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增強政府財力,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公益事業、科技創新、中小企業扶持等領域的資金投入能力,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快速膨脹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如融資平臺債務增長過快、債務負擔過重、資產不優效益不佳、融資能力有限、運營效率低下、治理結構不完善等現象。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加強管理、避免其風險擴散,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關鍵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管理;規范治理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近年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有效募集資金、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快速膨脹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挑戰。第一個問題就是融資平臺債務增長過快、債務負擔過重。第二個問題就是運作不規范。因此,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治理,已刻不容緩。
一、對地方融資平臺及其風險的研究
蔡國華(2007)等認為財權與事權不匹配是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資平臺的主要原因;部分學者認為中央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資金配套支持,是投融資平臺大量舉債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運營項目中,一些經營性投資建設項目應當選擇更適合其特點的資產證券化投融資方式。巴曙松(2009)指出過度負債使地方投融資平臺風險的多元化風險加大,應當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進行規范化、市場化和透明化管理;李俠(2011)指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運作方法、運營模式、融資手段容易導致過度負債,并提出了規范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建議。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產生和現狀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不完善的產物。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在財權和事權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地方政府面臨著一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卻因為地方稅收收入不能夠滿足經濟快速增長而帶來的公共支出的巨大需求的矛盾。同時,我國《預算法》規定不允許地方財政列赤字和發行債券,基于這些壓力,地方政府為解決發展經濟的資金缺口,紛紛通過成立融資平臺式的公司,變相舉債,以籌措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為維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國家提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除了中央財政投入外,還有近2萬億的資金由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臺從銀行貸款獲取,直接導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快速增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經濟建設的主要融資工具,在增強地方政府財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和拉動內需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的現狀分析
1.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實質上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它的增加會導致政府的信用風險加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地方政府為了緩解發展經濟帶來的財政壓力而設立的,其融資的基礎是以政府信用和土地出讓收益權質押擔保。因此,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本質上就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而由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將政府信用和商業信用相結合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一旦出現財務風險,就很容易引起政府的信用危機。
2.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會引起虛擬經濟風險加大,對銀行信貸政策和實體經濟造成沖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基本來自于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現階段,由于非金融類公司大量進入金融類業務,以瓜分金融業豐厚的利潤,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也隨之加入,造成了實體經濟得不到發展所需的資金,從而一再萎縮。而商業銀行由于政府信用和融資平臺參與虛擬經濟利潤的刺激,會相應的調整信貸政策,將大量資金投入參與金融業項目的融資平臺,這也惡化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境。
3.推高城市住房價格,不利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貫徹。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大多數是由政府以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和土地本級收入合計進行擔保的貸款,因此,土地價格和土地收入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正常運轉尤為重要,政府為了提高土地財政的收入,不斷提高土地出讓價格,從而造成城市住房的成本和價格被不斷提高,進而使中央關于房地產進行調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產生的原因
1.設立不規范,管理制度落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設立,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其管理者大都由地方政府指定,有的甚至直接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兼任。管理者對現代企業制度不了解、不利用,使融資平臺的運行長期處于混亂狀態。極容易造成資產不優、融資能力和運營效率低下、治理結構不科學等現象,客觀上加大了融資平臺的風險。
2.運行機制落后,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由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基本上來自由政府利用信用或土地出讓權擔保,在政府干預下,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對相關財務信息和經營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不真實。商業銀行以及投資者只能依據這些不真實、不完整的信息對融資平臺進行評估,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形成巨大的財務風險。
五、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防范及治理
1.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強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主要是由于地方財政收入不能滿足地方政府快速發展經濟的需要而設立的,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從根本上來說,在于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渠道及收入能力,從這個方面看,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亟待進行。
2.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源頭,大都集中在資金不足的問題上,因此,增加資金來源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地方政府藥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現階段,在PPP項目資本化成為現實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利用PPP的融資模式,利用民間資金,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劉慧婷.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看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的轉化[J].經濟學家,2013(4).
[2]祁永忠,欒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及其治理[J].理論探索,2012(2).
作者簡介:任傳普(1976-),男,漢族,河南鞏義人,河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財務管理、財務投資、政府財務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2016B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