資政、存史、教化”的功能不可替代。村志不僅為政府和各級領導者提供用志材料,也為經濟開發、吸引外資起到重要作用;村志可以全面盤點一個村莊的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方面的狀況,總結村莊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能詳細地記錄當代村莊發展變化情況,其存史功能是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鎮村志以特別生動翔實的材料為村民提供熱愛家鄉的鮮活教材,可以讓人們銘記祖輩們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秉承先輩勤勞節儉、尊長敬師、睦鄰和親的崇高美德,弘揚先輩奉獻、報效祖國的高風亮節。
其次村志是市(區)志的補充和延伸。傳統編纂的方志中以村為單位的方志較為少見。由于市(區)志的篇幅所限,作為一個村莊,其中占的比例是相當小的。在首輪《膠州市志》中一個村莊只是所屬鄉鎮中的一個名字。到了第二輪志書,比重有所增加,增加到二千字左右,但多數村莊只是一行數字。開展村志編纂,可以彌補市(區)志缺憾,實現地情資料的全覆蓋。村志,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貼近、詳實、鮮活。從經濟到政治,從生產到生活,從風情到民俗,從人文到人物,所記所載,緊貼村民,實實在在,具體形象,無不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究赡依ㄒ淮逯械囊c,如果記述到位的話,一卷在手,便起到了“一葉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其歷史價值不可低估。
2 編纂村志的緊迫性
首先是城市進程化的迫切要求。城市進程化引領社會變革,首當其沖的是廣大農村多數村落的整合和消失。有資料記載,當前是我國和平年代消失村莊最快的時期。據《中國統計摘要》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每年減少約10000多個村民委員會。這說明,在中國這個曾以農業文明興盛的廣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30多個行政村在消失。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城郊村、鎮駐地村莊及配套大項目建設的需要的村莊被拆遷,土地被征用。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村莊,被三兩棟高樓所取代。就如我們膠州市來說,為配合膠東國際機場建設,自2015年始至今,膠東街道辦事處二年時間,共三期拆遷轄區27個村莊,且為貨幣化賠付,村民可自主進城購商品房,這些村莊從此消失。村民搬離世代生息的故土,村落里積淀的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人文信息,煙消云散。不即刻搶救這些歷史文化,必然會造成歷史的遺憾。編修村志,全方位記錄村莊狀況及變遷,追溯鄉土事物的由來,是挽救鄉村文明、保留鄉土記憶,為村民建筑精神家園的有效方式。
其次是搶救資料的迫切性。多數村莊檔案建立于20世紀80年代,此前很多寶貴的村史資料只是存在于老年人的記憶和村民的世代口傳之中。清代、民國時期的歷史人文信息基本散失,抗戰時期檔案相當匱乏,而那些抗戰老人都已進入耄耋之年。建國前后的珍貴歷史人文信息亦瀕臨散失。加之隨社會的發展,村人外出定居者越來越多,知曉村情故事的長者越來越少。如果不及時將村內這些存在于流傳和記憶中的史料記錄下來,這些資料很可能失傳,成為村民后代人永遠的遺憾。
3 編纂村志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村莊修志的基礎較差。主要表現在有的鎮村領導班子認識不到位。盛世修志的念頭在許多富裕起來的村莊和較為穩定的村級班子中萌發,但村(居)之間經濟基礎、人文環境差距較大,有的領導認為修志投資大、耗時長、見效慢,沒有把這項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和議事日程上來加以解決。
(二)資料征集難。村志編纂收錄斷限跨度長,從村莊有文字記載,一直寫到2016年,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鄉鎮部門人員流動頻繁,本身缺乏編纂志書的專業知識,難以達到撰寫要求。再就是大多數村莊檔案不全或沒建立檔案,有關資料只能從相關人員記憶、口述中獲得,許多歷史事件沒有準確時間、地點、人物、背景等原始依據,致使志稿資料存有較大的可疑因素,這是鎮村修志中最為困惑的難題。
(三)沒有強有力的編纂班子。主要表現在志書編纂專業性強,沒有合適人選參與其中。盲目抽人,臨時搭配,影響甚大。
(四)存在經費制約。有的村莊集體經濟薄弱,經費得不到保障,部分聘任修志人員的待遇不能有效地保證。文字處理設備、辦公環境以及出版印刷費用等得不到保障。
4 推進村志編纂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村志編纂實際,市(區)史志辦作為統籌部門,應制定規劃,發文修志,做好輿論宣傳,高度關注基層修志工作,推動基層修志多出成果。歸納起來,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宣傳,增強修志意識。當前,各級都以經濟建設為首要任務,修志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還要投入一定的費用和人才,編史修志社會氛圍不濃。因而要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應用地方志,在條件具備時修志。
(二)堅持“四個到位”。領導到位,組建村志編纂領導小組。書記任組長,負責行政領導工作并對修志工作進行規劃部署。修志機構對外掛牌辦公,成立史志編纂委員會;經費到位,大家公認的“四點”經費籌措辦法即村集體自籌一點、鎮(街道)扶持一點、區(市)政府獎勵一點、社會贊助一點是很好的借鑒,但也不要完全局限于此,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辦法籌集修志資金。筆者就接觸過有企業家表示愿意承擔本籍村志編修經費。也可以幾個村莊各出部分資金合編一部社區志(管區志、片區志);隊伍到位,重點選好主編,遴選學術淵博、有組織能力之人掛帥。返聘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建立3人以上修志班子;條件到位,必須有固定辦公場所及必要的文字處理設備、辦公設施等,做好后勤、交通等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廣征博采,占有廣泛豐富的修志資料。資料是村志的基礎,也是其核心,要通過多種方式搜集占有修志資料。
1.廣泛搜集成型的文字資料。如村莊歷年形成的檔案、文獻資料、各類志書(部門志、地名志、專業志)、黨史資料、各種普查統計資料、新聞報道等。
2.資料從群眾中來,利用各家各戶,特別是村里老人保存的各種歷史資料。他們是村里許多大事、要事的見證者、參與者,通過召開座談會、家訪等形式讓老人們把村里的事情講出來。還要大量采集照片等生動直觀的材料,特別是通過新老照片的對比,反映村莊發生的變遷。
3.成稿(資料長編)要到群眾中去。一部村志初步成稿,秉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通過召開座談會、家訪形式盡量讓村民參與討論。這種方式是讓群眾親身參與村志編寫工作的最佳途徑,這樣編寫的村志才能獲得村民認可,才更真實,更具可讀性,才是具有傳承價值的精品佳作。
(四)加強業務指導,主動對接。市(區)地方志工作部門應加強修志業務指導??蛇x派有一定修志經驗的人員或聘請一些專家學者,分別到各鎮(街道)舉辦村志編寫培訓班,專題講解村志的體例、篇目、行文通則、語言規范等內容,并進行現場答疑解惑。
村志編修單位應自覺接受指導,少走彎路。尊重修志規律,積極主動接受指導,多溝通多聯系,多接受史志辦的指導,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自覺地把上級要求貫徹到工作中去,就能夠少走彎路,提高時效。
作者簡介
李進玉(1964-),男,山東省膠州市,現供職單位膠州市檔案局,本科,研究方向: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