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濤+向倩雯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網絡信息經濟高速發展期,怎樣保持信息技術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呢?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必需和必然的,但是,對于個人信息隱私邊界存在模糊的觸碰和越界。所以網絡數據發展中存在著技術創新和技術監管這對矛盾共同體,本文用博弈論為分析工具,探討二者的相互沖突推進的關系。
關鍵詞:網絡數據;技術;創新;監管;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01
我國正處于信息經濟高速發展期,許多經濟的新工具和技術不斷引入的階段。而網絡數據市場作為互聯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處于在創新和發展監管的新階段。了解并處理好兩者的沖突推進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信息技術創新和監管
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是指在網絡信息經濟中,為適應網絡消費的需求而通過創新技術手段和方法采集數據,推出新的網絡數據技術和算法等。創新技術,可以充分發揮數據整合的特殊功能。網絡信息技術創新的內涵:向互聯網數據市場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或者改進的技術工具或者衍生技術工具;向互聯網數據市場引入一種新的理論、理念或者方法;開拓新的網絡消費者隱私邊界,拓展其數據抓取和獲得新空間。
網絡信息技術監管是指通過立法和管理條例等對網絡企業的數據技術在個人消費者隱私界面上,對消費者的知情權、獲取權、擦除權等方面實施限制,旨在保證消費者網絡隱私的安全和整個互聯網數據技術的穩定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監管的內涵:通過制度或者規章對互聯網數據技術進行外部監控或者內部自控的監督;力求獲得經濟可行的技術,評估和防范技術漏洞和缺陷;更多的應實行一種分級的過程監管。
二、網絡信息技術創新和監管的博弈分析
1.創新博弈的模型中,企業和國家的創新和等待看作要素。國家在信息技術創新中扮演了一個強勢者的角色,網絡數據技術創新所創造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單個企業所產生的效益。
假定每次創新會有固定收益,博弈雙方無論誰創新都會有成本的付出。國家與企業同時進行技術創新,國家收益將高于單個企業的收益,分別扣除成本以后,各有所得。單個企業進行創新,而國家不作為,因為溢出效應雙方均有收益,并只有企業需要付出成本。因為企業的創新,社會將會獲得更多的效益。國家進行創新而企業選擇等待,雙方雖然有收益,表現為企業收益不變。如果都選擇等待,則結果不變都為零。
這組博弈的結果是單個企業跟國家相比顯得相對要弱小很多,在創新博弈中,企業采取最好的辦法即為等待策略。
2.創新和監管模型是動態博弈。國家和企業都面臨兩種選擇即網絡信息技術創新與監管。國家主體和企業主體在A中能夠達成合作性的均衡,企業按照制度安排在設定個人隱私安全界限內進行技術創新,進而達到行業內的自我約束與發展,而通過國家不斷創新的外部環境,推進企業自我發展。在A中,雙方能夠達成一種合作性均衡,卻不穩定。監管加強后,從A轉變到C,政府需采取外部措施,以消除企業所侵犯個人隱私,使得信息經濟健康發展。
相對于A來說,國家從監管中獲得的收益更大,而企業收益急劇下跌。在國家牢牢把控信息數據技術活動時候,企業不滿足于既有利益,它們會轉而進行企業的自我創新,會重新獲得更多的收益。雙方的博弈從C轉變到了D,企業的收益比起在C中有了顯著的增加。另一方面因為很多的企業并不一定會非常在意自我的監管,畢竟自我監管存在一定成本,所以企業在會選擇從自我監管到自我創新的過程。在B中企業會有額外的收益,而國家的收益減少了,所以國家不得不對初始狀態的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必要地監管,該過程國家收益會回升。前述博弈過程,只有在D中才是穩定狀態,無論過程怎么變化,最終要回到狀態D,即為非合作性均衡。行業中的企業都能夠轉變到自我約束邊界的發展,即從D跳躍到A中,此時收益可以比先前的一個循環狀態中的任意收益要高很多,可以看作是A,起點高于前一個博弈過程,這就是動態博弈循環過程。
三、結語
從圖1、圖2的分析中,整個博弈中企業只要選擇技術創新,就能夠一直處在比較好的收益之中,所以企業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技術創新。最終結果在博弈模型中,回到納什均衡的狀態下,企業一般采取的策略是網絡信息技術創新,而國家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涉及個人隱私安全問題進行監控。所以通過這樣的博弈可以看作一個簡化的技術創新與技術監督的博弈過程,即“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循環。由此推動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俞林,康燦華,王龍.互聯網金融監管博弈研究:以P2P網貸模式為例[J].南開經濟研究,2015(5).
[2]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七版[M].蕭琛,主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3]全賢唐,張健.經濟博弈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1.
作者簡介:鐘 濤(1981-),男,四川成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研究。
向倩文(1983-),女,四川成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大數據運用中個人隱私問題的研究》(項目編號:16SB032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