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要:中國一直以來都有“以海興國”的民族史觀,所以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繁榮與進步、強盛與衰弱的重大戰略問題。實現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歷史跨越,是時代的召喚,也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央企組建企業;海洋戰略聯盟方案;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02
一、企業海洋戰略聯盟組建背景
進入21世紀,海洋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海洋的國家戰略地位空前提高。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90%的貿易都是經過海洋,全球70%的經濟活動都發生在沿海地區,所以以海洋為通道構建中國跨國經濟體系,是海洋開發利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央企海洋戰略聯盟組建方案
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是國家戰略,作為中央企業理應承擔起國家戰略實施的主體責任。
方案擬由某央企牽頭,聯合與海洋業務相關的央企作為發起單位成立中央企業海上戰略聯盟,帶動國家海洋相關領域的建造、裝備、材料、技術、經驗以及新技術企業全面“走出去”,打造“中國建造”、“中國制造”、“中國運營”等品牌。同時在項目開發層面聯盟各成員單位間可以相互依托,同舟共濟,協同作戰,資源互補,化解競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可以有效把握機遇,降低單兵作戰風險。
在逐步穩定的過程中,相關沿海各大港務集團和相關海洋領域企業可以申請加入聯盟,共同為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提供保障支持。
三、中央企海洋戰略聯盟風險識別
1.聯盟的目的不同
聯盟,是20世紀90年代才在企業管理中才被頻繁提及,所以聯盟屬于一種相對新興的企業管理模式。參與戰略聯盟企業對參加聯盟的認識不一定深刻,對戰略聯盟的定位也會不同。常規的理解,加入戰略聯盟,可以借助聯盟中其他企業的優勢,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擴大市場份額,從中得到收獲。但是利益不會永遠最大化,當利益發生了沖突,聯盟就可能岌岌可危。所以參與聯盟的企業很多只能“有福同享”,但是卻無法“有難同當”。
2.聯盟的成員企業文化不相容
雖然同為央企,但是企業文化肯定不盡相同。當彼此的文化差異比較大,不能有效溝通,就容易產生文化摩擦,從而導致行為沖突。當無法協調的時候,有可能導致聯盟分裂。
3.聯盟組織管理不完善
聯盟的成員,在聯盟之外都是獨當一面的央企,均為獨立的經濟實體。這些央企之間無任何行政關系約束,形成聯盟時秉著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把各個獨立的個體融為一個聯盟,就必須要維護彼此之間的關系。當聯盟的任何一方不愿意合作,都會對其他企業產生一定的風險。
4.商業機密泄露風險
雖然成立聯盟,但是在市場的大環境下,聯盟的成員也是同行業競爭的關系,在合作的同時又存在競爭關系,肯定不愿意暴露商業秘密,合作時候存在著保留,比如不提供最新的技術、裝備、市場等。這樣就會使得聯盟名存但是實亡。
5.不可預見性
社會、政治、市場等環境是在不停地變化。即使是國家企業也不會一直不變。比如國資委刮起國企改革風,從公司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央企兼并重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變化等等。隨時時間的推移,戰略環境的改變,其中企業特點不再是其特點,需求不再是需求,聯盟存在的基礎就發生了改變,從而聯盟也具有解體的可能性。
四、企業海洋戰略聯盟風險監控
1.明確聯盟的目的
此次方案中的聯盟的成員都是國家企業,參加央企海洋聯盟是響應國家號召,發揮央企龍頭作用,承擔國家戰略實施責任,帶領國內過剩產能走出去,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國際地位,為落實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實現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歷史跨越的支撐和抓手。
所以參加聯盟的企業首先明確聯盟的目的,是以國家繁榮為首要目的,為落實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戰略部署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然后再以海上絲路建設為契機,加強央企間在港口開拓、海運物流和臨港產業等領域合作,優勢互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相關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產業升級和共贏,提升在國際產業分工的地位。
2.明確聯盟的方式
按照價值鏈的角度,聯盟分為橫向聯盟、縱向聯盟、混合聯盟。所謂橫向聯盟就是各個企業參與同一個活動,比如建立智庫。所謂縱向聯盟產業鏈上下游建立的聯盟,比如設計企業與施工企業聯盟。混合聯盟即兩者兼顧存在。
在籌建央企海洋戰略聯盟中,首先明確參與聯盟的各個企業的性質和優勢。可以采用由淺及深聯盟方式。比如成立初期基于品牌聯盟、供求聯盟、研究開發聯盟與市場共享聯盟組成聯合體,再逐步深入到上下游產業鏈等聯盟。
3.建立完善的企業聯盟機制
建立良好的完善的聯盟機制,是聯盟運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篇風險研究的方案是基于某央企牽頭,聯合與海洋業務相關的央企作為發起單位立海上絲綢之路企業戰略聯盟。這就存在利益如何平衡的關系,建立適應性的組織結構,建立有效的契約與信任的溝通機制,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1)完善的組織結構
該方案中央企業都是經濟、資產等實力雄厚的企業,不存在孰強孰弱,所以聯盟的基礎是平等。 聯盟成立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由參加聯盟的央企組成,下設理事長、常務理事長,首期理事長由牽頭企業派出,其它企業各派出一名常務理事長,理事長由各個單位輪流擔任,兩年一屆。理事長下設聯盟智庫,聯盟智庫成員由各單位委派,初期人員為3-5人,主要為戰略研究專家和技術專家,根據具體工作可進行調整。
組織機構
(2)常態化的溝通機制
建立聯盟的央企間常態溝通機制。以聯盟為載體,各個層級、方向、業務領域等定期召開聯誼及溝通會議,掌握各方動態,發揮基礎設施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優勢,協助相關方開展項目前端策劃工作,為后續經營和建設占得先機,從而實現成員間的合作共贏和持續發展。
(3)組建聯盟智庫
聯盟智庫,是聯盟高端咨詢服務機構,聯盟智庫成員可根據當前各領域存在的問題及需求進行研究,提出方向,制定若干統一的標準體系,促進“聯盟”成員間的融合。并與國家智庫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充分發揮央企的全方位資源優勢。
(4)利用法律規范聯盟中的合同與協議
聯盟本身就包含了合同與協議的意思,為了減少沖突,不管何種條件下簽訂的合同或者協議都要非常重視,能明確的細節一定要明確,不要模糊,堅持用對聯盟各方通過法律進行制約,可以促進企業聯盟道路額度更穩健走。
(5)建立利益協調與約束機制
在聯盟內建立利益協調與約束機制。參與聯盟的企業之間公開進行討論和研究,使各企業能夠充分認識到參與聯盟內的各個企業的利益關注點,并給予尊重和支持。協調成員企業在利益上的分歧和沖突,引導成員企業追求利益的一致性和長遠性。通過在聯盟內建立利益協調與約束機制,引導和規范各成員企業的行為,以保障聯盟的健康持續發展
4.適時退出或者終結聯盟
作為參與聯盟的企業,本身建立企業預警體系,當聯盟的優勢不存在或者存在潛在的風險時,測算企業退出聯盟時所付出的代價,在適時地時候退出聯盟。
參考文獻:
[1]孫曉光,張赫名.海洋戰略視域下的中國海外利益轉型與維護——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心[J].學習與探索,2015.
[2]李忠鵬.企業聯盟[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
[3]劉國鈞,陳紹業.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