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嘯
摘要:本文概述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內涵及地位,分析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主要要求,思考落實推進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審計監督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內涵及地位
國有資本審計監督是將具有資本效益潛質同時委托給特定經營人士按照企業管理原則運營的全民所有資產和資金作為審計的對象,對資本開展的審計工作。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成熟,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進入快車道,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提速,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審計并存的審計監督態勢取代了國有企業內審的單一形態,而且國有資本審計已逐步占據重要地位。按照國有資本審計的本質屬性,國有企業審計廣義上歸屬于國有資本審計工作的范疇。基于以上的概念和定位,國有資本審計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
其一,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資本占資本總額50%以上的企業以及國有資本占比不足50%,但國有資產投資主體實質上擁有控制權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即過去所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主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是國有資本審計的重要內容,甚至是主導內容。
其二,近年來地方政府構建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隨著規模和體量的提升,公司資本運營理念強化,該類審計業務在國有資本審計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成為國有資本審計工作重要組成。
其三,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是憲法和審計法等法律法規賦予國家審計機關的法定職責,雖然國家審計在國有資本審計項目開展所占比例不高,但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和法律保障,決定其在國有資本審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其四,社會審計參與的國有資本審計,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資本市場監管要求,會計報表等信息必須經過獨立的中介機構審計;二是國有企業內審部門和審計機關需要借助社會審計組織專業優勢和行業經驗,聘請其在國有資本審計中提供相關服務咨詢;三是國有企業內審部門和審計機關為解決審計任務與審計資源之間的矛盾,必須將部分國有資本審計業務外部,委托給社會審計組織實施。但從總體上看,社會審計組織仍屬于國有資本審計的輔助力量。
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基本要求
(一)監督全覆蓋
隨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續深入,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理念的日趨成熟,面對國有資本分布碎片化的態勢,審計部門必須落實黨和國家對國有資本審計全覆蓋的要求,確保分散在多元投資方向、各層級企業中的所有國有資本均納入國有資本審計工作范疇,避免出現審計工作死角和真空地帶,這是國有資本審計基礎性且非常關鍵的要求。
(二)拓寬審計范圍
審計部門開展國有資本審計,應在兼顧舞弊錯漏等基礎性風險識別和管控的基礎上,提高對資本預算、投融資決策、投資項目后評價等企業經營管理重要事項的關注度,監督和促進國有企業提高資本運營效益,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協同審計資源
隨著國有資本離散程度加劇,國有資本審計工作難度加大,國有企業內審部門等單一主體已無法獨立高質量地完成國有資本審計工作,只有由第一部分所言及的多方審計主體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在審計項目安排、審計重點選擇、審計資源配置等方面高效融合和對接,才能形成系統性推進態勢,保證審計目標達成。
(四)構建管理閉環
為了有效維護國有資本安全,審計部門需要從事后追責轉到事前預防,探索事前預警、事中管控、事后監督的閉環,甚至全流程跟蹤審計,充分發揮審計的預防、控制和監督職能,前移風險管理端口,將風險應對、監控有效銜接,通過全流程審計介入,為國有資本運營保駕護航。
三、落實推進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建議
(一)打造保障系統
國有資本巨大的體量、眾多的運營主體以和快速變化的經營風險,決定國有資本審計監督需要著眼全局系統性推進。從實務層面看,應該圍繞國有資本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審計規范系統、組織系統、執行系統、評改系統、支撐系統、外部監督系統和不同審計主體的工作協同系統等七個主要子系統,以體系化的架構為國有資本審計工作開展提供保障。
(二)創新工作機制
除了踐行《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審計監督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審計結果報告和公告體制外,審計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例如可參考借鑒司法系統邀請社區民眾旁聽審判現場的工作方法,選擇和邀請與審計對象沒有利益關系在專業管理領域有一定經驗的社會人士,以外部審計員身份跟蹤審計流程,加強外部監督。
(三)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要實現較高層次的審計目標,國有資本審計重點應側重對資本運營直接相關重大經濟事項審計和經營效益評價,可考慮借鑒國際資本市場和成熟市場的相關經驗,圍繞企業經濟增加值等國有企業核心考核指標,全面考慮不同行業、不同生命周期投資運營主體經營績效的差異,構建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審計評價。
(四)借力大數據技術
面對國有資本龐大的經營體量和復雜的經營環境,國有資本審計要實現審計全覆蓋,提高審計時效性和審計成果層次,充分發揮審計預警功能在現狀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障礙,或者說審計目標達成存在可行性難題,而大數據技術及相關數字化審計技術的利用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所在。推進國有資本審計應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強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審計人員運用信息技術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支撐審計項目目標的實現。具體工作思路包括在全國范圍內探索構建國有資本運營的數據綜合利用平臺,發揮大數據預警和分析功能;按照《審計監督若干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大數據審計工作機制;借鑒預算執行跟蹤管理的方法,建立國有資本運營動態監控機制等。
參考文獻:
[1]胡巍.深化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幾點思考[N].中國審計報,2017-01-25(006).
[2]葉陳云,楊克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內部審計規制體系構建研究[J].審計研究,2015(6):100-107.
[3]如月.深化國企國資審計監督 為國企健康發展保駕護航[N].財會信報,2017-04-10(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