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水運市場發展繁榮,船舶增加較快,防止船舶水域污染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也迫切期待,船檢機構應加強船舶防止水域污染檢驗工作。本文就防止船舶水污染有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船舶;防止;污染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防止船舶水污染概述
1983年10月2日,《經1978年議定書修訂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生效,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和400總噸及以上的非油船,必須配備油類記錄簿。
《73/78防污公約》附則I的1991年修正案規定,對于1993年4月4日以前建造的現有船,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和400總噸以上的非油船應有有效的《船上油污應急計劃》。
交通部于2006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要求船舶垃圾必須由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第1篇第8章及第7篇第5章規定,凡400總噸及以上船舶需加裝油水分離器和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處理設備。
二、防止船舶水污染存在的問題
1.船舶安裝防止水污染設備不積極 ,船舶即使安裝了相關設備,船員不會使用,缺乏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
2.配套設施跟不上,船舶安裝相關設備后,港口、碼頭缺少接收設備,船舶不能及時向岸上排放油污和垃圾等污染物。
3.船員的水域防污染意識不強,亟待提高。
4.船舶安裝相關設備使用價值不高,收效甚微。
5.國家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防治工作滯后和被動。
三、防止船舶水污染應采取的相關措施
1.各級領導和管理機構要高度重視船舶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防止船舶水域污染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2.認真履職,做好相關工作。
(1)核發《船舶垃圾管理計劃》和《船舶垃圾記錄簿》。針對不同種類船舶核發相關文書文本及告示牌,按要求規范填寫和標示,并圍繞檢查內容、要點、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提高防污監管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加大防污染檢查力度,將查處船舶非法排污作為船舶防污染專項檢查的重點,提高執法震懾力,有效遏制船舶水上非法排污問題。
(2)核發船舶油類記錄簿。針對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和400總噸及以上的非油船,核發船舶油類記錄簿。
(3)核發船上油污應急計劃。船舶應當編制《船上油污應急計劃》,交由主管機關核發。
(4)安裝相關設備。船舶應安裝油水分離裝置、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等設備,船檢機構應執行嚴格的船用產品檢驗,否則,不予檢驗發證。結合船舶營運檢驗,對不符合防污要求的船舶堅決不發證。一是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進行控制。按照《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要求控制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對400總噸以上船舶要求安裝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嚴禁船舶生活污水直接向水域排放,對相關設備進行嚴格的檢驗,經校驗不達標排放不予檢驗發證。二是對船舶污油排放進行控制,按照《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要求,在執行檢驗過程中,要求船舶安裝油水分離裝置,在船上設置污油柜,以便儲存污油到港接收。船舶排放的處理水含油量不超過15ppm,嚴禁將污油水直接排往舷外。三是對船舶垃圾排放進行控制。所有船舶設置垃圾儲存柜,船舶生活垃圾儲存在垃圾收集裝置中,定期由船/岸有關部門予以接收。
(5)按照船舶防污染要求,積極推進對單殼化學品船、單殼油船的改建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單殼化學品船和600載重噸以上的單殼油船,按規定進行拆解或改造后給予政府補貼。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的改建,必須滿足現有規范要求,由設計公司制定船舶改建方案并設計圖紙,然后由相關部門進行評估、檢驗后方可改建。一是提前宣傳引導。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船企完成單殼危險品船雙殼改造工作。二是增加技術保障。前期改裝設計階段進行技術指導,嚴格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審圖階段嚴格把關,確保改造船舶符合當前法規、規范要求。三是加強改裝檢驗。通過現場驗船師改裝檢驗,加強現場把關,將改裝落到實處,然后按照規定對改造船舶進行資金補貼。做好危險品船單殼改造雙殼工作,極大地提高危險品船航行安全,降低船舶污染水域的概率,同時也降低船企本身所承受的風險。
(6)加強散裝化學危險品船舶的檢驗工作。在建造檢驗過程中,加強船舶技術圖紙的審核把關,尤其對船舶電氣的布置嚴格審核,對相關船用產品嚴格檢驗,對相關造船企業嚴格監管,確保按圖施工。加強現場檢驗工作,重點對船舶救生、消防設備進行嚴格檢驗,船型、艙型必須滿足所在貨物品種要求,不滿足的進行必要拆除,船舶經檢驗合格滿足規范要求,方可投入運營。
(7)加強船舶登記防污染工作。在船舶登記工作堅持嚴格把關,尤其對化學危險品船、油船實行嚴格登記制度,不允許此類船舶向銀行借貸抵押,港航部門不允許個人經營,必須掛靠公司貨租賃給公司,否則,不予登記。
四、結語
船舶防止水域污染,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各級政府和管理機構應認真履職,切實負起責任,讓河水更清,不要讓人民群眾為飲水而擔憂。
作者簡介:張國信(1958-),男,工程師,本科,從事船舶檢驗工作。