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在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在主體性質上與一般企業有所差別,但是國有企業同樣會面臨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風險。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不斷變化,國有企業的發展環境也在不斷改變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風險,國有企業沒有將財務監督與風險管理有效地聯系起來。國有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財務監督和風險管控的研究工作,能夠更好地控制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監督;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背景分析
風險在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而風險會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如何管理和控制風險是企業需要關注的問題。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風險的了解和重視都相對不足,只是對風險管控進行理論上的強調。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工作沒有體現出對風險的管控作用,企業為了長期健康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將財務監督與風險管控聯系起來。
二、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方面的不足
(一)財務監督制度不夠全面
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制度較長時間內不會進行更新工作,所以在制度上還沒有體現出對各類風險的管控作用。現在的財務監督制度只能保證國有企業對現階段的財務工作進行相應的監督,但是相關制度沒有重視風險的產生和管控工作。同時財務監督制度的內容不夠具體,主要是強調監督的重要性以及大致的工作規范,但是缺乏具體的監督措施來控制風險的產生。國有企業處于較快的發展狀態下,財務監督制度卻沒有隨著企業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更新,所以制度的內容也存在不適用于企業現階段運營的問題,更容易導致風險的產生以及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二)財務監督技術含量不高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時需要使用具體的監督方法,這樣才能更為準確地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對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處理。但是現在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時的工作模式和具體的方法都存在過于簡單的問題,企業按照傳統的監督方法很難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信息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處理。企業的財務監督還停留在主要依靠財務管理人員的階段,企業領導人員對最新財務監督方法了解不足所以無法主導相關方法進行更新。國有企業的技術含量不高還與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有關系,企業沒有進行長久的考評工作來確定管理人員的工作狀態以及根據考評結果進行培養工作,所以企業的財務監督長期沒有得到技術提升。
(三)財務監督結果利用不佳
國有企業進行財務監督是為了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并盡可能地實現風險的管控,這需要企業在合理進行財務監督之后對相關結果進行深層次的利用。國有企業雖然在積極進行財務監督,但在信息披露報告中對企業運營存在的問題沒有結合企業的具體工作進行相應的分析工作,只是對企業該階段的運營狀況進行概述。國有企業對財務監督結果的綜合分析能力還不足,沒有結合企業下一階段的發展工作來進行風險的預判工作,普遍沒有根據結果進行明確的運營環節優化工作,所以企業在面對風險時會因為自身運營存在問題而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三、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完善措施
(一)加強財務監督制度的建設工作
國有企業要想通過財務監督來實現風險的管控工作,需要從財務監督制度的完善來實現該目標。由于國有企業大多數都存在財務監督制度制定時間過于久遠,所以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工作和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來進行財務監督制度的完善。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制度建設的時候需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將財務監督工作與企業的日常經營和未來發展聯系起來,制度需要重點覆蓋企業容易產生風險的工作環節,同時需要改變過去制度內容過去空洞的問題,在財務監督進行的過程中更多地需要考慮實施的措施以及如何應對各類風險,使企業有具體的標準來指導風險管控工作的進行。企業的財務監督制度還需要隨著企業的發展進行不斷地完善,確保財務監督工作能夠符合企業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同時有效地控制風險。
(二)提高財務監督實施的科學性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的時候需要注重實施過程的科學性,不僅需要通過財務監督進行風險的控制還需要減少因為財務監督自身引起的相關風險。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信息的總結時需要考慮到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同時還需要改進信息核算的方法。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財務監督涉及到的工作環節和工作信息都在逐年遞增,這需要企業利用現階段較為成熟的信息化技術來進行財務監督升級工作,通過相應設備的幫助管理人員進行多時期的運營信息綜合分析,同時結合企業所處的發展環境來判斷企業運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工作。企業同樣需要強化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風險意識,能夠通過充分的分析工作進行風險的判斷,幫助企業進行更有效的風險預警工作。
(三)加強財務監督結果的利用
國有企業只有在充分利用財務監督結果的基礎上才能對相應的風險進行管控,因此企業需要思考如何進行財務監督結果的綜合利用。國有企業開展財務監督時不僅需要進行信息核查和披露工作,還需要進行信息的綜合分析和比較工作,使企業能夠較為準確地掌握企業運營狀態的變化。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后需要應用到企業具體的工作環節,通過例如內部控制的管理工作進行有管理工作的完善。在進行財務監督結果應用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有風險意識,規范財務監督工作的實施并且根據企業的各個時期所遭遇的風險來進行風險管控工作,檢查企業現階段存在的運營風險以及后續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使企業能夠隨著國家整體的發展變化來進行更有目的性的財務監督工作并推動風險管控工作更有效地進行。
四、結語
財務監督是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時需要進行的一項工作,也是國有企業對自身運營工作進行綜合檢查的必要手段。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對發展中存在的各類風險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企業的財務監督對風險管控的作用相對較小。為了保證國有企業能夠應對各類大小風險,企業需要提升財務監督的實施方法以及與風險管控的聯系,通過財務監督來推動企業進行更好的風險預警和應對工作。
參考文獻:
[1]周悅.淺議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監督與風險管理[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1(2).
[2]劉征.試論國有企業財務監管存在的弊端和風險[J].時代金融,2015(30).
[3]張瑞珍.試論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15(1).
作者簡介:常德智(1983-),男,漢族,大同煤礦集團挖金灣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科科長,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