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冰
摘 要:農村檔案信息作為農村發展的起點,不僅是實現城鄉共籌發展基礎,也是加快農村建設的必經工作,信息資源共享已經開始成為農村建設新思路。近年來,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近年來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在長期的發展之中,農村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之中也暴漏出很多問題,本文就如何做好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農村檔案資源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村檔案資源建設,實現農村檔案資源社會共享,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是檔案工作的最終目的。
1 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意義
在新農村建設中,廣大農民的最大愿望是求富裕、求穩定、求發展,農村檔案信息共享正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穩定、推動農業發展的民心工程。
(一)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
農村檔案是農民在農村社會經濟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實物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歷史記錄,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變革、創新活動的原始記錄,是農民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歷史反映。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在指導農業生產、廣泛傳播農業信息、推廣農業技術、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農民致富的好幫手。
(二) 維護農民權益、促進社會穩定。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民占大多數,農民問題的核心就是農民的權益問題。做好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不僅僅有利于村務內容的透明化,而且對于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全面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關注鄉村文明、傳承農村文化。
農村檔案客觀記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廣大勞動人民的各項創造,是農民的智慧結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字檔案還是照片檔案都記錄著各個時期農村發展的歷程和成果,反映了一定時期的農村文明,通過對農村文化、禮儀、風俗等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和保存,使農村優秀的傳統習俗和精神文化得以傳承。
(四) 適應時代趨勢,滿足農民需求。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社會信息化深入到了農村,逐步擴大了村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他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這就需要有個平臺能滿足農村信息日益發展的需求,因而如何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2 農村檔案工作現狀
(一)檔案意識淡薄農村檔案室一般沒有專職檔案員,村干部對建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注重平時檔案的收集與管理,甚至有的村認為檔案室可有可無的,檔案只要保存好,在需要用時找到就行,有的雖有檔案室,卻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考核措施,檔案大多是檔案原件和復印件簡單的堆砌和拼湊,起點較低,缺乏創新,多為“初級產品”,只能應付檢查。
(二)信息化要求不高。村級檔案管理基本上只是處于保管狀態,沒有實現檔案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和科學管理,室藏檔案的存檔方式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的紙質材料存檔,缺乏使用現代電子技術等高科技的意識,未形成照片、影像、聲像等資料,使檔案材料單一,多數村沒有專門的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
(三)注重實體管理,忽視開發利用。傳統的農村檔案“重藏輕用”,缺乏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服務三農意識,檔案利用面狹窄,檔案利用率不高,檔案多表現為一種靜態的、封閉的資源,檔案工作出現了一種高積累、低附加值的現象,注重對文件材料的歸檔工作、強調案卷的數量,強調案卷裝訂的美觀,忽視檔案資源開發利用。
3 對加強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研究
(一)加大對農村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力度,整合檔案信息資源。
成功做好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一項重要保障,就是要收集齊全農民在建設農村的各項工作中形成的有價值的文件材料,并進行歸檔管理,開展統計、編研工作,全面建立起覆蓋廣大農民的農村檔案資源體系。注意收集、保存對農民和農村建設有利用價值的檔案,使農業農村檔案有效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二)爭取領導重視和資金支持,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
由于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是一個新領域,工作才剛剛起步,很多人、很多部門還不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必須爭取領導的重視。資金是開展檔案共享工作的物質保障,有了資金才能推動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共享使用,因此要爭取資金投入,建立檔案信息共享專項資金,并爭取上級檔案部門在技術上的支持和指導。
(三)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農村檔案信息共享的途徑。加快構建農村檔案信息共享科學平臺。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計算機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這對農村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檔案部門應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新途徑,改變傳統管理模式,通過計算機輸入、掃描、電子文檔生成等多種方式使檔案信息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同時,還可以進行存儲和檢索以及通過互聯網對檔案信息進行傳輸與共享,大大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方式。
建立民情檔案信息管理系統,把全鎮各村各戶的信息收集起來,以方便決策、推動工作、服務群眾。借助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制作貼近農民生活的節目,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有用的農業政策和各種技術、市場信息,滿足農民的需求,幫助農民解決各種問題。走特色開發之路,開發農村特色檔案。對于經濟特色比較明顯的地區可以建立一些名品檔案,而對于文化特色比較突出的農村,就可以建立名人檔案和名勝古跡檔案等。
(五)合力營造新農村建設檔案信息資源工作的良好環境。
1、針對農村檔案專業人才匱乏、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注重檔案干部人才培養,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檔案規范化管理水平,打造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的基層隊伍。
2、加強宣傳,通過實例提高人們對農村檔案信息共享的認識。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途徑將發生在農民群眾身邊的真實事例進行宣傳,促使村干部和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村檔案在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時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檔案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促進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全面發展。
3、及時為農民提供有效的服務,保護農民的權利和利益。檔案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是能夠快速、及時、準確地為廣大農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類信息,以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和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開設“三農”檔案信息欄目,向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有關農業、林業等方面的檔案信息,這不僅僅在更大的范圍內宣傳了檔案工作,也增強了農民的檔案意識。
(六)正確樹立新的服務觀,注重檔案的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檔案資源,把“死檔案”轉化為“活信息”是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要著力強化服務功能。首先,加大檔案工作方面的投入,配備電腦等必要的設備,提升檔案工作環境,提高查檔、閱檔的效率。其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專兼職檔案工作人員的素質,使他們既懂得檔案法律、法規,又了解鄉土民情,使檔案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再次,建立合理檢索工具,方便群眾查檔,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在服務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民生需求與非民生需求的關系,民生方面的需求可能關系到眼前利益和現實利益,而非民生需求可能關系到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著重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民生需求,牢牢抓住服務民生不動搖,整合各類民生檔案資源,使檔案工作的成果更多體現到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上來。拓寬服務領域,要從“重管理、輕利用”的傳統模式中跳出來,變“封閉型”為“開放型”,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
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成為一種資源已是人們的共識,開發作為社會記憶工具的檔案信息資源,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檔案部門的中心任務。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逐漸成為焦點。本文通過對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現狀、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為實現農村檔案信息共享工作創造條件。農村檔案信息共享是檔案工作的一個全新領域,還處在摸索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供大家參考,但是隨著理論的充實和實踐的發展,我們對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也將會產生新的認識,不斷開拓創新,使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作能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