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的績效評價效果指標的制定能夠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及實際業績做出客觀的評價,本文從評價效果指標設置的難點問題入手,對如何更好的設置績效評價效果指標進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相應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財政收入與支出;績效評價;效果指標;客觀評價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02
公共支出作為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的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公共財政決策水平。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最早源于西方國家,西方國家通過績效評價這一方式加強公共支出,從而提高政府的整體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對優化政府的管理工作十分有利。在我國,相對完善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是從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步建立起來的,但在最近幾年,我國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激烈,而且現階段沒有科學系統的管理機制能夠迅速有效的解決這一嚴重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積極學習西方成功的有關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相關理論經驗,立足實踐,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加以改造,在我國建立起一套系統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對我國的平穩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效果指標設置的難點分析
關于針對公共支出的績效評價,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投入、過程、產出、效果四個方面,一級、二級、三級三個層次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績效評價中的效果指標具有專業性和個性化的特性,相對于其他方面的指標來說,每個項目的個體差異較大,但是效果指標又是最具說服力,是最關鍵的指標要素。但畢竟在我國真正開始進行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時間還不長,關于如何科學合理的設置績效評價效果指標仍是評價管理中的一個重大難題。
(一)缺乏系統健全的公共支出評價體系
現階段,我國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過于偏向審計部分,其評價的主要內容是看公共支出是否完全符合財務制度的要求,忽視了關于實際支出效益情況的評價。另外,公共支出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主要體現評價范圍僅僅局限在公共財政支出本身的運行方面,關于支出項目投資的外因分析和其影響程度的綜合評價的相關部分嚴重缺失。再有,現有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往往只能設定出一個單一死板的效果指標,但實際上公共支出的實際情況各有不同,真實的現場情況難以第一時間迅速把握,這一特點也是令效果指標難以確定的影響因素之一。
(二)單獨績效評價專職監督機構的缺失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產品的需求量迅速飆升,人民迫切的希望政府能夠為其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和更多更優質的公共產品,政府的財政支出始終持上升態勢。但目前我國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仍存在許多不夠完善、不夠合理之處,原本十分重要的獨立的績效評價監督機構缺失,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導致無效的公共支出大量存在。從西方國家多年的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要想保證公共支出績效評價能夠達到理想效果光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設立一個權力完全獨立的監督機構。但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卻是,不僅監督機構缺失,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權力還分散在各個不同的管理部門,權力的分散就導致評價結果難以得到保證,結果的真實性與可信度都大大降低。權力的過度分散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不同部門間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都各不相同,不僅給效果指標的制定加大了難度,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結果也會與現實產生較大偏差。
(三)目前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還不足
現階段,我國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存在著許多嚴重問題。監督機構缺失、管理機構不清晰、評價程序不科學、評價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問題都是造成目前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過于低下的原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績效評價結果或被作為某一部門的相關資料進行保存;或被當作相關項目驗收檢查時的證明材料;或作為某一部門新項目開始的參考信息。沒有人會針對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報告中所顯現出來的責任歸屬、嚴重問題進行思考,更不會提出相關的改善方案。在這種情況下,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根本不會對相關部門、對應責任人起到任何約束管理作用。績效評價的實質作用得不到發揮,評價工作無法深入進行,評價效果指標制定的合理性自然也就無人在意,評價工作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四)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制度不完善
公共支出績效評價要想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必須利用完善的績效評價管理制度加以約束,但我國現有的相關制度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現有的評價管理制度內容的局限性太強。現有制度僅僅對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描述,對現實中早已解決的實際問題和可以操作的部分進行了簡要的寬泛界定。關于仍未解決的難題以及難以操作的部分根本未予提及,因此當下公共支出績效評價制度的實用性極差,根本起不到應有的約束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監管機構,公共支出的績效評價權力過于分散。各管理主體所運用的評價標準都不盡相同,績效評價制度內容、評價效果指標都隨著管理主體的變化而變化,使制度的約束能力化為泡影。
二、關于如何更好的設置績效評價效果指標的思考
目前,關于如何科學合理的設置績效評價效果指標仍是令政府十分困擾的一個管理難題。我們必須要結合現階段公共支出的真實情況,認真思考績效評價效果指標的科學設置方法。
(一)全面梳理各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與目標
從根本上來說,公共支出項目是為了幫助政府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和提供更優質的公共物品而存在,是為了實現部門的職責,為了完成部門一定時期的目標。因此,為了追求更好的設置政府項目的績效評價效果指標,我們首先必須充分調研溝通,梳理歸納各職能部門的履職績效目標,其次需要根據國家和省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結合部門中期規劃梳理出預算年度的部門目標。部門所有的預算項目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完成部門目標,所以績效評價中的效果指標應該與之呼應。
(二)利用信息化管理體系建立效果指標庫
隨著近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早已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使公共支出績效評價制度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其效用,可以大膽嘗試建立起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首先,充分利用以往年度績效評價的實踐工作成果,提煉相關部門、項目的效果指標,建立項目指標庫。其次,政府可以外聘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來進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運行。信息化的管理系統能夠將人為影響因素降到最低,使績效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大幅增強。第三,政府應適度加強對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宣講力度,使政府工作人員能夠盡快接受新型工作方式,將效果指標庫的建設發展成常規性工作。
(三)不斷完善支出績效評價機構的整體組成結構
為了確保公共支出的最終評價效果,我國必須不斷完善支出績效評價機構的整體組成結構。首先,進一步明確能夠對公共支出績效進行評價的權力主體。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來看,評價主體應該包括人大常委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門、公共政策咨詢機構及與其相關的部分政府部門,自上而下的逐步提高統一管理力度。其次,應該積極鼓勵具有財務、工程、管理等專業的獨立中介機構參與,發揮其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方面的獨特優勢,做出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獲得更具公信力的評價結果。第三,應該充分融合行業專家的力量,由于公共支出評價項目的對象、范圍、類型眾多和繁雜,任何一個評價機構都難以掌握所有行業的特征,所以發揮行業專家的行業優勢就很有必要。可以在項目指標體系建立階段,采用專家集中會審機制,對項目的指標體系,特別是對效果指標的合理性進行審議,以確保設置的效果指標能全面反映、突出重點,并且具有可衡量性。
(四)加強對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建設
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管理制度是相關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保障,只有真正實現了制度的完善,才能幫助政府更好的設置合理的評價效果指標,才能使績效評價有序、高質量的完成。第一,積極推動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立法工作,幫助評價管理部門實現有法可依。我國法律具有極高的權威性,法律系統的構建能夠清除掉績效評價過程中的眾多障礙,可以大大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第二,提高監督意識,構建科學合理的現代監督管理制度體系。通過監督制度的約束,提高關于實際公共支出使用情況的信息透明度。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政府的工作管理,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大普通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好感度,對整個社會的平穩運行都十分有好處。
三、結語
公共支出績效管理是政府進行財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績效評價效果指標又是公共支出績效管理中的核心,因此其對提高政府的財政管理水平有著重大意義。基于我國目前的績效評價管理狀況,政府必須不斷探索效果指標的設立方法,完善績效評價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讓績效評價真正發揮出其自身應有的作用,輔助政府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方應凱,陳應峰.湖北應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監督成效初顯[J].財政監督,2014(2):53.
[2]畢瑞祥,俞清,張德寶.內部控制對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影響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1):42-43.
作者簡介:吳華洋(1985-),男,湖北宜昌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審計部,注冊稅務師、會計師,大學本科學歷,主要從事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稅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