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佳雨
摘要:尋租行為是個人或企業為了獲得或維持自身的壟斷地位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不但不會形成社會剩余,反而會造成社會資源配置的扭曲。本文首先總結了尋租行為的原因,然后主要分析了尋租行為對社會資源配置所帶來的不公平,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尋租行為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尋租行為的發生。
關鍵詞:尋租行為;政府;企業;社會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尋租行為通常存在于政府的特許權、政府購買以及關稅與進出口配額中,其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企業和個人為了獲得某個競爭性項目、某種稀缺資源或者某些特許權而尋找和利用各種關系去向政府官員行賄,政府官員利用職權牟取個人利益;行政部門為了得到某種經濟利益在財政支出上做文章等等,歸根結底是因為人的欲望太強、利己之心太重。另一方面,環境的影響也是尋租行為不斷產生的原因之一,尋租行為的過程往往要通過一層一層的關系,期間會通涉及許多人,關系交錯使得尋租行為的擴展更加廣泛。
尋租行為作為一種非生產性活動,對于尋租者而言效率大大提高,他們通過關系的疏通與打理就能夠得到某個項目或者特許權,它們將帶來的未來收益會遠遠多于尋租者所付出的尋租成本。然而對于社會而言,尋租行為帶來了許多危害社會的經濟后果。
一、尋租成本的耗費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尋租行為本就是沒有進行生產活動的,當然也不會產生社會財富,但是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尋租者往往需要進行一系列獲取信息、打通關系、掩人耳目等行為,這些都需要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同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用這一系列的資源去進行投資或生產活動,就會帶來一定的社會財富和經濟利潤,我們稱之為機會成本。
尋租行為耗費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卻沒有創造社會福利,從根本上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一項經濟利益將同時吸引多個尋租者,他們都將耗費成本去尋求自身利益,甚至會相互競爭,所花費的交易成本就會因為競爭而不斷增加,同時機會成本也將上升,然而最后成功達到目的的尋租者只有其中的一個,但卻累積出了大量的成本耗費。由此可見,尋租本質上不僅不增加社會財富,反而由于尋租成本的增加而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二、尋租行為導致財務信息失真損害公眾利益
在尋租行為中,企業或政府致力于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們為了使賬面價值最大化,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和利益,往往忽略了信息的質量。而投資者將錯誤地跟著這些質量低下的財務信息進行投資或資金配置,還有可能會帶動更多的人去進行投資,便損害了公眾的利益。
比如,一個企業或許會抓住會計準則上的某些空隙通過會計記賬上的技巧,來隱藏公司的實際狀況。在公布財務信息時,會進行尋租行為,這就導致了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低下而他人卻毫不知情的情況,帶來的損失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而有些政府部門為了本地區的局部利益,往往需要依靠當地的某些上市公司的業績與形象,從而對這些企業的財務信息隱藏行為放松監督視而不見,這種尋租行為同樣導致了財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真實,進而有可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同時,某些審計單位,會為了自身獲利而與被審單位達成某種協議,聯合起來對真實的企業價值進行隱瞞。這些尋租行為都將導致財務信息失真,投資者利益受損。
三、尋租行為影響政府行為導致官員腐敗
一方面,尋租者進行游說要花費時間與精力以及為疏通層層關系要支出禮品與金錢,下層官員為打通上層關系同樣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支出禮品和金錢。尋租行為可能會牽涉到政府部門中的一部分人,容易使這種不正之風蔓延,導致部分官員層層包庇,腐敗現象愈演愈烈。對于尋租者和腐敗者來說,他們得到的利益或許遠遠超過了所支出的成本,但是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就只有對社會公眾的損害而沒有任何的社會利益。
另一方面,政府的權利尋租也將直接對國家利益造成不利影響。權利尋租是指政府人員用手中所握有的行政權利作為籌碼,向企業或個人出租權利,索取高額回扣,獲取暴利。
在現代生活中,以權謀私的例子并不少見。小到親戚朋友的招工就業,安排學校,出國便利,戶籍更改等方面,大到進出口配額,減免賦稅,項目審批,土地包租等領域,權力尋租行為不僅僅是行政官員以公謀私侵害公共利益的道德敗壞,而且對國家經濟利益和社會資源公平分配造成了損害,造成了政府官員之間爭權奪利,企業與政府之間不正之風蔓延,讓居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四、尋租行為降低社會配置效率
由于尋租行為的存在,難免會出現有能力而沒有“門路”的一些企業得不到承接某個項目的機會。比如,某行政領導通過自己的行政權力避免市場競爭,而將某項獲益商業項目給與能給自己回扣或利益的人,這就直接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企業發展的不公平。
尋租行為借助特權方式,將市場競爭以及市場調節手段弱化,還有可能導致不適合的人員經營某些項目,而更適合的人員失去經營機會,這難免會使項目資源的最大效率無法發揮,甚至有可能會使原本他人可以做好的項目在尋租者手上實施得一塌糊涂,導致資源浪費,極大地降低了社會配置效率。
總的來說,一項經濟決策就有可能會引發多重的尋租關系。在各種形式的政府管制普遍存在的市場機制下,企業為了爭奪某個商業機會就有可能會進行尋租行為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與此同時這項商業機會的決策者之間權利的爭奪也許會引發另一層尋租關系;接著又會存在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尋租關系的交叉,牽扯方可能會越來越多。尋租是政府腐敗的目的,腐敗是尋租的過程。尋租行為對社會資源配置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是相互關聯的,一旦尋租行為目的達成,就是社會資源配置不公平的現象,也會導致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難以實現,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我國現代社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尋租行為,為了避免社會資源配置的持續不公以及社會資源配置的大量浪費,應該加快建設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立法,建立完善的法治機制。同時,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強、權力監督機制的完善,從而尋租成本大幅提升,便有可能大大改善尋租現象。
參考文獻:
[1]尋租-問財財經百科http://www.iwencai.com/yike/detail/auid/40894ca18409892d.
[2]嚴歡.尋租的成本分析[D].吉林大學.2010(4).
[3]楊杭靜.行政權力尋租治理對中小企業經營成本的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9).
[4]曹相東.淺談尋租行為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