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現狀并指出存在的問題,接著介紹了有代表性的國家企業年金制度,最后結合國外經驗對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養老保險;企業;企業年金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現狀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起步較晚,目前處于探索階段,發展還不完善,與其他發達國家企業年金制度相比還存在許多缺點和問題:
(一)企業年金繳費水平低,資金來源有限
我國實行的企業年金由管理者和企業員工共同繳納,我國私有化企業較多,企業主對企業年金不重視現象比較普遍,員工對此項制度的認識程度也存在不足,有些企業選擇性建立甚至不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再加上企業年金的資金積累僅僅是通過企業和員工個人兩方面來進行繳費,資金來源渠道十分有限。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企業年金的繳費水平過低,資金不足的問題阻礙著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正常運行。
(二)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資金投資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制度覆蓋范圍較小,缺少“因地制宜”的政策。尤其是個人賬戶管理的這一部分更為混亂,比如,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個人賬戶,但并沒有將賬戶內的資金投資運營或將資金當做企業資金來使用等等。另外,現階段我國的企業年金投資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存入銀行和少量用于購買債券,過于固定的投資方式制約了企業年金的投資效益,總體來說,投資運營缺乏彈性和活力。
(三)缺乏合理的監管機制,法律法規政策不健全
企業年金的建立、運營與管理需要統一的平臺,目前我國金融市場普遍實行分業經營和監管的制度,多頭監管造成監管混亂,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監管機制的不合理造成惡性連鎖反應。此外,雖然我國關于企業年金的相關法律政策一直在出臺,但是細節化法律法規政策比較少,比如,對企業與個人的投資比例缺乏限制,對投資管理人規定不明確,對合同風險問題缺乏明確的規定等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企業年金的有效發展。
二、國外企業年金先進經驗借鑒
國外發達國家企業年金制度建立較早,由于政府的重視和統一管理以及民眾意識的提高,該項制度逐漸完善,其中,美國和日本兩國的經驗值得借鑒研究。
(一)美國401K計劃
即美國的企業年金制度,是較為成功的典范,值得我國借鑒之處有:第一,政府在稅收制度上給與大力支持,這樣就減輕了企業和個人的繳費負擔。第二,企業員工可以對繳費金額進行調整,也有權終止繳費,也可以隨工作在企業間轉移調動。第三,由于管理制度統一規范,美國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企業年金,企業年金也反過來促進企業的發展。所以美國的企業年金制度正在迅速蓬勃地發展,成為美國企業中一項重要的制度。
(二)日本企業年金制度
日本老年人口眾多,科學合理的企業年金制度的建立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措施,日本的企業年金制度自建立以來正在逐步優化和完善。首先,政府對企業年金未來的最高負擔進行估算,根據估算值調整設定整個期間的支付水平。其次,針對高齡老人、女性、殘疾人等不同人群設置不同的企業年金政策,細化為每個群體特有的企業年金制度。還有,日本厚生年金的建立比較符合社會現實,也就是根據職工收入來確定繳費的比例,厚生年金與職工收入成正比,有利于社會公平。
三、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企業年金繳費水平,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充足的資金是一項制度順利運行的基礎和保障。首先,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要讓企業管理者認識到企業年金的建立是打造良好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還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讓企業管理者主動地建立企業年金并積極繳費同時讓員工意識到繳納企業年金的重要性,鼓勵或要求員工參與繳費。其次,借鑒美國經驗,我國政府應該對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加大稅收支持力度或直接進行財政補貼,減少企業和員工的繳費比例,使其愿意繳費,最終提高企業年金積累水平。
(二)規范企業年金管理制度,優化資金投資方式
首先,要建立規范、合理的企業年金管理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年金制度亦是如此,對個人賬戶建立的時間、個人與企業的繳費比例、基金投資運營方式、資金收益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明確的要求,做到小范圍的針對性規定。另外,借鑒日本經驗,要針對不同人群建立有不同的企業年金制度,年金政策要靈活多變。其次,發展多種投資方式,在做好原有資金運營的同時,將投資重點逐漸轉向高收益和高風險的證券市場,其中,可以嘗試將企業債券作為重點投資,發展多元化的投資方式。
(三)建立統一的監管機制,完善法律法規政策
針對企業年金的監管問題,政府要大力整頓年金監管體系,建立統一有效的監管制度,其中,特別加強企業年金運營監管,保障資金的正常運營,保護員工的利益和收益,還要促進各監管部門的協調與合作,明確各方職責,爭取做到分工科學合理,既不重疊也不留白。此外,還要繼續出臺和細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從企業年金的建立、運行、監管到支出等各個方面都要有明確的規定,讓各個環節都有清楚的法律可依,爭取建立完善的企業年金法律制度體系。
企業年金的建立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能促進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分配更加合理,也是完善我國養老體系的重要舉措。雖然我國企業年金制度還不完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對企業年金重視程度的提高,再加上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嬌.淺議我國企業年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赤子:中上旬,2014(16).
[2]高寶森,陳軍清,高寶華.日本企業年金制度構建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湖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3]王慧靈.企業年金制度的構建對我國社會的影響[J].江蘇職業技術學院,2013,12(3):101-103.
[4]陳久立.淺析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現狀與前景,商場現代化,2012,24.
[5]王新強.當前我國企業年金制度落實中存在的問題[J].武漢信息學院,2011,11(19):103-104.
作者簡介:張玉帥(1992-),男,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