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奕
摘要:電子銀行突破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局限性,成為了現代生活不可缺失的工具,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銀行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高風險的行業,電子銀行作為銀行下的一個分支,在不斷進步為我們提供高效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威脅,存在一些監管的問題。所以,在這個競爭激烈,不斷有新興產業產生的社會,電子銀行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生存和發展,如何做好風險控制和管理是我國電子銀行發展方面的難題之一。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電子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現代銀行屬于信息密集型行業,在這個信息發達的大數據時代,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激烈,九十年代末期,商業銀行看準時機,推出來電子銀行服務,經過了二三十年不斷的探索和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這個金融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的時代中,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開始轉變發展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樣,個人風格的業務。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電子業務的客戶數量越來越多,電子銀行相關的風險管理問題備受關注。
一、電子銀行的概述
(一)電子銀行的概念
2006年3月,《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將電子銀行業務定義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信通道或開放的公眾網絡以及專用網絡,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
(二)電子銀行業務的特點
1.高度數字化。高度數字化是電子銀行業務在大數據時代最與眾不同的特征,同樣也是電子銀行業務與傳統銀行業務最基礎最本質的不一樣。電子銀行業務通過借助計算機的終端和互聯網的結合,以開放的網絡作為數據傳輸的基礎,減少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人工費用,極大地減少了銀行的成本。
2.靈活度高。由于電子銀行業務上一個特征高度數字化,所以電子銀行業務基本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在全球范圍內,只要在互聯網的覆蓋下,客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可以選擇多種形式的服務方式。
3.平均成本降低。電子銀行的信息化系統的成本雖然很高,但是承載范圍內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幾乎沒有,所以這就導致了電子銀行業務的平均成本會隨著業務量的增加不斷的減少。
二、風險類別
金融市場中銀行經營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有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利率風險(interest risk)、信用風險(credit risk)和市場風險(market risk)。除此之外,還有金融市場特有的風險,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SBC)的有關規定認為電子銀行業務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有操作風險、信譽風險、法律風險和信息技術風險。
(一)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的操作風險主要出現在商業銀行自身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和客戶是否在使用電子銀行業務是對風險防御解決掌控的把握程度。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
1.安全性風險。互聯網黑客可通過病毒、內部員工利用自身的便利如訪問權限,造成客戶的信息盜取、更改、偽造,還可提取客戶的存款,讓銀行承受巨大的損失。
2.系統設計和維護的風險。指的是電子銀行自身能力不夠,其研發使用的系統存在大量漏洞,導致風險系數增加。
3.客戶使用不當的風險。客戶因操作不當可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盜取客戶的資料。或者因為知道客戶資料然后通過某些手段取走資金,讓客戶和銀行蒙受意想不到的意外損失。
(二)信譽風險
信譽風險指的是當客戶在辦理不同的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時,因為提示不夠明確,操作太復雜等多種原因,不能滿足客戶要求,最后讓客戶甚至公眾對銀行產生不好的的看法,甚至是對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產生不相信,最后不選擇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從而可能讓銀行遭受產生不同的損失的風險。
(三)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指的是關于電子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或者在某些方面規定不夠明確,當電子銀行業務交易發生糾紛時,可能導致當事人無法確定的分清自己的責任,或者交易無效。另一方面則指銀行本身未能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行業規章制度最終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風險。
(四)信息技術風險
信息技術分險則是指因為自然或人為原因、技術的不成熟以及監管力度不夠導致在信息技術在電子銀行業務實踐的時候給銀行造成損失的風險。
三、如何管理風險
有效識別風險后,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改善和提高商業銀行電子業務風險預防、控制、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能力。
(一)加強內部風險控制
電子銀行業務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針對它的特點去建立一套完整并且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從而防止一些潛在的風險威脅,使商業銀行電子業務順利的進行。開始,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應該建立統一規范的部門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然后,明確規定每個部門和每個員工的職責,提高整個業務的效率,降低銜接處的風險;最后,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獎懲制度,從內部提高電子銀行業務整體的安全性,降低風險。
(二)增加法律規范
電子銀行業務的正確發展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管,健全的法律法規可以約束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不斷完善和改進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對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地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三)加強信息披露和客戶風險意識培養
商業銀行應拓展信息披露渠道比如手機銀行客戶端、微信等,從而能夠保證客戶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及時的知道銀行近期的各種訊息和重要通知,避免因為信息不能及時通知給顧客而給顧客或銀行帶來風險損失。此外,通過各種披露渠道可對客戶或者潛在客戶進行安全意識培養,提高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從而有效的提高避免風險的效率,減少風險對客戶和銀行的損失。
(四)加強操作的監控管理
監控管理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部分,在事前依據制定好的安全操作規范,嚴格控制操作權限和審批權限,對職權外的操作需提交申請,審批通過后才能進行操作。在事中通過設置攝像頭和錄音系統等記錄交易過程,利用程序監控操作內容并記錄操作日志。在事后由更高級別的業務人員對其操作內容進行復核審查。通過操作監管努力保證交易的正確性、完整性、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工商銀行教育部與電子銀行部.工商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培訓教材:第二版.2011.
[2] BSBC.Risk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March,1998.
[3]中國銀聯.電子銀行業務的現狀、趨勢及發展規劃.2010.
[4]中國電子銀行網.2013年電子銀行調查報告.2014.
[5]周巧男,王一珂.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